第三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論文集
二∼一 婦女參政與選戰

選戰,女男有別?!

葉菊蘭

立法委員



一、女性參政人數及比例統計

* 女性民意代表比例:

公職別總數女性比例(%)
立法委員 164 22 13.4
國大代表 334 61 18.2
省議員 79 16 20.2
北市議員 52 12 23
高市議員 44 6 13.6

* 內閣中之女性閣員:

文建會主委 林澄枝
青輔會主委 李紀珠
政務委員 郭婉容

* 女性縣市長:

桃園縣長 呂秀蓮
台中市長 張溫鷹
嘉義市長 張博雅

* 民進黨黨職女性幹部

 總 數女 性
中央常務委員111
中央執行委員313
中央評議委員111
縣市黨部主委232

二、民進黨的黨務系統概況

  1. 黨務系統包括:中常委、中執委、中評委、中央黨部黨工及一級主管、地方黨部執評委、黨工。專為女性事務設立之部門為中央黨部的婦女部及地方黨部的婦女組(可以成立婦女發展委員會或工作小組,端看地方黨部的生態自行決定)。

  2. 地方黨務系統之工作:包括兩個部分,組訓黨員及決定地方上的提名工作。參與黨務系統往往是累積自身未來參政人脈及政治資源的重要踏板。就目前民進黨的生態而言,地方黨部的執評委仍由地方黨部派系來掌握,因此女性如果想要參與,仍然必須靠派系支持或派系靠攏。

  3. 人頭黨員:黨務系統顯示的是民進黨的政治結構,當然要有更多的女性願意積極參與其中,才有可能為民進黨帶來全面性的轉變,包括提名辦法、 培訓辦法等等。因此我們要鼓勵女性成為民進黨員,但因為現在很多民進黨員是人頭黨員,哪個地方派系掌握夠多黨員票,它在往後不管是競選執評委或是決定公職提名人選,都有了很強大的實力與決策權,因此我們現在要鼓勵大量的自主性女性黨員參與黨務,如此才可能打破民進黨地方上的派系生態。

三、民進黨黨務系統女性形象觀察

  1. 地方政治環境比較草根,因此民進黨也有許多形象很強悍、很草莽、很能幹的女性,這些女性與傳統的女性角色並不相符,但是她們與男性相抗衡卻毫不遜色,讓社會大眾明白並接受女性也可以是如此,提供女性形象的另類思考,打破傳統認為女性應溫柔婉約的刻板印象。

  2. 在黨務系統中也有許多年輕的女性黨工,例如這次的辣妹助選團都是由黨部的女性黨工組成,她們不僅要掃街、跳舞還要會講述黨的政策,這顯示民進黨一方面願意重視青年文化,願意貼近青年文化,一方面也顯示民進黨願意開放機會給年輕女性成長與學習。

四、 女性參與黨務工作面臨的窘境

  1. 在分工上,女性一向被分配到庶務性黨工或義工性質的工作,地方上有雖許多熱心的女性,充其量也只被當成熱心的助選員,即使這些女性具備各項優秀的特質,也沒有人會優先選擇栽培一個女性黨工,成為未來參政的新生代。主要是因為她未來可能要結婚生子,有傳統觀念下的家庭負擔,在「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未被全面扭轉,男女平權的觀念未被普遍建立前,女性參政仍是一條崎嶇的路。

  2. 如果女性想靠個人力量單槍匹馬的闖蕩政壇,在目前的政治生態下非常困難,所以我們仍然鼓勵更多女性加入黨務系統並爭取更多的參政空間,以具體的行動來證明女性參政的實力不容小覷。

五、「黨職四分之一婦女保障」通過後,為民進黨女性開拓參政 空間

  1997年9月27日民進黨第七屆第二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鼓掌通過「單一性別在總數中每滿四人應有一人」。此條款通過後,也許仍是由派系或家族支持的女性優先被拔擢,她們或許並非皆具備女性意識,但是我們一直相信從「量變到質變」的道理。而事實也證明,我們在下鄉助選或協助組織的過程中,真的看到很多女性冒出頭,將自己的理念化為具體行動,尤其這次的縣市議員選舉,女性表現得越來越積極與傑出,甚至派系認為提名女性比較容易勝選,大幅提升了女性從政的機會。

六、民進黨仍是三大黨中最重視婦女權益的政黨

  民進黨一向以支持民主、人權與平等為創黨理念,在一向以男性為主導的政治環境下,民進黨的男性不見得是誠心尊重女性,女性參與政治仍然不被信任或認同,但因為社會上發生一連串婦女重大事件及婦女團體的努力,兩性平等開始擁有政治光環,已經打入政治市場。不管我們如何自我批判,但是民進黨仍是三大黨中最關心婦女權益的政黨,至少民進黨願意提名多位女性參選縣市長,且任用女性擔任縣市政府一級首長,給予女性較他黨更寬廣的參政空間。這些成果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除了因為民進黨本身結構並不是那麼封建嚴謹,最重要的是無數像彭婉如女士這樣的傑出女性「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不斷抗爭而來的。這是因為民進黨的女性比較起來更具有清楚的女性意識,願意挺身對抗傳統父權社會對女性的壓抑與歧視,我們很欣慰單一性別四分之一條款能通過,我們會堅持腳步走下去,期待有朝一日達成瑞典單一性別百分之四十的目標,讓女性參政這條路更為公正與平坦。

七、女性候選人選戰進行及策略應用模式性別特色之分析

  在傳統父權至上觀念的宰制下,男性扮演的是強權與決策者,反之女性則象徵弱勢與服從者。但隨著社會的日趨進步與開放,追求女男平等的聲音與日遽增,女性開始跨足公共事務領域,而參與選舉正是實踐理想的最佳捷徑。其實在真正平等的社會,並不會刻意去區分候選人的性別角色,因為大家在意的將是候選人個人的政見與訴求。惟在目前的台灣社會,充斥著各種不公平與強欺弱的現象,各個弱勢族群急需關懷與救助,因此市井小民最渴望的是和藹可親的代言人,而非高高在上的政治貴族。

  由於傳統所賦予女性的柔性形象,為了加強說服力與爭取認同,女性在選舉策略上往往被塑造成弱勢代言人,與男性候選人的剛性形象南轅北轍,彷彿女性參政只管弱勢族群,其他則應由男性主導。即使在追求女男平等的現在,不管女性候選人平時表現如何,選舉時她還是會被加強女性傳統的柔性特質,其文宣往往強調:溫柔嫻淑、家庭和樂、孝順公婆父母、熱心公益卻不忘相夫教子、關懷弱勢朋友等等。即使女性候選人有再多打破不平等的強勢訴求,唯有加強其傳統女性特質,才能爭取更普遍的認同,畢竟目前台灣還是個強調男女有別的社會,大多數人總是認為男女應各有所司,不能過份逾舉,女性候選人或許可以部分強勢,但一定要「剛中帶柔」,否則就逾越了男女之間的界線了。

  在女性政治人物被成功的塑造成弱勢代言人的今日,我們期望社會大眾肯定部分女性政治人物致力於打破社會不公、不義的努力。也期勉所有的女性政治人物,不應甘願淪為父權社會下的政治花瓶,應致力於選民所賦予的社會責任,並經由女性政治人物的努力,扭轉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改變男強女弱、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的不平等現象。期望日後的選戰不再男女有別,而是大家一起為民爭利的公平競爭,畢竟男性亦應關懷弱勢與女男平權,而女性也有能力執政並主導政局。

 

第三屆婦女國是會議
 
第三屆婦女國是會議


(C)frontier 199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之運用請洽詢 主辦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