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現實環境下民進黨中國政策之定位
在現實的國際環境與兩岸關係中,民進黨應提出什麼樣的大陸政策?事實上,黨內對中國政策持不同意見的人只是少數,絕大多數的黨內同志,基本上還是主張穩健致遠的中國政策,反對那些冒進主義或過度樂觀的中國政策。因此,本人認為民進黨現階段的中國政策,其實沒有大幅修改之必要。不過,在某些備受爭議的問題上,我們有必要加以釐清,並提出更明確的政策主張,這包括三個部份:「戰略模糊,戰術清晰」的台獨立場、「戒急何妨進取,用忍尚須圖強」的行動方針,以及「以世界市場進軍中國」的經貿政策。
一、「戰略模糊,戰術清晰」的台獨立場
美國對台海安全的政策最近透露出「戰略清晰,戰術模糊」的新趨勢,即在戰略上明確採取「不承認台灣獨立」也「不接受中共動武」的立場;但在戰術上則採取「建設性的模糊」,即美國不預先聲明台海發生戰爭時,美國可能會採取的行動。對此,本人的解讀是,台海安全與東亞和平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因此美國這種說法的重點在於反對中國動武,而不是在於反對台灣獨立。美國告訴中國,即使台灣逕自宣布獨立,美國不會予以承認,也會說服其他國家不予承認。這意味著美國為了避免與中國武力相向,將搶先以對我國的外交封鎖,來阻止中國動武的正當性。
雖然如此,美國在表面上還是反對台灣獨立,這是民進黨必須加以正視的。針對美國「戰略清晰,戰術模糊」的台海政策,民進黨應相對提出「戰略模糊,戰術清晰」的台獨立場。詳言之,民進黨在戰略上要保持宣布台獨的模糊性,即強調即使民進黨執政後,台灣前途依然由全國人民透過公民投票來決定,而不要像建國黨那樣把台獨視為無限上綱的吶喊,徒然引發美國的反感。由於台灣保持台獨的模糊性,美國對此必定維持高度的關心,這有利於台灣在戰術上的運用。
在台獨的戰術上,民進黨必須有清晰明確的主張,即建立一套預防中國發動戰爭的機制,其最高原則就是將台海問題國際化,讓中國不敢輕舉妄動,美日安保條約所稱的「周邊有事」,大家皆心知肚明其範圍包括台灣,這就是一個好的範例。民進黨應積極規劃出其他更具體的預防措施,例如繼續聲請加入聯合國、繼續努力加入WTO、嘗試與東南亞國家建立安全聯防體系、要求美國提昇我國現有武器系統與放寬原先的技術限制、爭取歐洲聯盟對我國的道義支持、強化我國的民主體制、向國際社會宣傳中國對台灣武力威脅對全球經濟的嚴重影響、宣布我國為反戰非戰的中立地區、強化與世界各地區各國的經濟利益的連結關係等。本人認為,在二十一世紀的國際體系中,台灣必須要保有相當的經濟實力、戰略地位以及民主價值,作為我們自立自強的厚實基礎。
二、「戒急何妨進取,用忍尚須圖強」的行動方針
國民黨目前的大陸政策過於消極、被動,無法因應瞬息萬變的兩岸局勢,「國家統一綱領」綁死了兩岸對談的空間,「戒急用忍」政策造成國內的政商對立。對此,本人將「戒急用忍」的偏狹觀點,補強為「戒急何妨進取,用忍尚須圖強 」的行動方針,其要點如下:
1.兩岸必須對談。
2.兩岸要有長期對談,甚至談一百年的心理準備。
3.我方的實質、長遠利益不得小於對方。
4.對談過程中,不得損及我方的主權身分或對等地位。
5.主權本質爭議在國內可以百家爭鳴,對外則宜口徑一致。
6.國內應積極規劃「具有台灣特色的中國投資計畫」。
前面五項原則是關於兩岸談判的問題,其最基本的立場是「不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我們不必急著去談,也不怕談得太久。最重要的是,國內各黨各方人士,必須有隨時談判的萬全準備,更要有一致對外的共識,而主權問題是絕不能退讓的底線。就民進黨而言,民進黨如果必須與中國對話,首先不能採取「黨對黨談判」的形式,其次必須要遵守「兩要三不可」的基本原則:
1.要有敵情觀念,要瞭解在中國共產黨的眼裡台灣是「背叛祖國的一個省」。
2.要謹記對方是一個「黨即國家」、「以黨治國」、「一黨專政」的國家。
3.對話的過程中,不可誤導國際社會,使其認為台海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
4.所有黨職人員在中國的發言只代表其個人意見,不可解釋為代表全黨發言。
5.如民進黨想在大陸政策上做「攻守易位」、「黑臉變白臉」的角色轉換時, 必須要有合理的解釋,不可予外界「以黨圍政」、「挾外自重」的印象。
總而言之,民進黨的中國政策必須穩定而務實,才能符合台灣多數人民的意願 。根據陸委會在去年年底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42%的受訪者對於兩岸前途問題,主張「維持現狀,以後再決定」;也有45.4%的受訪著認為我們不必急著恢復兩岸協商;另有61%的受訪者擔心政府放寬大陸投資限制,會影響台灣的經濟發展。這些數據都顯示出國內民眾對於中國這個強鄰,有一種「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的保守心態與危機意識。民進黨如果不能體察這樣的民心向背,提出冒進的主張,破壞民進黨的形象,如此又怎能奢談邁向執政之路呢?
三、「以世界市場進軍中國」的經貿政策
本人在前文主張國內應積極規劃「具有台灣特色的中國投資計畫」,這是鑑於兩岸的經貿問題已經導致國內的紛爭,我們必須提出一套積極有為、以台灣為本位,且符合台灣利益的中國投資計畫,以替代目前政府所採取之防堵式的消極政策。首先,我們必須先計算所有產業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並進行中台兩方優勢及弱勢之處的比較分析,才能知己知彼,據此擬定對中國投資政策的基本方針,分析兩岸在那些產業上必須維持競爭的關係,那些又必須維持互補的關係。舉例來說,在石化業方面,中國的優勢在於上游規模大、勞工成本低等,但有資金缺乏、基礎建設不足等弱勢;而台灣的優勢在於行銷網路完整、產品商業化能力等,但有生產規模較小、天然資源不足等弱勢。
在做完各產業的分析之後,對於已經過度依賴的產業,政府應協助其開發其他的國際市場,分散投資的風險,也就是以「國際化」矯正其「中國化」的傾向。以目前的資料來看,這些產業包括塑膠製品業、造紙業、印刷業、皮革業、成衣及服飾業、木製品業、工業機械業、鋼鐵業、煤製品業等。而對於執行兩岸垂直分工最成功的產業,如化學製品業、電子業、電器製造業、紡織業、金屬製造業等,這些產業對中國的投資等於或低於對外總投資額的50%,即「國際化」重於「中國化」,政府必須繼續鼓勵這些產業的外向發展,並注意其在國內的固定資本形成,應維持高於對中國投資額的基本標準。
整體而言,我們要規劃符合台灣主體利益的中國投資計畫,就必須把握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我們必須「以世界市場進軍中國」,而不是「以中國市場進軍世界」,這是基於中國市場受到政治干預的可能性,以及其投資的不確定性和風險都遠高於其他國家,因此我們應以開發中國以外的世界市場為重。一旦我國成為國際經濟體系的核心成員,而國內大型企業也發展成跨國性的企業體時,就能挾其強大的資本能力與競爭優勢進入中國市場,才能避免過度依賴,甚至受制於中國的危險。
回頁首
肆、結論
1民進黨對於台灣現況的詮釋及定位,有利於國際事務的拓展,顯然比其他政黨 的看法優越,但與現行體制未盡符合因此,致力於現行體制的改造,如修憲、 公投、制憲等,應為本黨努力的方向。所以,實現「主權國家」目標的主戰場 在國內與國際,而不是在於中國。
2民進黨內在中國政策上的分歧,並不如想像中的嚴重,許信良、張俊宏等人提 出的主張,只是黨內的少數意見。而他們的觀點,包括「危機社會論」、「美 國促談論」、「善意互動論」、「肥水外流論」、「經略中國論」,以及「中 台聯手經營亞洲論」,都有諸多的破綻與盲點,我們不能被其冒進主義所誤導 ,應採取穩健致遠的中國政策。
3民進黨在台獨的立場上,應該採取「戰略模糊,戰術清晰」的基本原則。在兩 岸問題上,必須有「戒急何妨進取,用忍尚須圖強」的行動方針,並保持「不 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的備戰狀態。至於對中國的經貿問題,則要積極 規劃「具有台灣特色的中國投資計畫」,並採取「以世界市場進軍中國」的策 略,避免受制於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