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信給我們回首頁
區域論壇>安全

性別與空間

探索男女差異

謝園 建築師謝園環境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
婦女新知基金會常務董事


  東西方各種文化的"傳統文化空間"都極少考慮性別需求之差異,只靠限制女人與小孩的行動在私領域中活動,夜晚除非有人陪伴,否則只有白天才能安全外出,也就是說公共空間多半只為男性而設,在即將進入21世紀的今天,法令,公共政策,專業界及教育開始願意對年齡或行動不便者試圖了解,但是對性別差異之研究極端不足。


壹、女性空間之基本需求:

  人類定居後所追求生活環境的基本需求為___安全,方便,舒適,私密,歸屬等,女性對空間的要求其實不多,只不過因性別差異對其內容增加一點點關懷及體貼,使女性能自主獨立地從事外出,求知,就業,運動,休閒,購物等社會生活活動,不需要結伴依賴或因不敢外出,限制了成長的機會,以下說明女性對空間的需求:

一、安全(safety)

  除了一般建築物所共同重視的防震,防火,防水,防風等,地質,結構,技術或建材之安全考慮外,女性特別重視防治犯罪之"人身安全"問題,據國外研究證實"犯罪與空間設計"有密切關係,若從長遠眼光看來,改善永久性的環境及建築設計,確可減少人力及消耗器材之維持費及效率。

  • 消除死角__安全的環境是沒有死角的,具有視覺可見度的
  • 增加照明__陰暗會隱藏犯罪,明亮則無所遁形
  • 監視器材__無法改善之環境,在視覺死角設置監視器材,以減少管理人力並減少勞累
  • 支援系統__建立緊急通報系統,與警方連線或社區聯防系統

二、方便(convenience):

  1. 縮短動線__動線短不僅節省體力,也縮短視線便於觀察
  2. 空間及設備__廁所數量足夠,配置均衡,並按裝置物架,掛鉤等
  3. 無障礙環境__除提供行動不便者使用外,亦可節省運送重物者之體力

三、舒適(comfortable):

  一般配置計劃及建築設計在舒適度上,除了考慮最基本的通風,採光,隔音等問題外,還有適合視覺距離,角度的空間安排及符合人體工學的傢俱設計,女性雖不需要高標準之特殊待遇,但校園生活之行為及心理,確有被細心考慮到的需求,根據環境心理學的研究及觀察,女性對安全距離,空間大小及色彩愉悅是有性別差異的,男女生理差異對休息及靜態社交空間之需求亦有不同。

四、私密(privacy):

  女性對私密的需求原本較男性高,但私密有時又與安全彼此矛盾。

  • 洗手間__原本需私密的廁所常被配置在偏僻的角落,這又違反安全條件,但若將洗手間進出口位置設在安全視線內,縮短動線,多設幾處,分散使用人數,即可二者兼顧。

  • 樓梯間__樓電梯間需設計戶外視覺可見之窗戶或位置,但可將梯級邊緣凸起或扶手欄杆下半部設計不透明材料,不但讓女性安全上下樓梯,也使持拐杖的肢障朋友有支撐點,是一舉數得的。

  • 更衣室__女學生在上體育課前大多在教室更換運動服,即使是純女校還是有男教職員,私密性蕩然無存,有些學校規定有體育課那天一律穿運動服,穿著沾滿汗水的衣服不但易受涼也會發臭,愛乾淨的女生可能會不盡情運動,失去體育課的功能,最好能設淋浴間,短期如有實質困難,若女廁數量夠,距離近,乾淨,能成為更衣的替代空間,比不更衣好一點。

五、領域(territory):

  空間屬性一般分私人,半私人,半公共及公共四類,國外研究顯示在個人或小群體領域清楚界定,權力被保障的環境成長的人,比較有安全感,也願與人合作,領域界定雖沒有一定的模式,與文化,性別也有相對的差異,但領域不清的環境顯然會讓人產生防衛,被侵入及不合作等心理作用,台灣一般校園都普遍不重視私人,半私人,半公共空間的領域規劃,繞一圈的走廊及高聳的圍牆只方便最高管理階層的領域感,不相信分層負責的信任空間,很難凝聚向心力,更遑論女性對領域的需求。

六、認同(identity):

  學校若具備獨特的環境印象,適當的校園規模,親切的空間尺度,更考慮前述安全,方便,私密,舒適及領域等,更細緻,體貼,現代化等條件,皆可增進女性師生的歸屬感。


貳、忽視性別空間的原因:

  1. 有決策權者:缺乏女性經驗或忽視女性視野
  2. 專業者:認知不足及偏差,或未敏感到時代脈動及女性需求
  3. 執行者:因循既有法令,政策,環境及觀念,而不知不覺或不知所以


參、幾項議題:

一、空間死角:

  近年來女學生被綁架,撕票,強暴,性騷擾或侵害之案件不斷,引起社會大眾極度不安,這些案件不論是預謀或臨時起意,犯案地點大多在不易看到,易隱藏的空間死角,犯案時間則以夜間較多,國外研究顯示:犯罪行為與環境設計有關。

二、女廁問題:

  • 如廁困難__女廁數量不足,位置偏僻,配置不均,設備不便,不衛生等問題一直困擾女性生活,例如:女學生結伴而行,孕婦,帶幼兒的母親,老年婦女不便外,都限制了女性的生涯。

  • 修法前後__女性團體發出過聲音,台大城鄉所{性別與空間研究室}師生發動尿 尿比賽及搶攻男廁的運動經媒體報導後,才促使內政部營建署邀請學者,專家級團體共同研修相關法令{建築技術規則__設備篇第37條},修法後新建築物可依新修女廁數量設計,興建,但舊建築之改善,及至絕大數現存廁所分佈,位置,安全,設備,設施,衛生及管理等問題,依然需要制定規範或行政命令才能據以執行。

  • 民間參與__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第二小組,於88年3月提案調查台北市公廁現況,5月馬英九市長裁定由環保局辦理,9月委託民間社團主婦聯盟承辦,由謝園擔任顧問擬定調查程序及內容,分四階段_訓練60名婦女擔任調查員,實地調查7000餘公廁,資料整理分析及辦理{媽媽治城公聽會},並整理調查報告供政府參考,但尚需繼續監督相關單位現況改善之後續配套可行辦法。
  • 親子廁所__幼兒如廁需成人協助,成人如廁孩子站坐何處?開始有性別意識的男女兒童跟父母進男廁或女廁?婦女新知基金會曾檢測木柵動物園之相關空間,並提出改善意見。

三、女生運動不被鼓勵:

女生較少利用運動空間,運動不足影響女生的身心發展,可能的原因:

  1. 空間權力:在男女合校多被男生佔用,男生喜歡品頭論足令女生不自在,出汗後沒有淋浴或更衣間。

  2. 運動意願:傳統文化婦女自幼纏足,連出門都受限制更別談運動,放足已一百年思想上還裹足不前,纖細柔弱依然流行(被父母要求,被男生欣賞或嘲笑)加上生理期,懷孕中不可運動的觀念,如此怎不影響青春期以後女生的運動意願。

  3. 女生宿舍門禁之規定:女生被排斥在門外,或因怕被處罰,乾脆偷偷暫借他處反而發生危險。

  4. 保護及限制,成長及發展之間的拿捏,不能被簡化或忽視。

  5. 不方便的公共交通環境:捷運,公車等女性利用較多的公共交通工具,從路線規劃,設站位置,收班時間及人行環境都少考慮女性需求。

討論題目:

1.你/妳們學校廁所數量夠不夠?是蹲式/坐式?你喜歡用那一種?廁所離教室遠不遠?你/妳常結伴同去嗎?有沒有天黑後使用過?光線夠亮嗎?覺得需不需要改善?如何改? 2.你/妳們上體育課需不需要換運動服?在哪兒換?方便嗎?你/妳喜歡/不喜歡上體育課?為什麼?課外時間你/妳常運動嗎?為什麼?你/妳們運動服好不好看?舒不舒服?吸不吸汗?以上問題要如何改?

延伸活動:

安排參觀學校及社區發展健全之案例

閱讀建議:

  1. 找尋空間的女人(1996) 畢恆達 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
  2. 設計的歧視__男造環境的女性主義批判(1997) 列斯麗,坎尼斯,威斯曼 著 王志弘,張淑玫,魏慶嘉 合譯,巨流圖書公司 出版

  3. 性別與空間研究室通訊(創刊號1995/9,第二期1996/7,第三期1996/12,第四 期1997/7)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性別與空間研究室"出版

  4. 兩性教育季刊(1,2,3,4,5期1998/1__11) 教育部出版

看人身安全相關文章 回首頁 各屆婦女國是會議

(C)copyright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之運用請洽詢主辦單位
本網站由開拓文教基金會蕃薯藤 規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