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婦女國是會議論文集 
張雅惠:自主性婦女組織的崛起-婦運的轉捩點


自主性婦女組織的崛起-婦運的轉捩點


張雅惠

彭婉如基金會執行長


壹、台灣婦運轉捩點

  緣起於90年代以後的台灣,提倡兩性平權的女性大量地進入學術圈,從事學術研究及大學中的教職,這群女學者組成了團體,出版了兩本非常重要的書,一本是「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一本是「女性、國家、照顧工作」,其中「女性、國家、照顧工作」象徵著台灣婦運已經發現到,照顧工作對女性以及對於整個社會的影響,因此,這些女學者在對於台灣社會、台灣婦女地位及兩性關係診斷後,就明白地說,與其一直去教女性平等,不如致力於讓所有的人都得到平等,其基本的相信就是直接追求全民平等與兩性平等的社會,尋求全民共識-承諾全民有中產階級的生活水平,相信在全民平等的架構下,兩性平等才有可能被實現,因此,讓全民平等與兩性平等一起實現。這是台灣婦運重大的轉淚點,以前台灣婦運就是一直罵社會、一直罵男人,但是我們現在的轉變與以往最大的差別在於,我們要追求女人、男人還有整個社會的三贏。

貳、建立政府與社區婦女合夥的契機

  1996年台北市政府組成了「台北市政府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這是全台灣第一個設置的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其中女學者、及婦女團體為了促進婦女的公共事務參與,提案由市政府舉辦「媽媽治城公聽會系列」建立了社區婦女與公部門良好的合作模式。茲以其中二場公聽會的過程及成果為例─「如何建立安全的城市與社區公聽會」。正值1996年年底彭婉如遇害後,婦女深感居住環境不安全,因此舉辦這場公聽會,在正式會議之前,總共召開過二次籌備會。參與籌備會的有對此問題感興趣的六個社區婦女代表,以及相關專業團體。第一次籌備會決定議題,並由參與者分別回到其社區或團體,進行訪談、討論,實地了解治安問題何在;第二次籌備會由各參與團體報告前述工作成果,並共同研商解決之道,尤其是「如何清晰呈現問題?」,以及「應向公部門提出什麼政策建議?」研商的結果,決定明確建議廣為舉行「社區治安會議」。會中經過市府相關局處的研議之後,通過將「社區治安會議」的舉行列入市警局施政項目的決議,就是將社區治安會議納入市警局的重要工作項目,這個就確立了社區和警政單位共同決定社區治安事宜的原則,在這之後,許多社區的婦女紛紛組織起來,先催生「社區治安會議」的政策,接著社區力量與警察力量再循著「社區治安會議」的管道互相連結,發揮「警力結合民力,細緻落實社區治安維護」的效用。目前已有台北市的碧湖國小、修德國小、五常國小、萬芳國中、木柵國中、萬華國中、雙園國小、民生國小、仁愛國小、中山國中、民族國小、實踐國中、武功國小、北投國中、清江國小學區;高雄縣五甲國宅、東門里、青年國中學區;台北縣景和中學學區等等,已經陸續開始實施。

  第二場公聽會是「如何落實社區安養公聽會」這個會議決議由社區與地方政府合夥提供成本價的安養服務,這個公聽會大概確立了地下的原則,就是說,社會福利服務(如托育、安養等等),由地方政府及社區合作提供成本價的服務這個大原則。是社區婦女的行動由純粹公益性質邁向結合「公益」與「二度就業」,融合「社區自治」與「社會福利服務提供」的第一步。如此發展下去,可以預期在地婦女將可成為托育、安親、安養等當今社會所急迫需要的施政項目的決策、管理、從業者;由於社區婦女本來就深諳這些事務以及其所居住地區在這方面的需求,可以預期由她們主導的托育、安親、安養服務提供,將能切合社會的需要。 以上的例子呈現出婦女運動者、社區婦女和市政府之間的關係是,一方面讓民間的聲音直接跟公部門進行對話,引導施政,另一方面讓公部門的力量結合民間力量,以最經濟、切實的方式發揮作用。

  由於社區男士多為上班族,而女性有相當比例為家庭主婦,因此這些事務主要行動者以女性居多。因此社區婦女在積極主導社區治安事宜的過程中,已經廣泛拓展對於相關社區事務的涉入,譬如,認輔社區青少年、提升商店的社區責任意識、促進中小學的社區參與、改造社區環境等等。在這些社區事務參與之後,女性的貢獻和能力受到了肯定,她們自然而然成為社區事務的主導者。如此發展出來的社區組織,可望發揮力量,進一步催生全面性社區自治與社區福利服務提供的體系,容以下作介紹:

一、在社區治安方面:

(一)、召開社區治安會議,推動「社區治安死角整治」、「社區安全愛心站推廣」,由社區國中、國小的愛心媽媽和警察合作,消除社區治安死角,並遊說社區商店和住家負起維護社區居民安全的責任,使小孩、老人擁有安全的生活空間。

二、在社區照顧方面:

(二)、「社區保姆支持系統」(照顧對象:0-3歲),徵求社區婦女接受訓練,在自己家裡帶孩子,提供培訓課程、在職訓練,以及督導及支持。

(三)、「社區自治幼兒園」(照顧對象:3-6歲),將廣徵受過專業訓練的幼教老師和保育員,以社區自治的方式,對社區三歲至六歲兒童提供平價托育服務。

(四)、「社區課後照顧支持系統」(照顧對象:6-12歲),徵求社區家庭主婦接受訓練,利用社區國小,以社區自治的方式,於下課及寒暑假照顧國小學童。

(五)、「社區兒童與少年認輔」(照顧對象:6-18歲),由社區媽媽成立支線統,對遭遇成長困難的社區兒童和少年,及其家庭,提供持續的支援。

(六)、「社區老人照顧及家事服務支持系統」(照顧對象:65歲以上),徵求社區家庭主婦接受訓練,並成立支持系統,針對社區老人和一般家庭的各種不同需求,提供細緻的服務。

參、自主性婦女組織的具體呈現:

一、社區治安

(一)、治安死角的整治:我們協助社區婦女組成社區治安委員會,她們就向社區中的居民,包括鄰里長、中小學家長、學生、社區商店及一般居民收集「社區治安死角」資料,直接問社區居民哪些地方你覺得不安全,而不安全是硬體的地方不安全還是有可疑的人在那裡做什麼事,將這些整理成清單,標明地點及不安全的地段、因素等,然後召開「社區治安會議」,邀請相關公部門與民間機構,共同研議改善之道(例如裝設路燈警鈴,請警察加強巡邏,清除障蔽物等),以及將標示出來的社區治安死角作為巡邏路線的重要根據。但由於社區治安死角會移動,所以必須半年作一次調查。

(二)、「社區安全愛心站」推廣行動,是由社區婦女和警察合作,遊說社區商店簽署承諾回饋社區,目的是要居民學習負起居民安全的通報責任,簽署承諾負起社區治安維護的責任,尤其是維護兒童、青少年身體安全與身心健康。如「若遇危急的婦女、小孩,請先予以他們庇護的幫助,或者幫他們聯絡適當的人或機構」,並遵守法令不租售暴力色情出版品及菸酒、檳榔給兒童和少年。而為了避免讓小孩、婦女羊入虎口,這些安全愛心站除了社區治安委員會的成員會不斷探訪、打聽之外,還須透過派出所查察這些商店老闆是否有前科等等的。才不至於讓小孩、婦女誤把壞人當救星。之後也必須不斷追蹤、維護,因此必須每年清查一次,目前我們已經再台北市設置將近三千個「社區安全愛心站」。

(三)、「社區安全通報系統」的建立:它的功能是,讓大家學習社區是一個大家庭,這個大家庭裡的每一個人對其他人的安危負有責任,如此形成一個互愛互利的體系,對我們自己、我們的家人以及社區裡的每一個人都有好處。它的作法是,將社區居民為處理自己、家人、及社區其他人危急時所需的電話製作成貼紙,貼在每一家的電話上,如:居民若看到路倒病人就要打急診室電話;看到上學時間小孩在外遊蕩,就要打學校電話通報;聽到有小孩哀號、婦女慘叫就可以打派出所的電話報案等等…,而不再裝作沒聽見。

二、社區保姆支持網絡

  我們與社區婦女相處這些日子以來,發現在社區裡培訓保姆提供社區本身的托嬰需求相當重要,所以我們發展出「社區保姆支持系統」,透過社區的鄰近性找到離家較近的保母,由於我們開辦一百小時的職前訓練給社區保姆,因此這些社區保母都是受過正式的培訓課程,並必須定期參加「社區保母支持系統」提供的在職訓練課程及活動,及接受督導,還有其他支援服務有助於穩定維持保姆的服務品質,及各項勞動權益(退休金、幼兒意外保險等)的保障….,這樣的「社區保姆支持系統」大大地降低了社會成本,而且,對幼兒來講,自幼受良好照顧的優質國民將有助於整體國力的提昇。而至於工資、工時是自由約定的,但由「社區保母支持系統」提供參考標準。目前我們在萬芳、大安、奇岩、五常、內湖等社區已開始發展,可望未來廣泛實施之後,有助於大幅提高婦女就業率,並提昇社會整體生產力。

三、「社區課後照顧支持系統」

  「社區課後照顧支持系統」是一個結合福利服務與婦女二度就業的方案,由市政府提供社區國民小學空間,培訓並輔導社區媽媽的專業能力,於下課後及寒暑假照顧需要安親的國小學童。「社區課後照顧支持系統」的設計與管理採取社區住民自治原則,財務採取「透明公開,僅收成本價,絕不營利」的原則。對於貧困家庭兒童,或受忽視的兒童,則以申請補助或「社區涵蓋」(也就是「社區大家庭的飯桌上多一兩雙筷子沒差別」)的方式給予免費照顧。目前已有明道國小、萬芳國小、螢橋國小等三個社區於本學年度開始實施。

四、「社區自治幼兒園」

  「社區自治幼兒園」是一個平等、人性的人生起跑點,也是一個全新的嘗試,將六歲以下兒童的照顧與教育劃入地方自治的實施範圍,由市政府、社區住民(家長等)、幼教工作人員共同營運,以自治的方式提供 平價的普及托育服務,所有小孩都能夠平等享受。

五、社區兒童與少年認輔

  這個方案是自婉如姐遇害之後,我們深入各地社區,嘗試瞭解為何有那麼多無辜的人無緣無故受害。而當我們發現,在各個年齡層中,加害者居然以少年居首位時,我們的驚訝和憂心可想而知。這些統計數字-根據警政統計告訴我們,自八十三年以後,強姦、恐嚇、搶奪罪的嫌犯當中每三名就有一位是少年;而在殺人、強盜的嫌疑犯當中每四人就有一位是少年。由於這些黑數是非常高的、再犯率也相當高,因此若我們作得出精確的統計我們幾幾乎乎可以算出往後台灣社會的走向。因此,我們開始組織並培訓適合的義工家長(主要為社區國中、國小的愛心媽媽),以及從事「社區課後照顧」的介紹)的社區媽媽,找出來加以訓練,針對遭遇困難或問題的孩子及其家庭,提供叮嚀、協調、尋找所需的資源,成立支援系統,讓她們細緻、持續、有效地彌補社區家庭的親職。透過這些,讓社區有能力幫助自己社區的小孩。這樣實施下來,我們為我們的社區認輔整理出了以下幾個特色:

(一)、被界定為每日生活的一環:由於不管這些青少年是逃家了或是中輟不願回學校了,總是會在社區晃,社區認輔媽媽(爸爸)與被認輔的小孩時常會在路上碰到,認輔爸媽也會跟容易與青少年的父母建立關係,甚至從國小開始的社區課後照顧所發現的個案,其認輔者就是課後照顧的老師,是每天每天見面的,所以社區認輔可說是每日生活的一環。

(二)、強化及彌補家庭功能的不足。

  我們認為社區是一個關係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大家庭,在這個大家庭中以往我們都認為教導孩子的責任在家庭的父母和學校的老師,但,我們看到適應困難的孩子實在太多,而每個學校只有幾個輔導老師,人手顯然不足,什能幫忙補足呢?而功能不彰的父母比比皆是,他們的功能可以由誰補足?又有誰能引導他們負起為人父母的責任?因此,改善親子關係不能是在封閉的家庭裡,而要在開放的社區中,因此偏差青少年不再是個別家庭的責任,而是社區共同的責任,社區居民以自發性的支持功能,支持及強化家庭功能,就如台北市已有五常國中學區、萬芳國中學區、明道國小學區、木柵國中學區,由社區居民認輔國中、國小的學生。另外,社區認輔者的角色也不是專業認輔者而是慈母、慈父的角色,這並非要替代父母的角色,而是要用社區功能支持家庭功能,以強化或彌補家庭功能,可謂是用社區功能支持家庭功能。

(三)、著重個案生活常規的訓練:而社區認輔並不著重在心理輔導、而在生活輔導,特別強調個案生活常規的訓練。因為這些少年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感情的需求沒有被滿足,社區爸媽剛好可以扮演這樣的角色。其實很多事情可以交由社區媽媽來處理的,不是學生大架就一定要交由輔導室出面,如果這樣子一個學校一二十個輔導人員都不夠。

(四)、協助個案情緒的分類及處理:至於偏差行為預防及改變的部份,則著重自國小學童中對人/我關係、權利/義務關係缺乏訓練的小孩予以EQ訓練,幫助其對情緒的分類認知及處理,已避免難以控制的衝動所產生的暴力行為。

六、社區老人照顧與家事服務支持系統

  這是為了因應都會區高齡劃時代的需求而設想出來的方案,於社區設置管理站,一方面將老人的需求,包括文康活動、日間照顧、居家護理、送餐與淨身服務、就醫服務、家事服務、輔具租借、電話問安……等等,分門別類,加以管理;一方面,培訓所需服務人員,並成立支持和管理系統,以便有效照顧該社區所有的老人。本支持系統由是政府、社區(老人機其家屬等)、工作人員共同經營,在老人照顧的層面實踐地方自治。

肆、自主性婦女組織想實現的是:

  而以上的方案,是深入台灣各地社區,與許多社區婦女和相關公部門一起面對問題,設計出來的精緻具體的方案,並且邊做邊摸索出了一條兼具理想性與可行性的路線,這條路線大致是-主張社區事務應由社區居民與相關公部門共同決策與執行,也就是切實實行地方自治。 因此我們想完成的是:

一、社區自治:

  由社區居民(尤其是社區婦女)真正握有規劃、決策、執行、管理的權力及能力,因為婦女原本就擅長照顧工作,素有這一方面的知識、技術與敏感度,必然成為社區此類事務的舉足輕重的規劃者、決策者、執行者,如此才能有效提高生活照顧的品質。況且,由社區規劃和執行,一方面能使服務的內容切合社區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因提供者是社區居民本身,自然會有「好東西給自己人」的心態,不吝盡心盡力,因此能夠有助於長久維持良好的服務品質。

二、社區婦女充分就業:

  由於社區照顧運用的是社區的人力,因此也對社區婦女)提供就業的機會。就提供社區婦女就業機會這點而言,社區照顧跟市場業界最大的不同之一,在於不會為了追求利潤而剝削女性從業者,能夠給予她們合理的待遇,包括完善的職前與在職訓練,間接保證其工作品質。

三、提供普及、平等的福利服務:

  普及、平等的福利服務就是要讓社區中部管有錢、沒錢的家庭都享受的一樣的照顧,而普及化意味量大,量大則能減低成本,一方面減輕一般家庭負擔,另一方面也足以分攤成本,輕鬆涵蓋低收入戶家庭兒童的免費服務。

四、平價、成本價及高品質:

  要提供普及、平等的福利服務,其設計當然要平價,以上這些社區照顧方案的設計均是對一般家庭收取成本價,對經濟有困難的家庭減免費用,以達到服務社區所有有需要的居民的目的。但維持相當的品質也是重要的,因為品質好,中產階級家庭才會願意加入,才有可能達到普及化;所有小孩,包括貧困家庭的小孩以及受家庭輕忽的小孩,都能享受高品質的照顧與學習,才能培養普遍高品質的國民。

  以上這些方案、這些原則,不僅讓婦女開始了參與社區事務,並且成為社區事務決策者、管理者及執行者,且開拓出一條社區事務由社區婦女及相關公部門共同決策、執行的地方新路線。更藉著社區婦女提供的平價照顧服務,以及公益行動,漸漸催生出一個平等互助的新社會,讓所有人成為每一個人的慈愛父母,每一個人成為所有人的寶貝孩子,建立一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麗家園。

回到頁首

 

第四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

(C)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之運用請洽詢主辦單位
本網站由開拓文教基金會 蕃薯藤 規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