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昌 1998.2.2.
摘要
『前言』:有關這次會議的幾個思考方向。即將於一九九八年二月十三日至十五日舉行的民進黨中國政策研討會,已廣受各界矚目,無疑將是民進黨或者是台灣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因此,首先有幾個問題是要先行考慮到的。
【目前國際政治形勢不利台灣】一九九八年一月的台灣,不論是臺、美、中三角關係,或在整體國際社會的地位,均是一九五○年韓戰以來的最低潮。在對美關係方面,一九九六年三月,美國政府與國會對台灣的好感與同情,已快速淡化,甚至有美國官員說出「不能將空白支票任由台灣塗寫」之言,足以警惕。在對中國的互動方面,過去十年來浪費了太多的籌碼,逼不得已只好祭出損人也不利己的「戒急用忍」政策。 國際地位方面更是江河日下,邦交方面只剩下迷你小國,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還得付錢」,官員出訪,畏首畏尾,也許「要見的都見到了」,但是應加上一句「想要的都沒有能要到」。無可諱言,國際社會講的是「實力原則」。在後冷戰之後,中國的實力日增,也對台灣越來越不利。台灣要小心可能變成大國之間「仙拼仙,害死猴齊天」之犧牲品。 還好台灣的經濟在亞洲金融風暴中撐起一片天,也讓我們對台灣未來充滿信心。如果台灣像南韓一樣,也許中國用人民幣,不用人民軍,就可以接收台灣了,因此,我們必須向台灣企業家與人民致敬。(更不會反商!)
【一九九七年是中國得意的一年】反之,中國在一九九七年風光十足:建立起「中美戰略夥伴關係」,「中俄戰略合作關係」「中日睦鄰友好關係」,以及「與東協各國之睦鄰友好關係」。在北京以「穩定台海情勢必須將兩岸關係納入【一個中國政策】原則架構」的訴求下,「一個中國」已廣受美、俄、日以及東協各國承認或默認。較大的變數也許是在財經方面,如果一九九八年人民幣大貶,有可能由「經濟危機」導致中國內部突發性動亂。人有旦夕禍福,國家亦然。但台灣不宜一味作此期待,一則不切實際,二則台灣經濟也難免「城內失火,殃及池魚」。
【美國的「台灣不獨立,北京不動武」政策】美國在一九九六年三月與中國在台海產生緊張對峙之後,對台灣及中國的態度已有漸進的改變。對中國是「既聯合又鬥爭」。一方面經由「柯江會談」與中國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以確立美國在國際社會的主導權及超強地位;一方面以「美日安保條約」在西太平洋地區明保日本,暗助台灣、牽制中國。 對台灣方面,先經由「柯江會談」確立美國的對台三不政策:「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二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對中國則有「一不」:「不支持武力犯台」。最近更進一步由裴利、柰伊,先後來台表達對台海局勢的關切。裴利力促兩岸儘速坐下會談;奈伊則主張美國在策略上要說得更加清晰,即「台北宣告,台灣不要宣布獨立,北京則應宣稱不會對台動武;而即使台灣獨立了,美國也不會承認」。無論美方使用的字句為何,以及美國官方是否文字化化此一政策,美國「兩手平衡政策」非常清楚:「台灣不獨立,北京不動武」。 在這樣的情勢下,台灣應如何因應呢?如果民進黨執政,對現行之國民黨政策會如何改舷易轍呢?
【民進黨執政後,是否應舉行公民投票來宣佈台灣獨立或改名為台灣共和國】如眾所知,一九八七年的民進黨基本黨綱開宗明義就指出要「建立主權自主的台灣共和國」,而呼籲以「一中一台」的國際策略,謀求國際生存空間。即使到了一九九七年的國民大會修憲會議,也有意圖以「公民投票」入憲來為成立「台灣共和國」鋪路。然而,民進黨作為反對黨,以及作為執政黨,做法會有不同嗎?是民進黨本身的改變呢?還是因針對國際變化的現實而作的修正呢?這是國際注目的焦點。此所以裴利來台後,相當程度的重點在於密訪陳水扁、許信良兩位最有可能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相信就是試探一旦他們入主總統府,是否經由「公民投票」而成立「台灣共和國」的可能性,並可能對美國的因應做法有所表示。針對這個可能發展我們先沙盤演練一下。 在台灣幾乎沒有人願意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自認「是中國人, 也是台灣人」的百分比,在一九九七年的調查也首度低於「我是台灣人」。台灣意識已深植人心。如果不存在「中共可能動武」的因素下公民投票,雖然台灣內部有「中華民國」情結者不算太少,通過改名「台灣共和國」的可能性是相當大的。但如果存在「中共可能動武」的可能性下,再加上北京適時的作勢恐嚇,以台灣人不論國、民兩黨都強調「安全第一」,恐懼戰爭的心理下,公民投票順利成功的機會大概就相當不樂觀了。而更嚴重的是,一旦「公投獨立」失敗其後遺症將不可收拾,中華人民共和國可以振振有辭宣告台灣人民不願獨立,再扭曲成台灣人民要回歸祖國。而既然不獨立,何來「台灣總統」? 結果「中華民國」先無效於前,「台灣共和國」又無法成立於後,整個「台澎 金馬」體制有可能在一夕間崩潰,中國反可得到進犯台灣的藉口。最可怕的是,國際友人想援助台灣,竟可能面臨「師出無名」的窘境。「台灣吳三桂」、「台灣董建華」將相應而生。
【公投獨立若失敗,反將招來中共進犯台灣】有慮於此,本人在一九九七年國民大會上即一再的表示:「如果公投入憲,第一次公投的議題勿以『統獨』為議題,而以公投表示台灣人民願意與中國和平談判的意願」。「公民投票」固然是決定國家重大議題的最佳策略,也是現階段建立台灣共和國的最方便捷徑,因此是許多獨派人士在現階段所熱心追求的。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政治人士引用此雙刃利器,能不戒慎恐懼乎?陳水扁先生語「不會用全體台灣人民的生命財產開玩笑」也隱約透露出在「公投獨立」無充分把握之前,不會貿然從事,經由公投來達到成立台灣共和國或宣佈獨立。誠然,建立堂堂的『台灣共和國』是我們夢寐追求的理想,但時機的選擇與現實的考量是很微妙的。
【如果「公投獨立」成功,中國不會不出兵!】雖然「公投獨立」的可能性在中共的威脅下,成功的希望似乎不大。但有一種吊詭的局面,就是若如上述,既然「公投獨立」失敗會招致中共犯台,「公投獨立」成功也是招致中共犯台;而中共的威脅也招致台灣人民莫大的反感。為了得到國際友人的援助,為了台灣永遠不再受到中國的威脅,台灣人民反而有可能凝聚起來,背水一戰,置於死地而後生,以莫大的氣魄通過「公投獨立」,這絕對不是不可能的!屆時,中國的反應如何?!我認為,中國不會不出兵!百分之百出兵! 簡單的說,中國的領導人是為了向歷史交代而出兵,為了防止「藏獨」「回獨」而出兵,為了不使「中華人民帝國」不致於完全崩潰而出兵。勝負、犧牲與代價,反倒是其次了!以中國民族主義的立場,不出兵,掌政者必然馬上下台,不出兵,他們自身難保,這是殘酷的現實。 事實上,現在獨派人士最引為津津樂道的「英美同文同種而分別為兩個國家」時,也別忘了當年的美國獨立也是經歷七年〈一七七六∼一七八三〉的血戰,連聯邦政府的首都都淪陷了,最後獨立軍才苦戰成功。而當年的英軍要橫渡的,不是台灣海峽而是大西洋;當年的美利堅領土夠大,可以拉長戰線,而台灣則缺少這方面的條件。 另外一個關鍵是,台灣經由公投而獨立,國際上的反應如何?美國的反應又如何?以目前美國的態度而言,似乎傾向不出兵;但屆時美國是否真能坐視台灣淪於中國之手(戰略考量)?美國總統(不會是柯林頓,應該是二○○○年十二月當選的美國新總統)如何詮釋這件事?(人的考量),以及當時美國人民對台灣及中共的觀感如何,皆是我們現在無法預知的因素。就算國際會某種程度支持台灣,台灣也必須自行撐一段時間。
【台灣目前尚無和中國決一死戰的準備,也無必要】自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台灣屆時能撐多久,是否舉國上下一心,是否有充分的準備,準備作戰,準備犧牲,才是關鍵所在。這也是劉一德兄最近在著書立言,大聲疾呼的。但是即令台灣倖而慘勝,因為戰場免不了在台灣本島,台灣的土地、人民、生命、財產將承受空前未有的浩劫。恕我直言,迄今為止,我看不出台灣人民有這麼大的決心與準備,即使到公元二○○○年大概也不太可能。我們不能把樂觀建立在「中國不會出兵」,把勝利的希望寄託在「中國軍隊不願打仗」或「中國沒有想像的強」。真正的政治家必須尊重事實,不能帶領人民唱高調。 再進一步思考,如果我們現在是在中國(或其他外來政權)的統治之下,為了掙脫外來統治者的枷鎖,而不惜一戰,付出代價(如當年美國的獨立戰爭),自然值得。但現在的台灣,有自己選出來的總統,自己選出來的國會,本來就「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除了國名不是叫做「台灣共和國」外,本來就已經「台獨」了。況且,換個名字,並不表示大家就改變態度承認你,這是殘酷的國際現象。為了「改名」而付出全面作戰的犧牲,值得嗎?我們既然說要花二、三十年的時間來尋求加入聯合國,那麼,有需要這樣急急攤牌嗎?我們不願看到後晉石重貴與契丹(CATHAY)的歷史重演現於今日的台灣與中國! 當然若我們保持現狀,以不變應萬變,而中國沉不住氣,揮兵來犯,那自然又是兩回事。不過,在那時我們會有全世界的同情與奧援,相信在那個情形,中國是越不過台海。戰火也不會及於本島,而台灣共和國也於焉誕生了。希望台灣的政治家及人民都能分辨出兩者是截然不同的。而且,保持現狀不是投降,是在等待機會,等待現代〝壇淵之盟〞的機會或甚至更好的機會!!
【兩岸最好的選擇是繼續保持現狀,逐步減低兩岸之間的敵意】海峽兩岸,現在各自發展自己的民族主義,也各說各話。中國可以提出一○○種台灣應屬於中國的理由,台灣更可以提出二○○種台灣應該獨立的根據,兩邊毫無共識,但唯一的共識是「避免戰爭」。要避免戰爭,就要發展友誼,建立互信;要發展友誼,就要互相往來,減低敵意,這就有賴於兩方互相表示誠意了。平心而論,在這方面,中國需要對台灣做更多的了解,對台灣表示更多的善意,給台灣國際生存的空間,否則,被逼急了,狗都會跳牆,何況是人,更何況是兩千一百萬人,頗有成就的國家。既然戰爭只會造成兩敗俱傷,所以民進黨一旦執政,不需再堅持台獨黨綱,讓台獨黨綱成為歷史文件,或一個民進黨史的重要里程碑。美國的〝台灣不獨立,北京不動武〞的平衡理論,正好提供民進黨改變政策的一個下台階。台灣要以低姿態換取時間,再以時間爭取空間,等待中共本身的改變。但是民進黨政府的〝維持現狀〞,還是必須做得比國民黨好,才對得起台灣人民。 首先,我們要深究台灣人民為什麼不滿意維持現狀,概括而言,原因有二:
當然,中國的態度是個關鍵。本人忝為中華民國血液病醫學會理事長,在國際血液學會中,1991年以前我們用的名稱是ROC,1991年因中共入會,正好本人代表台灣出席,於是他們稱為China,我們稱為Taiwan,因此,也為了會名問題與中共交手過。中共要我們改為Taiwan China(中國台灣)或Chinese Taipei(中華台北),目前自然是各自宣示立場。我也去了日內瓦,希望WHO也接受我國加入。以ROC是絕對行不通的,以Taiwan為名,則尚得經過考驗。如果中國反對,美國也不表示支持,那就困難重重。
【不能要台灣未結婚就冠夫姓,何況不一定嫁給你】為了凸顯中國要我們稱為Chinese Taipei或Taiwan China的不合理,我想了一個比喻,希望可以藉此得到國際人士,甚至包括中國的了解及支持。台灣與中國像是兩個家庭,三代的故事。 第一代本是兄弟,因為爭祖產打了一架,老大(國民黨)被老二(共產黨)打敗逐出家門,但二人仍毗鄰而居。在第二代,兩家是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老二雖然家大業大,但第二代家道中落,且家中甚封建。還好第三代的男生(現今之中國)頗有上進心,但仍是角頭作風。老大第一代雖然落魄,第二代努力不懈,經商致富,第三代的小姐(台灣)更是亭亭玉立。現在男方看上女方,表示一定要娶到手,並當眾宣佈,如果女方不願意馬上結婚(統一)的話,先同居(一國兩制)也可以。女方說,雖然我們可以約會(交流、貿易),但我仍想保持單身的自由(維持現狀)。男方醋海揚波,拿了刀子及土製炸彈(飛彈)站在女方門口,威脅女方,並放話(壓縮外交)不准讓女方出門,再向別人控訴說女方的公司冒用了他的行號(China v.s. ROC),也不准讓別人來邀約女方, 連一般社交活動都不准,說除非女方先冠上男方的姓(Taiwan China),或先去掉女方的姓,只用女方的名,而改用男方的姓(Chinese Taipei)。女方很是生氣男方的無理,她說「我單身有什麼關係?只要我不嫁給別人(獨立),你(中國)永遠有機會。最重要的事你要博取我的歡心,一步一步交往,至少第一步你先放下刀子,讓我不討厭你才行,我也許可以和你約會,但以後的事以後再說。而且話說回來,我也有嫁給別人的自由。況且那有未結婚,未同居,未訂婚,未成雙入對就要我冠你的姓,真是豈有此理。我又沒有說要嫁給你。至於公司行號,那是祖父留下來的,我也不喜歡,不要就不要。你也不可以限制我參加一般社交活動的自由。至於和你同居,那更休想。」但因為男方是個角頭,大家雖然同情女方,但不敢公開邀約女方,連上教堂(聯合國)都不可能,整天悶在家裡,只有偶而晚上偷偷去朋友家串個門子,不敢現身,也不敢逗留太久,很不是味道,雙方僵在那裡。 這個比喻,大抵說明了目前兩岸的關係,那麼,如果民進黨執政,我們應該如何打開這個局面呢? 依我的淺見,在目前的狀況,台灣可以向中國提出以下入情入理的說明:
【中華台灣國Taiwan Chinese, 國人可以接受嗎?中國可以接受嗎?】在國內的統獨論戰中,我一直覺得我們很需要一個國人皆可認同接受的國名。雖然這樣講是很悲哀的,但這是事實,我們的外交戰何以打得毫無章法,其理由也在此。用「中華民國」,民進黨和建國黨不接受,國際社會也早就無法接受,用「台灣」,新黨不接受,用「台澎金馬」,老實說,我覺得甚至不如「金門、馬祖、台灣,簡稱KMT」還順口一些,因為澎湖難道不是台灣的一部份嗎?〝Taiwan Chinese〞是我們寫醫學論文時用以稱呼台灣居民之詞。請注意*這不同於〝Chinese Taiwan,中國的台灣〞,*這裡的Chinese為〝華人〞之意,是〝台灣華人〞,勿稱為〝台灣中國人〞。(至於〝中國人〞在台灣的,應稱為〝China Chinese in Taiwan〞)。所以我考慮到Republic of Taiwan Chinese(台灣華人國、中華台灣),兼容並蓄“中華”與“台灣”,也可以視為「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縮寫,如果有必要付之公投、希望95%以上的國人皆可接受。至於在國際組織方面,“ROC”早就行不通了,也只有少數以“Taiwan”為名,(但仍不是Republic of Taiwan,同時可以看成地理名詞),絕大部份場合我們用“Chinese Taipei”,但用城市的名稱實在是最失體統的。所以如果我們用“Taiwan Chinese”(中華台灣),雖然有些不滿意,但比起目前我國使用的任何一種名字可以接受吧!!最主要的是,這個名稱,中共應該就沒有理由反對,因為“Taiwan Chinese”(台灣華人)不是一個正式國家名稱,用了“Chinese”的字眼,他們無法說這是「一中一台」,沒有用到“China”,所以也不是「兩個中國」,相信國際上可以接受這個名稱國家也最多,如果中國還百般阻擾,反而會引起各國的反感。以“Taiwan Chinese”來申請入聯合國,相信阻力也最小,一方面中國不能引用「2758號決議案」來作拒絕我們的理由,美國也有重新思考的餘地,而「中華台灣」也隱含未來「中華國協」之義,有無限的思考與彈性空間,相信在現階段可以在某種程度降低中共的敵意,爭取到國際上對我們最大的同情與支持。 簡言之,如果民進黨執政,我們建議做如下之嘗試:
【結語】再寫下去,包括WTO等等,就是畫蛇添足的枝微末節了,沒什麼意義,就此打住。也許政治是要在模糊之中進行,花非花,霧非霧,像霧又像花,才是高明,很少有像我這麼直接透明的。做為第一位加入民進黨的台大醫學院醫師及教授,是為了能更實際參與所關心的國家政策而已,並沒有什麼雄心壯志,雖然忝為國大代表,並不認為自己可以稱為政治人物。但我覺得,第一流的政治家,其政策與觀點,應該非常明確,可以讓人明明白白據以執行。戰術可以模糊,但是戰略一定要非常清楚。如果還要屬下去推敲、猜測、揣摩,那是帝王之學,對內還可以,對外只會壞事。一國之國策亦然。所以我認為,台灣與中國的談判,如果儘在那些事務性的小節繞來繞去,早晚又回到原點,雙方永遠互存敵意。但如果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進行,不管是共產黨的定義,還是國民黨加油添醋的解釋,不但外國人看不懂,台灣人民看不懂,說不定連參與談判的國民黨政府代表都不懂(所以海基會和陸委會永遠處不來)。最後,倒大霉的是台灣人民。單是這一點,民進黨就比國民黨值得台灣人民支持。 民進黨的傳統觀念是一中一台,台灣V.S.中國,因此比起國民黨來,民進黨和共產黨談判時將反而有更大的空間,更多的籌碼。民進黨也衷心希望台灣與中國能日益友好,不是日益緊張,那就不能不雙方各讓一步,才有可能消除敵意,更進一步合作。因此,我具體提出了一個“中華台灣(國),Taiwan Chinese”的新思考方向。這個提議如果以後真的有幸被台灣政府當局接受,作為談判底線,希望中國政府也能體會台灣方面的用心良苦,相對讓步。再則民進黨一旦取得政權,也需要絕大多數台灣人民的支持,談判時說話才能大聲自信,理直氣壯。因此我以為“中華台灣(國)“可以滿足絕大多數台灣人民與政黨,也讓中國可以接受。單一議題的談判,可以爾虞我詐;持續性,大堆頭性的談判,則要光明正大,提綱挈領。 今年一月我舉辦了一個〝1998年兩岸血液病學術交流研討會〞,與會者均覺得氣氛很好,又有收穫,相當成功。足證只要雙方互相表示誠意,平等對待,互求了解,還是有可能產生好感。若能持之以恆,就可以變成朋友。兩岸之間,已經到了第三代了。我們看國際政治的恩恩怨怨消失何其快,美國是脫離英國獨立的,他們不但未成世仇,反而是永遠的聯盟。中國對台灣何以如此苦苦相逼,不願表示一下泱泱大國之風?如果還是為了共產黨與國民黨間的心底傷痕在,那麼民進黨上台,反而是一個嶄新的開始與契機,大家從〝零〞開始,也無風雨也無晴〞,也許反而可以有所突破。 我也曾經是台灣民族主義的附和者及詮釋者,但在這篇文章裡,我希望能多談一些事實,少談一些主義。時代在變,台灣的內涵在變,所以〝台獨〞的定義也在變。台灣的內涵在1971年以前是一個階段(在聯合國代表〝中國〞),1971-1996又是一個階段,1996以後又是一個新階段,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本土政權,一個主權在我的國家了。因之,「台獨」的意義也隨之而變,由原始的獨立於中國(國民黨)之外,變成1996年以後的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了。在此,我提出一個淺見,一個較大膽的,不同於1996年代以前的看法,供作參考與討論,只要有益於我們的台灣母親,那就夠了。
【附件】舉例而言:
|
DPP(c)copyright 1998 版權所有 任何形式的引用請徵求主辦單位及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