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信給我們回首頁
區域論壇>安全

性騷擾

「誰是受害者?--性騷擾法庭大對決」座談會

余嬪 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理事長
高師大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前兩天(3/20/2001)午間TVBS的新聞報導,根據網路上的數據,台灣男人上色情網站的人數是東南亞第一。顯示台灣男性對情色興趣之高昂。老夫子說"食色性也",還真是了解我們台灣男性。

  性騷擾無所不在,從廁所的偷窺、巷弄裡的暴露狂、飛車騎士的魔爪、公車上惱人的碰觸、猥褻的色情電話、不堪入目的網路色情圖片,到學校同學的揶揄、尤其是工作、社交休閒場合的黃色笑話、、、,舉凡與性器官形狀、與性行為動作、姿勢等稍可關連的形容詞(如長短大小深淺上下)、動詞(進出)、與名詞(魚丸、香蕉、飛機場、奶茶),都可以有無比的聯想與暗示。人類的創意在此被發揮的淋漓盡致。對性正面或負面的感受,視場所、對象、情境每個人可能有很大的不同。然而有趣的是,在傳統的父權社會中,對性是有雙重標準的。女性的性受到社會嚴密的監控,而對男性則有較多的縱容。男性對女性的僭越,常被很多"必要"的理由(如:男性有不可克制的性衝動)合理化,這樣社會位置的不平等,使得多數性騷擾或性侵害的對象是女性。

  性騷擾與美醜年齡無關,幾乎每一位女性在一生中都很難逃避被不受歡迎的性騷擾的經驗。過去舊社會女性不出去拋頭露臉,以避免在外成為被騷擾、被羞辱、或被欺侮的對象。而今日的女性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幾乎是不可能的。女性如何來面對不受歡迎性騷擾,也成了新的學習課題。

  與性有關的言語或行為未必是全然不受歡迎,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伊德甚至還說性驅力是生命的原動力與快樂的來源。性也可能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與感情親密的表現。同時在女性意識覺醒、強調女性性解放、性自主的時代,似乎也使得『性』不再是個禁忌,今日社會對個人在公開的場合對與性有關的表達有更多的容許,這也使得女性想要表達不滿、不愉快、憤怒、羞辱的感受時,有更多的困難、更多的誤解與夾纏不清。其實性有關的快樂與親密都是要建立在兩情相悅的基礎上,若是一方的快樂建築在另一方的痛苦上,絕對是不應被鼓勵的。爭議性最大的是性騷擾與否常是主觀的感受,外人很難有一致認定的標準。所以每個人實在有必要認識什麼是性騷擾,能對自己與性有關的表達將會引起對方什麼感受應有深度的覺察與認識,同時也有必要學習面對性騷擾時合宜的反應,以便自我保護。

  比較清楚的來說,個人不想要的任何與性或性偏好有關的表現,它沒有真正性接觸的行為,但引起個人尷尬、羞辱、或膽怯。而這些負面的感受,會使個人在學習或工作環境中感到不舒服或有敵意就是性騷擾.它包括大男人主義的標記與笑話、猥褻電話、隨意的評語與性的暗示、建議或聲音,或與生理性器官、性徵的批評。它也可能包括黃色刊物、圖片展示或身體的動作與行為。性騷擾因為太普遍了,因此我們也許會習慣聳一聳肩或甚至到最後成為麻木的共犯。而就是這樣的麻木常常造成女性許多其他的受虐環境。

  性騷擾是性別歧視表現的一種形式.雖然性騷擾的最開始是針對女性,但受害者不只限於女性,溫和柔順女性氣質較多的男性也可能是對象.弱勢的小孩、青少年也是。它也不只是發生在異性之間.同性之間也有。它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場所,街上、教室、辦公室、宿舍、酒吧、聯誼活動、兄弟會時。由於對性騷擾的認定含混不清,很難有共識,而在國外法律上許多性騷擾的案例常是發生在有較高權力位置的人(如教師、雇主),對權力較低的人(如學生、下屬),因此很多人認為性搔擾是權力的議題,因為我們通常容易對權力大的人,表達尊敬與重視對方的感受,而對權力較低者較易輕犯或不尊重。一般說來,在父權社會中,男尊女卑,女性的社會地位較低,最容易成為性騷擾的對象。而一些歐美進步國家為保障公民權,認為政府有責任提供人民安全、無敵意的教育、工作、與生活的環境,對防範性騷擾,對受害人有較多的法律保障。性騷擾事件的發生,除個人可能身敗名裂,喪失工作外,組織未作適當的防治與處理,將被罰款及取消組織公款補助,同時組織形象可能嚴重受損。

  在21世紀開始,我們期望台灣婦女有免於被性騷擾的自由。我們呼籲法律有更多的保障與執行落實。學習與工作場所應塑造一個無性騷擾、性侵害的環境。任何組織機構應有政策與必要的防範措施與申訴管道,如有疏失要為相關案件負連署責任。另一方面由於很多人對於性騷擾的認識非常模糊,需要有更多的澄清與認識,需要對自己及他人的感受及表現有更深的敏感覺察與有效的溝通,同時中國人特別重視人情、群性與團隊的和諧與面子,往往使受害者有更大的壓力,不知如何應對與自我保護。在此我們更呼籲學校與職場重視平日性騷擾、性侵害的相關教育與研習。唯有透過教育,才能真正防止大家成為性騷擾、性侵害的加害人或受害人。


看人身安全相關文章 回首頁 各屆婦女國是會議

(C)copyright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之運用請洽詢主辦單位
本網站由開拓文教基金會蕃薯藤 規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