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讀書會、婦女團體與婦女教育 ∼從讀書會領導人切入
黃怡瑾 國立臺南師範學院社教系教授
一、研究緣起與目的
根據瑞典政府所發佈的成人教育文告(Adult Education Proclamation)的界定,讀書會就是「一群朋友,根據事先預定的題目或議題,共同進行一種有方法、有組織的學習。」(邱天助,1997:21)讀書會本身的學習內涵是無庸置疑的,重點在藉由主題的探討以吸收知識。然而在台灣「讀書會」的界定與內涵隨著時空變遷、轉換,而呈現不同的面貌,從日據時代、光復初期到解嚴前曾經因為政治主題而被禁止打壓,解嚴後讀書會的發展,由以往憂國憂民的論政組織,逐漸發展為受西方國家寓學習於休閒之讀書會(study circle)理念的影響下一種以終身學習為名的機制。
據研究(費陪第,1998;林美琴,1998;何青蓉,1997;邱天助,1995)指出,讀書會成員近八成為女性,而其中又以家庭主婦為居多。從此現象來看,婦女團體的組織開始出現了變化:婦女團體的組織不再僅侷限於政治系統下的次級團體或學術環境中的女性菁英。她們(讀書會成員)無明顯的政治認同,也無特殊的社會地位。她們就是一般婦女,因為相同的社會角色和處境,開始自主性組織起來,連結女人網絡,主動創造資源,用以滿足組織成員的需求。婦女讀書會便成了一值得探討的婦女團體現象。
以讀書會與傳統的婦女教育做比較,可看出其差異性,更可說明傳統的婦女教育的單一、偏頗與對婦女多元與主體性的忽視。傳統婦女教育以賢妻良母養成的家政或補救教育為主導,完全不注重獨立思考與討論、分享,因此藉由參與讀書會訓練思考能力,開始「發聲」,過程中自我主體逐漸呈現,這使孤立於家庭,「兒語」成為主要語言的家庭主婦,發現了屬於她的舞台,一星期(或一個月)中二小時從母親、妻子與媳婦的角色中脫離,做回自己。
「讀書會」在臺灣,並不屬於正規教育體制中,一般民眾除了「讀書會」的名稱之外,卻對讀書會內涵與運作並無共識。因此,讀書會參與者常靠自我摸索,架構各自讀書會的性質、內容,甚至未來的發展方向。領導者/核心份子的觀念、想法與參與者的動機、期望便成為左右讀書會發展走向的重要因素。例如:盧蕙馨(1991)研究離婚與喪偶婦女組成的「談心」婦女團體,聚會中的女性,藉談親密談話的形式,彼此鼓勵,追求獨立,進而陳述、孕育了許多向男性權威挑戰的女性觀點和作法。有的讀書會是為了鼓勵大家扮演好母親和妻子的角色而組成的(在一次筆者參與的座談會中,一位母親/讀書會領導者說:因為發現學校要開始辦營養早餐,而覺得『事態嚴重』,而促發組讀書會的動機),希望透過集體的資訊交換,吸收更「現代化」的親職教育,成為更完備的妻母。基於此,本研究將針對婦女讀書會核心份子/領導者進行深度訪談,試圖瞭解領導人特質與風格,進而對讀書會之現況特色與功能作探究。
二、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將以質化的方法為主,以立意取樣為原則﹐深度訪談十位讀書會的領導者。因讀書會本身並沒有一固定的模式,因此領導人就對於讀書會的進行方式、流程、時間安排,活動設計等具重要的影響力。同樣的,領導人也是讀書會持續進行與否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為了解讀書會領導人對於讀書會運作的觀點影響進行深度訪談,結果分析如下:
- 領導人特質與領導風格的多元化:計畫領導與共同決策
領導人的個人風格及特質對於讀書會的運作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有的領導人具有很強的主導意識,對於讀書會的運作及形式已規劃在心。讀書會中所閱讀的書本及討論的議題多是由她來建議與挑選。如重視親子關係的領導人就會鼓勵成員帶小孩一同前往,且針對該主題的進行選書與討論。如領導人強調服務社區的概念時,成員會在無形中也受到感染。
我就憑我的感覺,就變得有點個人導向,我覺得這讀書會現在需要些什麼營養,我就朝這方面去找一些書。最近我就在思考經濟方面的東西,可是我還沒有找到適合的書,因為我們台灣的經濟在轉型。(領導人F)
一個讀書會你可以去聽聽看老一輩的人的想法,和現在的小朋友的想法有什麼樣的不同。所以我是蠻鼓勵他們帶孩子來的。整體的目標就是要希望經過閱讀來增進家庭成員之間彼此的互動關係。(領導人F)
主導者的心態如果走入一個服務的走向,成員大概就是慢慢的會因為她的走向而走進去。(領導人J)
因為有時候我會有意無意的跟他們講,我們的章程是什麼…,我一直要告訴她們服務的觀念,因為讀書會畢竟是一個公益的社團。(領導人E)
相對的,有的領導人沒有太強烈的主導意識,她強調民主,無壓力的運作形態,本身僅扮演一個引導援助的角色。關於書本的選擇、組織的運作、幹部的擔任等等都強調讀書會成員的溝通及協調。領導人將權力共享的觀念帶入﹐則整個讀書會較傾向於共同決策,但這也是考驗成員向心力與能否持續成長而非原地打轉的重要關鍵。
我們的運作是自由、民主、開放,讀書會本身就是要有成員的意願。讀書會的成長是要大家沒有壓力,比較不會流會。有時候你用強迫式的比較不好。(領導人J)讀書會如果是由領導者一個人來主導的話,不是很適合,因為這樣的話那這個讀書會就變成那個領導者的讀書會,而不是成員發自內心共同討論出來組成的讀書會。所以我的建議是說最好是能夠輪流去當領導人,但是要很明確的就是成員要能夠認同你們所要,所希望的目標是怎樣。(領導人D)
成員共同去決定她們想要學些什麼,然後根據她們的計畫、目標,然後去實現,我覺得這才是真的一個讀書會的比較好的一個運作方式,那如果這個主導者一直都在主導這個團體的議題什麼,因為她個人的想法有限。(領導人C)
有些領導人將引導與自主作一協調,她可能對於階段的大目標已有規劃,但進行的細節則由大家共同決策,以幫助成員多方位的成長;另外有一種領導人以推行讀書會為職志,當引導至一定程度,就讓該讀書會自主,再進入另外一個新的讀書會。
我可能主題方面,我每一節會改變,像第一年是親子教育方面,第二年是兩性平等方面,第三年還是會跟他們做一個商討,如果他們願意做改變,我們就改變,第三年走向心靈成長方面,我還在構思。(領導人G)
我有一個籌組表,讓大家去按照那個寫下來,然後還有就是活動的設計,怎麼樣去閱讀,…。然後還有就是怎麼樣去經營,怎麼去做一個永續的經營,讀書會有哪些時期,有哪些階段,這個階段,每個階段裡面你要注意到些什麼,這個讀書會才不會在那個階段倒掉,…。(領導人C)
在進行方式,不同領導人會將個人所重視的部份加入流程裡,重視分享則將個人心得的分享時間拉長;重視書寫部份,就會鼓勵成員繳交讀書心得;而不重視導讀的領導人可能就會刪除導讀部份。
- 領導人對於成長的不同解讀
因讀書會是非屬正規教育體制﹐無文憑之誘因﹐參與主要的目的無非自我成長。由於讀書會的類型相當多樣化,因此成員在讀書會裡所注重的成長面向也不盡相同,領導人對於參加讀書會所獲得的成長也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看法,大致包括心靈上、知識上、思考邏輯上以及溝通技巧上等四個方面。
我覺得是說是在這一個過程當中,你會去省思,然後會去做一些反省,然後你會隨著你的議題你會放大眼睛,會去看外面的世界,你會重新體認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那這個是一個重要的理想. (領導人D)
我們(台語讀書會)就是集合這樣的一群人定期做研究,那就是說在對於我們自己本身的一個語言上面能夠更深刻,那甚至他們也自己也發表詩集,出書刊,那像台南洛門每一年都有一個文學營,那這方面的互動他們其實都有在持續。(領導人A)
思想上,…會多元化,不限於就是單一的,像對生命的意義,會有很深刻的了解。然後對事情的看待,也會多方面的角度,就是說讀書會是讀人,那對所有的事情的看法比較不執著。(領導人E)
讀書會,第一,它訓練我,訓練我很會很善於表達我自己,那個組織能力,還有一個很重要,人際關係的拓展。(領導人B)
- 領導人對於女性成員佔多數的現象之解讀
如同文獻所言,就所接觸的讀書會,女性成員的比率確實是佔大多數。就此現象據領導人之看法歸納出三種因素:時間因素,性別差異與主題因素。
- 時間因素
讀書會的時間安排並不固定,有的安排在白天有的則在晚上,因此當成員在時間上無法繼續配合時(如工作因素),自然就無法參加。因為男性多數要上班所以白天的活動他們通常無法參加。
媽媽的時間比較彈性。因為來讀書會的時間可能是白天,但是白天先生因為要上班所以沒辦法來,不可能溜班來聚會。(領導人H)
我們讀書會曾經有先生打電話參加,一聽到是白天,他說不行,我要上班,這不一樣的地方。社區如果你把他辦在晚上,當然也可能會有男士來參加。(領導人B)
- 性別差異
除了時間因素之外,也有領導人說到讀書會中女性多於男性的原因,是由於男女的差異。首先相較於男性,女性較願意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及想法,所以讀書會的學習形態可能使男性產生披露內心的焦慮。
那個發聲的管道,一個發洩的出口,女人喜歡分享,那男人他不大喜歡分享,男人他很少去跟你講說我跟你分享什麼,除非是談戀愛的時候。(領導人C)
當男性成員發現自己無法在讀書會中產生向心力,如對於領導風格不表贊同,或討論議題不感興趣等等,他們就比較沒有參加的動機。此外,一般而言男女對於成長的定義不盡相同,如果男性覺得參加讀書會所獲得的成長不是他要的,那麼他就不會參與。
其次女性較男性形成團體,尤其有些女性參加讀書會並沒有特定目的,完全是因為人情而參加。當他們在讀書會中形成一個小團體,使男性感覺排斥感。
我覺得她們(指媽媽成員)已經有團體在那邊…。可是相對的爸爸們可能沒有辦法介入,因為她們來的都是一整群的。(領導人H)
- 主題因素
參加成員的性別需視主題而定,大部份領導人認為兩性所關心極感興趣的主題並不盡相同,所有有些讀書會籌組時就以某種性別為預設對象而安排時間。
我們辦攝影是男性比較多,我辦之前已經有一個認知,就是可能男生來的會比較多,所以我就把時間挑在晚上。但是如果像說媽媽可以參加的,我會排在白天。像電影的東西。一般女性一定比男性多。(領導人H)
- 從女性主義觀點看讀書會的功能
- 個人即政治(the personal is political)
讀書會成員在領導者的有意帶領下可逐漸由私領域走入公領域,對於社會政策的制定及推動產生影響力。
一個主婦可以做得事情很多,她可以去干涉公共的政策,譬如說,…宜蘭的體育公園,就是因為設計師她是個懷孕的人,所以她有設計小朋友換尿布的空間,…,其實一個女人可以做得事情很多,可以提供社會另外一種不同的思考。所以這些人她們都走出來,變成一個社會公共政策的參與者,那台中的七七讀書會,她們推動書香外交,到馬來西亞。像那個袋鼠媽媽讀書會,到最後她們做了什麼,做了共同採買啊!辦幼稚園啊!還有像李金雀她們有一個成員本來是一個魚鱗癬的患者,後來自己組織一個魚鱗癬協會。(領導人C)
- 姊妹情誼的培養(sisterhood)
讀書會的運作方式可以幫助成員培養彼此間的姊妹情誼,讓女性成員們在走入婚姻之後,仍舊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朋友,讓自己在家庭之外尋求支持以及傾訴的對象,藉由姊妹情誼的培養,讀書會的成員建立起自己在家庭之外的人際網路。
她們聽到讀書,反正跟我是好朋友嘛!有些也不認識,可是進去再說,我就去再看看好了,可是真的帶進去,莫名奇妙就熟來了,有很多事一起做就有勁。(領導人B)
- 女性自覺(consciousness raising)
經由參加讀書會去發現自己在身為母親及妻子的角色之外,開始學習重視自己,認知到自己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非只是某某太太或某某媽媽。進而走出傳統婦女犧牲自我的刻板想法。
我有時候跟孩子講,媽媽時間不夠了,我要參加讀書會,拜託他們幫我洗碗,他們都會願意做,只要我提出來了,我跟他們講,他們都願意分擔。(領導人E)
很多社區媽媽,我會覺得她們忘了成長,而且她們都要等到孩子長大才要成長,那時候她們都已經太老,才要走出來…我常常在社區主持節目,必須有這一方面的能力,我會去參加一些學習,像手語帶動唱,有時候主持晚會,我會帶動整個團體起來,所以我會去學習一些我喜歡的東西。(領導人B)
- 強大自我(empowerment)
女性成員在讀書會中經由重視自我開始,尋求個人的成就感,經由認同自己並進而發現自己的長處及特質。
有時候人家都跟我說,你一提到讀書會,臉上都發光,沒有錯,我是真的。我們伙伴走出去,都是班親會的代表,真的是這個樣子,這個就是讀書會帶給我的成長。(領導人B)
三、結論
本研究以讀書會領導人為切入點探討現今盛行之讀書會與婦女教育/學習或成長之關連。據訪談分析歸納下列結論:
- 女性與權力:
讀書會籌組簡單但延續困難,領導人身賦擬定及維護制度的重任,也關係著讀書會的成敗。由於女性,尤其是遠離職場的家庭主婦,一是對於傳統男性支配性權力關係較不熟悉,二是其重視人際和諧的社會特質使部份女性領導人較傾向於採權力共享的領導方式。但如何賦權予全體成員,使在溝通協調中不生疙瘩,維持向心力,又能使讀書會整體成長而非原地打轉是考驗女性領導人的一大難題。
- 多元的教育環境:
讀書會可以是心靈、知識、思考邏輯或溝通技巧上的成長;讀書會可以是以書、電影或紀錄片為題材;讀書會可以是追求新知或談心;讀書會可以是…,讀書會的多元正相對於主流教育的制式,而其彈性正可提供非以學歷為考量而重視自我成長的家庭主婦一重要學習環境。因人是多元的,教育環境更應是多元以符合不同的需求,而家庭主婦因時間與地點的限制,小眾各具特色的讀書會正是提供其學習的一種機制。
- 女性主義觀點中讀書會的功能:
除強調個人的自發學習以及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讀書會對於家庭及社會亦可以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以女性主義觀點,讀書會可是家庭主婦走出私領域,藉由彼此連結甚至影響公領域(例如學校、社區甚至於整體社會)的一個環節,經由分享彼此的經驗,才體會有些女性普同的困擾並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社會文化的影響,進而自覺自我的處境與該努力的方向,在聚會中因參與投入而發覺自己的優點、動能與拾回因久居家中而耗損的信心,這就是一種強大自我的過程。
參考文獻
何青蓉(1997)。國內讀書會的發展。載於何青蓉(主編),讀書會非常容易。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美琴(1998)。全國社區讀書會現況調查遠景評估與經營研究。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邱天助(1995)。臺灣地區讀書會的現況與未來發展,社教雙月刊,(68),6-15。
邱天助(1997)。讀書會專業手冊,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費陪第(1998)。高雄市讀書會成員的組織需求及社會參與。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慧馨(1991)。兩個婦女團體的「談心」聚會:挑戰男性霸權的儀式表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2),183-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