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民進黨中國政策研討會

1997中國對台政策報告(摘要)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


一、中國對台政策的操作方式

  1. 隔空喊話
    前以1995年1月發表的「江八點」為代表,中國方面習於將重大決策以 對空喊話的宣言方式發表,刻意不以嚴謹具法律意義的文字發表,以便留 下模糊性及討論空間,藉由外界對其文字的「解讀」窺測台灣反應,以提 供可操縱性。

  2. 利用輿論
    由於台灣和香港的新聞自由,加以中方刻意營造的神秘氣息,且目前仍不 允台灣媒體在大陸設辦事處,因此台灣媒體對香港媒體的大陸新聞相當重 視,轉載率極高,使輿論成為中國對台的重要工具。

  3. 利用台灣內部矛盾
    利用台灣因內政、社會、治安、經濟不景氣等問題對李登輝、國民黨不滿 及大中國意識、台灣意識之間的衝突,從中加以利用,煽動台灣輿論及社 會觀感由對內政的不滿,擴大打擊面至台灣「務實外交」、「加入聯合國」、 「戒急用忍」等經貿政策,擴大中國對台政策效果。

  4. 傳統滲透等間諜方式
    此為必然之步驟,由於台灣海防疏漏、查緝中國間諜不易,另外利用台灣 反白色恐怖心理,設法導引至反對間諜法等安全條款之制定,俾有利其滲 透工作,亦為可能之發展。

  5. 文化積極交流
    強化人民對中友好印象,強化喚醒大中國意識,根植人民中國政權是友好 理性,大陸充滿希望等印象,俾有利於統一阻力之降低,提高我方採取對 中強硬政策時民間之阻力及反感。

  6. 港澳模式
    利用港澳模式,矮化台灣為地方政府,推銷「一國兩制」,為統一鋪路, 同時基於我方在香港回歸後仍視香港為具有相當自由的第三地,與香港之 間來往不如與中國之間限制嚴格,因此給予中資利用港資為掩護在台出現 之機會。目前已有具中資身分,且在兩岸交流中具特殊地位之中資公司如 國泰航空、港龍航空(國泰航空在台港航空談判中作為港方代表,具有「白 手套」性質,地位與其他中資公司不同),目前已在台灣設置分公司,未 來中國利用此作為對台工作橋頭堡,甚至形成「地下新華社」,亦值得我 方注意。

  7. 軍事準備
    此為中國對台政策之最後手段,故中國積極擴充軍事力量,必要時發動對 台武力攻擊,以達成統一願望。

  8. 國際活動
    透過國際活動,壓縮台灣國際外交生存空間,透過鉅額投資、政治獻金等 方式,破壞台灣現有邦交,矮化台灣為地方政府,讓國際社會接受台灣為 中華 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在部分形勢動亂國家(如柬埔寨),中國則利用台 灣外交機構缺乏能力保僑護僑為切入點,提供庇護及方便,藉以打擊台灣 政府,分化當地台僑,終結南向政策。

  9. 其他
    例如事務性談判,在談判過程中攫取實際利益。

二、現階段中國對台政策產生之效應

  1. 在隔空喊話部分,自江八點之後,由於中國製造兩岸關係緊張,中止彼此接觸,並且堅持台灣須講「一個中國」才願意重開談判的立場,結果因台方相應不理導致中國自陷泥淖,因此在這段時間中隔空喊話明顯減少,加以鄧小平逝世,中共內部人事問題,使得新的對台政策暫時尚未出台,使得這一段時期台灣所需應付來自中國方面的喊話壓力減輕許多。但九七之後,藉由港澳問題,及喊話壓力(如:不談判台港斷航,台灣受損)必定出現。

  2. 在輿論方面,由於台灣治安惡化,口蹄疫事件等,使李登輝及國民黨備受攻擊,連帶上綱至反對李的修憲決定、外交及大陸政策。由於國民黨的問題方興未艾,故對中國交涉立場可能削弱。

  3. 傳統滲透等間諜方式,由於台灣逐漸自由化,各項間諜、機密保護、檔案公開等法令殘缺不全,海防空防薄弱,加以重大刑案分散警力,情治機關省籍因素等,未來對台威脅可能逐漸增加。

  4. 港澳已於1997年7月回歸中國,利用港澳封殺台灣外交,努力在國際間使台灣港澳化,是中國目前最重要的工作,短期內對台效應會出現,長期看來此一武器會隨港澳逐漸中國化,各項社會矛盾逐漸出現而對台灣影響減小。但台灣與中國關係失去中介站和緩衝區,未來短兵相接情況更加複雜。

  5. 基於軍事力量尚不足以迅速達成擊潰台軍,並且排除美國可干預兵力的目的,而1995和1996年所進行的軍事演習在無後續行動下證明無法影響台灣政策,同時強化「中國威脅論」,引起東亞各國及美、日的警覺,反而對中國無益有害,因此在短期內,類似行為應該不會發生,未來解放軍仍以積極加強軍事力量,引進先進武器,改變部隊結構,增強海空戰力為主。所以未來在對台政策上,「武嚇」將暫時銷聲匿跡。

    由於香港即將回歸中國,一國兩制具體出現,中國的策略應為積極經營香港,向台灣證實「一國兩制」的優越性藉以號召,另一方面加強軍事力量,最後希望把兩岸軍力差距拉大到讓台灣在軍事對抗必定失敗的程度,讓台 灣在此一慘酷現實下自動選擇光明繁榮的「一國兩制」,如此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和平統一的歷史大業,另一方面強大的軍事力量又可作為爭霸的本錢。如果一國兩制不成功,則台灣沒有自動接受的誘因;倘若軍事力量不夠強,則沒有把台灣壓向一國兩制的可能性,因為一國兩制再怎樣也不會比台灣現在所享有的主權獨立和民主政治好。所以隨著香港回歸的逐步接近,中共對台的軍事壓力恐怕長期看來不會因而消減。

  6. 在國際活動上,香港回歸中國後,現有台灣邦交國在香港有總領事館或其他外交代表機構者,中國藉此威脅其撤離或降級,藉以壓迫這些國家與台灣斷交,但目前美國等六國將簽證地自香港改為台北,其他所有在港發簽證給台灣人的國家全部改換地點,證實台灣與中國主權分立的現實已逐漸為國際間所確立,且中國勢力逐漸擴張,引起美日側目乃可預見,故台灣形式、象徵性的國家地位可能會因中國政經實力成長而被壓縮,但政治、軍事上的安全空間短期內審慎樂觀。

  7. 事務性談判對中國而言有許多非進行不可,但先前話有許多講的太硬,因此可能朝撇開海協、海基兩會,直接以雙方業務對口單位進行會談,同時增加香港這一對付台灣的武器,所以事務性談判層次、形式必定更為複雜。

  8. 台灣預計於加入WTO之後全面開放外資,其中自然包含中資,短期看來對台利多於弊,長期走勢則視台灣是否能建立公平自由的經濟體系及資本市場而定。

三、結論

 當前中國對台政策主軸,據判斷先以加速吸引台商赴大陸投資,擴大三通範圍,以香港為媒介加速中資來台為主,當十五大進行之後,人事趨於底定,領導班子換血,江澤民實力穩固之後,進一步對台發動談判攻勢,建構「可操作性」政策,增大迴旋空間及彈性,包括結束敵對狀態,彼此官員互訪,對一國兩制依香港狀態開始設計內容與台灣討論等,時間可能在1998年,「江八點」三週年,香港回歸週年開始逐步推出。

 長期看來,中國仍以加強軍事及經濟實力,作為迫使台灣就範、消滅台灣抵抗、抗衡美國壓力的最後工具。


DPP(c)copyright 1998 版權所有 任何形式的引用請先徵求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