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檢視就醫經驗中的性別分化與刻板化
整理者:黃志中
整理稿A
壹、不愉快醫療經驗的產生
一、草率、粗暴的醫療行為
2:我們病人是他者,他者的經驗喔,你就覺得很難去體會,我就很少的醫療工作者會把別人,病人那種的感受,能夠真正的去體會他那時候,可是他那樣子,於是病人常會覺得,你好像也知道我的痛苦在,可是怎麼好像……
5:我是國中的時候胃生病,然後去看病,大概什麼中醫,西醫,什麼一都看了,那我在想說,我那時候,後來我其實有抗拒看病,我每次,我爸說要帶我去,因為人家都會跟他講說,哪裡的看胃科很厲害,然後我每次想到要看病,我就開始哭,然後我就在想說,我為什麼那麼害怕去看病,我後來一直再想說,因為胃的,每次去就叫我躺著,然後醫生一進去衣服啪就打開了,那,那時候,其實我一直到高中才開始穿內衣的。
8:我只跟他講說,我哪裡哪裡,我話還沒,症狀還沒講完,他就開始在開開藥方或幹嘛,那我會覺得那樣的就診過程會讓我覺得不信任。
5:我還記得有一次一個醫生說,"啊沒關係,生完小孩就好了'',(大家笑),我媽就罵他,我第一次看到我媽那麼凶,"一個十三歲的女孩子要叫他生小孩",(大家笑),可是那個醫生就說,「那生過就好了」
10:有時候醫生對病人講話,有時候會讓病人對自己沒有信心,那就乾脆不要看,好像我們今天去醫,醫生都沒有問什麼過程,只是說,她現在怎麼樣,我就說她小便不舒服,她跟他講,小便不順暢,那他,醫生'第一次"(台語),回她話就說,叫她生活注意一點,就有那一種,給病人那種,醫生就說,性的問題才會這樣子,讓她因為不是現在才不舒服,已經好幾年了,不要看了,她就拉我,….真的就走了啊。
9:醫生說要檢點
10:跟她講說,你自己性生活要注意一點啦,那她馬上就想到醫生說她是因為性的不正常才產生這種問題出來,那她因為看很多醫生了,都找不出原因,所以她就說不要看了,「他們說的都一樣(台語)」,不要看了,連拿藥都沒有就回來。
二、醫師偏頗的個人道德價值判斷
8:就像有個老醫師,他問我說,你結婚了沒,那時候我還未婚,他說,你結婚了沒,沒有,他就不問了,然後我心裡就想說他怎麼不問我有沒有性生活,我有耶,可是他是問我你結婚了沒,我當然回答我未婚啊,可是我也不會主動跟他講說,可是我有性生活,我覺得那次經驗,那到後來,同樣是那個診療室,那個醫生就比較主動問,他說,你有性生活嗎,你有性行為還是性關係嗎,反正他有直接問你有沒有性生活。
9:我覺得今天有一部份的問題是,他沒有進一步問你說,你有沒有性行為,可能他認為,是不是因此疏忽掉了,ㄟ,沒有結婚就不能有性行為,那你今天有這個毛病,大概就不是性行為所引起的,就忽略到了這個弊病,這個老醫師就犯了毛病。
8 : 等於他有他的。
9 : 對對對。
8 : 沒有跟我一致,就差了。
9:對對對,那事實上這個行為,這個病因有很多,性行為不是因為他本身的道德規範,他把你們病人侷限在某幾個範疇而已,沒有很廣泛的注意到,我是覺得這個就是造成。
三、輕忽患者的「不確定」感
5:所以我就覺得說,因為她知道,所以她覺得不擔心,可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可是我們去到醫院看病的時候,醫生從來不會跟我們講的那麼清楚。
5:他就是跟你講說,反正你的意思,他的意思就是反正你不會死的而已啊,可是會不會怎麼樣我就不知道,他不會跟我說。
2:我也有這種感覺,就是,我聽起來病人有一種未知的感覺。
5:你要是去醫院住一遍,你就知道什麼是生病(台語)」可是,其實因為我們對這種病,不知道它到底會怎麼樣,你就看到我爸在那邊喘喘喘,然後突然喘不過來了,有時候就覺得,他不會覺得太嚴重,他會覺得氣喘本來就是這樣,可是我們不知道會不會喘一喘就沒喘了,所以我覺得這應該,所以這個應該,我覺得佳燕的那種感覺是因為他本來是醫生,她知道那個病,她實在可以掌握的,可是對我而言,我不知道那個病我能不能掌握啊。
四、不舒服的就醫環境
- 設備因素
8:其實那個經驗很不好,就是那個產房的經驗很不好,而且第一胎真的是,而且他的產房又佈置蠻昏昏的,而且產臺也是那種,那種鋼鐵那種,反正就是,也是硬的,然後他那時候請你抬高,就是,反正就是昏昏的,不溫暖。
- 人的因素
1:因為醫學中心它沒有辦法嘛,因為它勢必就是要提供給實習生,因為那是它的任務嘛,那,可是,可是說真的有些時候,你會覺得好像就是,就像她講的好像是一個實驗品。
7:可是想想看,像七年制的醫科,就是高中畢業然後就開始去唸,那就像我現在在…..,我自己在醫學院長大,我都覺得說,他們其實很懵懂的,那很多的醫師一直到了實習,見習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只是這個樣子。比如像婦產科的女病人在病房,甚至有男的見習醫師說,啊他的皮膚好白,(大家笑),他就出來告訴大家,大家就趕快跑進去看,(大家笑),那事實上我覺得他們最大的特點是,他們自己本身有很多的好奇,很多的不成熟。
6:為什麼我們會對實習醫生反感,我覺得倒不是,因為一聽到他是實習醫生就很反感,我們是覺得他的態度讓我們覺得很重要,譬如說他要來參觀你身體的時候,那是不是要給你適度的尊重,讓你不要覺得說你好像被,被未經同意的展示體,那種感覺是他在展示你最..的部分,我想這部份沒有辦法讓你…
五、醫療的外力特權
1:不過我也蠻同意說,在台灣,醫生做診斷是非常草率的,非常草率,就像你剛講的,我病人主觀的就覺得難過,可是他就,不用啦,幹嘛,他到最後就會決定誰的關係密切嘛,誰的背後勢力怎麼怎麼樣,就是這樣。
5:我有一次去看腦袋,然後那一次是下班後,已經是下班後,我知道那個醫生已經看了很久了,我去,然後他就給我敲敲敲敲,就說,沒有什麼事,可是,可是我不舒服很久了,我是不是應該做些什麼樣的檢查,他說不用了,反正我也敲敲沒事,後來我哥就進來了,其實那時候我哥就是要陪我在那邊看的,結果我哥就進來了,我哥一進來,因為我哥跟那醫生很熟,我哥跟他做過很多研究,我哥一進來,他就從頭再給我看一次,然後安排我去腦波檢查。
4:他們到亞東醫院,就是被,就是整個滿臉都是血跡,然後就被放在急診是外面的走廊上,然後沒有什麼人聞問,就一個醫生幫他擦擦血,沒有什麼急救,那家屬看了當然很急,然後就開始想辦法,那因為亞東醫院在板橋嘛,那剛好我姨丈的小兒子跟亞東,跟板橋市長的主任秘書是同學,所以就是,然後就是我們家跟政治有點淵源,就是市長,板橋市長吳清池大概也知道我們,我阿姨就打電話給那個主秘,就說我姨丈出事了,結果剛好那個主秘就跟市長在一起,然後那個市長與主秘就到亞東醫院去看我姨丈,結果這個時候,一看到市長來,就六,七個醫生,護士圍過來,然後就非常殷勤的幫他處理,然後市長好好好,然後市長,請問你們跟市長是什麼關係,那其實對家屬來講,你說,有沒有市長來的那個差別竟然是這麼大。
六、選擇性的醫病溝通
5:我覺得像我陪我爸爸跟我媽媽去看病的一個經驗,我會覺得說,通常病人如果是男性,醫生會講的比較多,啊如果是女性,他反正想說,你不懂,我不知道他是不是這樣子的感受,反正去,他就不會講太多。
6:因為我沒空去,只有我媽媽去,媽媽好,自己去好,那媽媽回來一付"不知道,沒,沒,他就不知道在說什麼"(台語),然後就不放心,她怎麼可以去,排了這麼久的號,就果出來,醫生講什麼,(搖頭),不知道,醫生講了一句,"他就給我叫回去,我就不敢問啊"(台語),她就回家了,不行,想想下次我就堅持要去,然後去之後我就問他,他就跟我說明一些事,我就跟我媽講說"媽媽啊沒說很凶啊'(台語),我媽就說"那跟我上次來都不一樣"(台語),(大家笑),所以我覺得好像醫生會有這種大小眼的情形,他好像會比較區分說,你可能是比較可以跟他溝通的,或者是覺得你可能就是無知的,對你多說無益,我覺得基本上對病人已經是比較脆弱的人,不管身心方面比較脆弱再加上他對你的提示,我覺得是不太好的。
3:二十年前了,當時醫療還相當落後喔,很多的醫療知識一般都還是比較少,包括我自己,所以我在懷孕的時候我都在做產檢啊等等等等,還蠻守規矩的,那也可能醫生覺得我這個病人好像還蠻配合的,每個月都固定來產檢,那該做什麼也都做到了,所以到懷孕末期的時候,他有一天就突然跟我講,他說,ㄟ我們什麼什麼時候有一個專門為產婦做的一個講座,請醫生,請什麼什麼什麼來講,然後有一個影片關於生產的過程,我不知道,他說,他講了一句話我覺得蠻,蠻,蠻有意思的,他說,我覺得你還蠻適合去聽的,他說,不是每個病人,每個產婦我會介紹他去,但是我覺得你可以接受,你可以去聽一聽看一看。
七、醫師對不當利益之追尋
- 公然討索紅包
4:她因為小產在大同醫院,然後就已經,就手術完了之後喔,醫生來查房,醫生跟她說,你如果有大餅要給我喔,你就拿給辦公,護士就好了,你如果有大餅要給我就拿給護士就好,然後我同學也是台北人,她夫家在大樹嘛,所以她也不曉得他只的大餅是什麼,然後是不是手術完就感謝醫生啊,就買一個大餅送給,(大家笑),結果她隔壁床,就是經驗比較老道的媽媽就跟她講,那個大餅就是錢的意思,她就說,意思就是,查房的時候公然這樣跟我同學講。
- 浮濫醫療
2:他們幫病人開刀就有獎金,那澎湖的民眾對醫療的支持,尤其是老人家喔,都不太清楚,所以他們動不動就找人開刀,那他們如果告訴你是肺癌的話,就,你可能就害怕,然後再做一次診斷的話,他們鐵定給你動刀,類似像這種情況就很多。
貳、病患對現有醫療情況的反應
一、自力救濟式的資訊收集和詢問
8:我覺得在新手媽媽帶小孩子看病的焦慮過程,我覺得醫師其實沒有幫助我,我後來覺得我是在保母那邊,因為保母那種,我覺得是長久以來帶孩子的經驗,他看了那麼多小孩生病的那個病程,他會告訴我這只是病程,它大概會燒,燒個三天喔,然後出疹之後就會好起來,等等等之類的,我覺得那種,保母那種,讓我們很有安全感,他講的很和善,而且又很有信心,然後他跟你解釋,然後也會安慰,會給你安慰那種媽媽的心情,我覺得那種東西會讓我比較安然接受,說寶寶就是會這樣,就不用老是焦慮要換醫生,那或是半夜衝急診啊等等,那我覺得,我覺得像剛想的,對啊,醫生其實也可以做這件事情,可是好像我沒有碰過任何一個小兒科的醫師或家醫科的醫師,做這樣子的。
3:所以就是,我覺得我自己會去,去問一些,然後有資訊的時候盡量去吸收這些資訊,當初我就克服那種無知,那如果能夠克服無知之後我大概會比較順利,所以我在產的時候,我就想到….,現在是大概在什麼狀況,等一下會怎麼樣,怎麼樣,一步一步的,所以我生產非常順利。
3:我就一直在問醫生,這什麼病啊,這什麼病啊,我從來沒有聽說過,也不知道到底怎麼回事,會什麼會患這個病,我就一直問醫生,為什麼會得這個病,為什麼會這樣子,那後來那個,醫院裡面的護理,護理長,也可能是我一直在問一直在問,我見每個護士,醫生,都在問,後來護理長就印給我,印給我醫學資料,就是關於這個病,因為他大概沒有辦法一下子講這麼多,他就印了資料說,那你,你看一看你大概會知道,這個病是什麼樣的,它的狀況是什麼樣的,那我就,慢慢就看,那就了解說那個病是什麼狀況,那我才不會那麼恐懼,我的那個無知就被打破了,我就慢慢知道說,啊那個病就是這個樣子,那我們現在方式,醫療方式,我也,等於我也參與他們的醫療過程,他怎樣去,他要做什麼,我說他需不需要開刀啊,因為這個會影響到心臟嘛,那需不需要做什麼東西啊,那醫生就慢慢跟我做解釋,他這個狀況是怎麼樣,那我們現在用的方式是什麼,那我們需要去觀察,我們需要去追喔,看這個,用這個藥以後他有沒有效果,等等之類的,所以我覺得我參與了醫生的那種,那個醫療的行為,看他是要做什麼我多少會知道一點,那,減低了很多我的不安。
二、降低對醫療的期待
8:像我們一般沒有什麼人可以問的時候,我只好去找書,我覺得我的方法是去看書,看了各式各樣這種描述泌尿系統的書之後,然後才敢去問,然後每次在外面候診的時候,腦袋在想著待會要問什麼問題,我第一個問題是什麼,然後第一個問題回答完後,我第二個問題要問什麼,反覆演練多次ㄟ,因為時間又很短,我每次都很緊張,我反覆演練什麼,我一定要記得問他什麼,然後一緊張出來又忘記問什麼,然後我只求趕快給我藥啦,給我藥啦,他給我藥解除痛苦,那至於你對我的態度好不好,你眼睛有沒有看我,旁邊有沒有實習生在看我,我好像都不在乎,我都把他們隔絕了,後來我回去在想就有點憤怒,我覺得,我好像把我這部分,跟那個醫師的關係是隔離的,反正我就是不期待你給那些東西,所以我就好像沒有失望跟憤怒,我只求你給我藥,我就等那個,就是在去看完診,然後去付錢,付完錢,然後等處方籤,等那個藥,拿處方籤去拿藥,我就等著拿藥,吃藥,那我的病就會好轉,然後,然後我覺得,我跟醫生的關係,至少在我自己處理泌尿係系統的毛病,我跟醫生的關係是,我是這樣仰望他的,(8做出看向上方的動作),然後我從來好像沒有期待過說,會有不一樣的關係,然後……,我用自己看書的方式來解決我自己的困惑。
三、尋求心靈上的寄託
5:就有個醫生跟我媽說,啊不然就開刀,啊因為我媽也沒輒了,所以好,那就開,然後我媽就說開刀好不好,我就說,我從小就是台灣第一勇那種,我就說好啊,因為我不知道開刀有什麼可怕啊,啊我媽也不知道,可是知道這個沒有什麼可以治療的,然後我媽就說,我媽說開刀會好,就是因為胃下垂嘛,開刀就切掉就好了嘛,他就跟我媽這樣講,我媽就說,好,那就開刀,小孩子聽到切掉,胃下垂就吃不下東西了,他說現在會吃不下東西是因為我的胃已經下下來,然後沒有知覺所沒有感覺,然後他就說切掉那就好了,那跟把胃頂上來的意思是一樣的,一直到現在我媽還是很後悔,因為我開完刀之後,看的每一個醫生都說,沒有人因為胃下垂開刀的,(大家笑),他說完了,因為醫療史上重來沒有人因為胃下垂開刀的。
2:那日後呢?
5:沒有,開完刀之後就更嚴重,一段時間更嚴重,那其實後來,後來我還是一直再看醫生,一直看一直看,一直到,後來實在也看的很煩了,我媽,因為我也很抗拒,我媽說我才,上次才開完刀,後來我也迷到宗教上,因為我已經非常抗拒看醫生,我根本就不看醫生了,那我媽實在沒有辦法,所以他只好去拜拜,所以也沒有辦法,所有的醫生。
四、反向控制醫療
7:有些病人會要求打針,甚至有些病人會說,我告訴你,如果你不打針,我就不再來看你了,那或者是整個,就變成是威脅,其實我看到很多醫療行為,台灣醫療行為裡面,醫師慢慢的被稱為是沒落的貴族,(大家笑),不只是經濟上,通常他的專業也都被抹滅到很低,變成病人一來就告訴你,我要什麼,我要什麼,我要什麼,而不是我要看什麼或什麼,所以這部分我覺得其實很多醫生願意做,只是醫生很容易被傷害的過程,而且病人的自主性越來越強。
1:他也就隨波逐流啊,投病人所好,就這樣子,這跟教育的問題一模一樣啊,老師常常講,啊家長要求我補習啊,那是家長要求我打他的小孩啊,那他該有權利的時候,他就說這是醫療專業,這是教師專業,那他該要,他不想負責任的時候,他就說應病人要求,應家長要求,所以這個問題也有病人啊,也有醫生自己本身,就有些愛打針的醫生,"也是有患者去",(台語)
五、去權威化的思考
2:她是非常的就是,反正很有名,可是我跟她幾次開會的感覺是,她沒有讓我很特別感覺,我感覺不到她對那種病人的熱情,或者是對醫療體系那種非常關切,對人的關愛,我沒有那麼大的感覺啦,雖然她也很少講話,結果後來我就問她說,她到底什麼地方,為什麼會讓她變得那麼有名,而且她是個女的,結果後來他們跟我講說,你如果真的有婦產科的一些疾病,最好去找別人先看過,確定真的要動刀的時候才去找她,因為她動刀動的非常好,那這樣子就被稱為是,在醫療界裡頭,或在我們社會層面,就被稱為是一個好醫師,因為她開刀開的很好,但是她也容易去幫人家開刀。
3:去小醫院比較有時間嘛,我就可以問
2:沒有,一樣,我剛講的就是小診所
3:太冷漠
2:我也不喜歡去大醫院啊
7:你選擇太多病人的地方,醫生相對的時間
2:我從來沒有啊,因為我從來不知道哪個醫生好,所以
3:就近
2:我走到哪裡,看到哪裡有醫院就進去看
1:我是比較同情病人啦,因為無論如何喔,說專業是騙人不了解,可以同情的嘛,那無論如何,一個專業人員,他具備一些基本能能力要去和病人互動,這是被要求的
4:可是我覺得這個部分,我有想一下,因為我覺得,我覺得我們喔就好像我們很氣學者專家一樣,我覺得一方面是我們自己的知識不夠,我們對我們的信心不夠,那,而且我們希望就是,我去找你,你趕快解決我們的問題,其實是,我覺得是我們人民的部分要自己去思考,就像,就像我覺得說,很多學者專家,很多大牌很有名的,可是當你去跟他相處,你才發現不是這麼回事,那我覺得這樣子的例子非常多,但是那是因為我們有那個機會去接觸,可是別人不一定有這樣的機會,那,再加上他對自己的自信,他的認知,他又只是去依賴別人來為他解決問題的時候,他就很容易….,那個權力的位子就很容易顯現出來了,那我覺得說,也是啊,我們為什麼會有大醫院,因為大家就是覺得說,你今天能夠到大醫院,就表示你技術很好,你一定是名牌,你一定是很好的,所以我就去找你,啊可是那個,他就沒有考慮到品質的問題,然後覺得說,你今天如果真的是個人才,你不會窩在這樣的小地方啊,我覺得會有這樣的一個思考吧。
整理稿B
整理人:郭乃文
壹、女性的心理功能層面對身體狀況的影響
論點一
一樣的生理功能下,自己感受的可掌握性高者,自覺身體狀態相對良好。
10:眾人所謂的身體狀況其實有很大層面的心理狀況,包括我自己,如果照大家對自己身體的認為,我的身體也好不到那裡去。我的甲狀腺機能亢進,就要按時追蹤、我會氣喘,還要隨時帶這個噴氣,然後我也曾經痔瘡嚴重出血到貧血,只好住院開刀,還有季節性的過敏、還有疹、有膝蓋關節,但是為什麼仍然認為自己身壯如牛,而為何有人可能有很好的軀體,但自述身體病弱不堪,這是有意思的現象, …就是每個人對自己身體的那個感覺,覺得那個好不好的那種標準,是不太一樣的。
5:那個病,她實在可以掌握的,可是對我而言,我不知道那個病我能不能掌握啊。
1:如果說純粹是一種知,因為知而比較確定,就可以免於焦慮或是如何看待自己…但那種概念好像也不純粹是知,因為我也看過很多醫護人員不是這麼正面看待自己的。有某種因素是心理因素…我們今天生活真的是有多變項…大家怎麼面對這種未確定,或…無知…其實跟個人的應對態度有關係,怎樣去透過支持系統,透過一些諮詢什麼。
7:就醫與對自己身體的感覺是一種投射歷程,每個人對自己身體化的投射歷程都是從小所有的經驗學習所帶來的…(或是一個價值觀的排序)他也知道自己可能哪裡不正常,可是還有很多工作,小孩,什麼要忙,那個東西好像常會被擺在其次,所以我在想是說,這個東西很多人認為並不重要,可是在不同的階段裡面我們到底把它擺在哪裡。
- 理念與迴響
如果醫療訊息可以共享,患者得以在就醫過程中成長
- 目前既存的醫師給予醫療訊息與醫療服務的差別性--
- 性別差異:男性>女性
5:通常病人如果是男性,醫生會講的比較多,如果是女性,…他就不會講太多。像我記得我有一次去看腦袋,那一次是下班後,…我知道那個醫生已經看了很久了。他給我敲敲敲敲,就說沒有什麼事,可是我不舒服很久了,我是不是應該做些什麼樣的檢查,他說不用了,反正我也敲敲沒事,後來我哥就進來了…因為我哥跟那醫生很熟,我哥跟他做過很多研究,我哥一進來,他就從頭再給我看一次,然後安排我去腦波檢查…我覺得那種被告知的訊息也會有所差異性。
- 年齡差異:中年>老年、小孩
6:我媽有次去醫院,回來我問她說醫生跟你講什麼啊?媽媽回來一付『不知道,沒,沒,他就不知道在說什麼"(台語)』,我不放心,她怎麼可以去排了這麼久的號,就果出來,醫生講什麼都不知道,"他就給我叫回去,我就不敢問啊"(台語),她就回家了,…下次我就堅持要去,…(醫生)跟我說明一些事,我就跟我媽講說"媽媽啊沒說很凶啊'(台語),我媽就說"那跟我上次來都不一樣"(台語),所以我覺得好像醫生會有這種大小眼的情形,他好像會比較區分說,你可能是比較可以跟他溝通的,或者是覺得你可能就是無知的,對你多說無益。
- 威權差異:高權者>低權者
4:我自己的三姨丈因為下班騎車,騎到坑洞就摔出去,…送到亞東醫院去,結果, …被放在急診是外面的走廊上,然後沒有什麼人聞問,…我阿姨就打電話給那個板橋的主秘,就說我姨丈出事了,結果…市長來,就六,七個醫生、護士圍過來,然後就非常殷勤的幫他處理。有沒有權勢地位喔,真的差很多,那種小市民的那個無力感…,醫院還拒收那個很麻煩的病人,讓他們這樣到處去碰釘。
- 醫師給予醫療訊息的心態:消費性、服務性、教育性的迷思
- 消費性的迷思
消費者與提供者的權限(病人不只是消費者的角色,應也有可扮演的積極角色;醫師純以提供專業消費的立場,不願提供非本科內職權的意見,非以全人的角度來考量)
7:醫療資源的運用性我覺得很重要,似乎在台灣…要送紅包或藉著關說,你認不認識誰,然後轉介給某個人,就會得到比較好的醫療制度,…是不透明化,…甚至整個的健保制度,我覺得是非常破壞了醫療行為…大部分的病人非常喜歡到一級教學醫院去看病…醫生(不得不)把他的精力,體力,時間,都給分散掉了,本來他可以好好的去對那些真正需要重症病人做解釋的。
- 服務性的迷思
患者轉為醫療行為的主權者,而醫師將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醫療資訊視為醫療主體之一部份。
6:我覺得態度是最最重要的,專業還是比較擺在其次。比如專業其實不容易表記,但是他的態度基本上就容易影響病人對疾病的感受。所以我覺得就兩相權衡之下,態度最重要,因為病人對自己的病情未知,完全不能掌握,所以你給他多一份的告知,讓他能對疾病多一份了解,他也能少一份擔心和害怕。
- 教育性的迷思
醫療本身具極高複雜度(專業性)的知識與判斷,如何能適當地在信任之下給予醫療訊息(患者的瞭解程度、實習醫師的養成訓練、人文的訓練與共識、醫師的無過失責任加重醫師的危機感)
5:醫生常講說,「你要是去醫院住一遍,你就知道什麼是生病(台語)」可是,其實因為我們對這種病,不知道它到底會怎麼樣,(像是)你就看到我爸在那邊喘喘喘,然後突然喘不過來了,(醫生)會覺得氣喘本來就是這樣,可是我們不知道會不會喘一喘就沒喘了…可是我們去到醫院看病的時候,醫生從來不會跟我們講的那麼清楚,他的意思就是反正你不會死的。
6:就是…病人有一種未知的感覺。
2:醫生他是照著他被教過的一套程序在看你的疾病。醫生是我(自體經驗),然後我們病人是他者,他者的經驗很難去體會。我想很少的醫療工作者會把別人,病人的那種感受,能夠真正的去體會…這個影響到他對病痛感覺產生的差異。
2:我曾看耳鼻喉科,門診的時候就有六七個實習醫生。主治醫生告訴他那樣檢查,然後他們就是兩個手就放在後面這樣子聽,這樣子看,讓我覺得很討厭,很不舒服,可是我當下並沒有反對。
10:大家抱怨在醫學院看病的不舒服,我(身為醫生)因而想起第一個被我打針,第一個被我開盲腸,第一個讓我接生,第一個讓我看診,第一個等等等的病人,不知做何感想,當然醫生的態度是一個關鍵,但是無論如何卻是每一個醫生的誕生都是藉許多病人的實驗過程而來。
1:其實人性化的工作很多…只是教育工作裡面,他碰到的是弱勢的小孩,在醫療統裡面碰到的是一個很受苦的病人,這些人格外格外的需要被要求這樣人性化…而社會上對人的尊重…是普遍的匱乏;(醫學院如果)在一個大學裡面,那大學裡面它有各種科系,它有一些社會學科啊什麼什麼的,這些學生他有機會去選修到其他的一些東西,那(台灣有些)獨立的醫學院,其實我覺得是很不足的。
7:最近市面上開始出現一個人文關懷的醫療書籍,我覺得這個東西會是未來醫療的走勢,可是我覺得在整個學術的殿堂裡面,我覺得這個東西不容易被架構, …台大在開始推動所謂醫學是要分小組教育,而他們也蠻期待說,不是只要學會技術的教育,而是希望藉著跟一些老師然後在臨床上面了看到技術層面之外,還能看到如何去關懷病人…醫生本身要有很強的共識。
論點二
如何將自己的可掌握性呈現於就醫行為與醫療適應過程當中。
1:有某種因素是心理因素。我們今天的生活真的是有多變項,大家怎麼面對這種未確定,或…無知,其實跟個人的應對態度有關係。怎樣去透過支持系統,透過一些諮詢。所以有兩個影響因素,一個是自己有沒有辦法接觸到醫護人員,另外一個部分是自己習慣面對問題的態度。
論點三
來自醫療系統的軟性關懷
- 理念與迴響
- 醫療系統主動提供多面性的資訊服務:
教科書的硬資料、書面的衛教、錄影帶的視覺經驗等,可以彌補患者不同接受程度的限制。患者相對於醫療系統當然是抵抗疾病經驗中的新手,有經驗的人給予適當的支持,即使不更改生理狀態,也十分有力於自我的健康感覺。
- 患者對名醫的迷思:對醫師不敢有充分或廣角度的期待
2:一個大型教學醫院的婦產科主任非常有名,可是我跟她幾次開會,她沒有讓我感覺很特別,我感覺不到她對那種病人的熱情,或者是對醫療體系那種關切、對人的關愛,我沒有那麼大的感覺啦, …後來他們跟我講說,你如果真的有婦產科的一些疾病,最好去找別人先看過,確定真的要動刀的時候才去找她,因為她動刀動的非常好,在醫療界裡頭,或在我們社會層面,就被稱為是一個好醫師,但是她也容易去幫人家開刀,也許你的刀是不用開的,但她就會下決定幫你開刀。
7:其實我們可以討論一下,我們每個人到底覺得什麼樣的醫生是理想的,到底是技術好,或是要顯出比較人性化。我覺得在多元社會裡面,每個人的價值取向也會不同,…我很同意還是要有技術,然後甚至很權威的告訴你說,是怎麼樣,要怎麼樣。
1:本來第一線往往就是社區的醫生,最方便了,拖鞋穿ㄉㄉㄉ就可以去了。可是往往都心中害怕那個醫生看不好病。所謂好醫生,名醫跟良醫其實是不一樣的,像良師跟名師其實也不一樣,那真的是民眾的醫學觀念不正確,到後來,低一點的醫療專業人員也就隨波逐流啊,投病人所好。
- 對醫療中心與實習系統的迷思:
6:為什麼我們會對實習醫生反感,我覺得倒不是因為一聽到他是實習醫生就很反感,是他的態度很重要。譬如說他要來參觀你身體的時候,是不是要給你適度的尊重,讓你不要覺得你好像是未經同意的展示體。讓他們在實質態度上面有比較好的態度,像是他們那種解剖不知名的屍體,如果不曉得怎麼處理的話,在解剖的晚上,會有一定的燒香動作,或者是對他有一定的尊重。我覺得對死人都這樣子,對活人好像就可以看過去,把你當作是一個醫療器材的一部份喔,我覺得這個是不人道的做法,那影響到我們的信心。
2:過程裡面讓病人也至少有一個被告知的過程。像美國比如說要插一個東西到我們身體裡頭,他們一定會告訴你說,插進去的感覺會是什麼,如果你會痛要告訴我。可是我們醫生都不是,他插進去就給你插進去了,但是那個過程知道跟不知道的感覺差異很多。
1:有很多醫院它根本拒收病人,它怎麼收,開一個賠一個啊,它開到請一個麻醉醫師的費用都比不上它整個的那個給付啊,所以它開一個賠一個,而且醫療糾紛又那麼嚴重喔。
2:像我們家附近有個耳鼻喉科,那個醫生對所有的病人都問說,你要不要打針,好像不太分病的。民眾其實也對於地區型的醫院或小型醫院信心不夠,像我爸爸他們住在澎湖,有次他去地區的軍區醫院裡面看,被診斷有肺癌,就趕快把他叫回台灣做檢查。後來發現到原來海軍醫院他們幫病人開刀就有獎金,那澎湖的民眾,尤其是老人家都不太清楚,所以他們動不動就找人開刀,那他們如果告訴你是肺癌的話,你可能就害怕,然後再做一次診斷的話,他們鐵定給你動刀,類似像這種情況就很多。
- 目前既存於醫療系統的英文病歷:患者對診斷的不明確
貳、女性的對特定器官的自我觀與處理觀
論點一
泌尿系統、排泄系統、以及生殖系統的複雜性
- 理念與迴響
因為處於極為隱密的部位,女性一般對尿道、陰道、肛門等區域的不舒服,會產生極高的情緒反應,包括不確定感、恥感、焦慮感。會有嘗試否定病情的傾向、長期揣測、抗拒,或作些似是而非的特定行為,像是過渡清潔、塞塞劑與、服用止痛藥等。對病情的抱怨往往受到月經週期、性行為、以及情緒表達方式等干擾,就醫過程遭受不必要的科間轉介與診斷延誤。
10:你有沒有診斷書說,泌尿科是屬於什麼樣的病啊?
8:他最後給我診斷是體質的關係,因為我體質的關係,所以我就很容易發炎
1:是尿道炎?
8:說實在的,實在很難分是尿道炎還是膀胱炎。
8:不是內診,因為泌尿,尿道跟陰道很接近,所以我自己都會去聯想是不是跟我的性器官有關,跟我的性生活是不是有關係?
8:我知道有些女性之間流傳的小秘方,像我有個朋友他也是長期為尿道發炎所苦,可是她的處理方式是,每次做愛完就在陰道裡面塞塞劑,我覺得好像一種自我消毒的感覺,她覺得這是預防,可是我覺得那好像也不是一個好方法。
1:ㄟ,這有點怪喔,那是尿道發炎啊。
2:這是心裡上面的自我療效嘛。
8:對,我覺得心理上的,對,明明知道這尿道歸尿道,陰道歸陰道,可是你就覺得他可能會互相感染,然後就在陰道裡面塞塞劑。
論點二
性交器官與性生活的關係
- 理念與迴響
性行為與不潔行為在精神層面上連結,是女性特有的隱性困擾的來源
10:我妹剛開始是看婦產科,因為她的症狀是每個月MC要來,上小便就會血尿、很痛,很痛苦就對了,一定要用止痛劑。到後來我們決定去大醫院,但是醫生都沒有問什麼過程,就說小便不順暢,叫她性生活注意一點。給人那種性的問題才會這樣子的感覺。
9:醫生說要檢點
10:醫生跟她講說,你自己性生活要注意一點啦!那她馬上就想到醫生說她是因為性的不正常才產生這個問題出來。那她因為看很多醫生了,又找不出原因,所以她就說不要看了。
9:這個病因有很多,性行為不是因為他本身的道德規範,他把你們病人侷限在某幾個範疇而已。
論點三
向醫師提問自我的困惑與憂慮
- 理念與迴響
對自我問題感覺卑微與害怕,擔心背後自己的錯誤。醫師似乎將女性疾病歸屬到少量的幾類,並直接轉入與性行為相關的議題,這使女性極為不安。
8:我覺得我非常的卑微,不敢去問醫生問題,每次都很緊張、反覆演練要問他什麼,然後一緊張又忘記問什麼。然後我只求趕快給我藥解除痛苦,那至於你對我的態度好不好,你眼睛有沒有看我,旁邊有沒有實習生在看我,我好像都不在乎,我都把他們隔絕了。後來我回去在想就有點憤怒,我覺得,我好像把我跟那個醫師的關係隔離,反正我就是不期待你給那些東西,所以就好像沒有失望跟憤怒,我只求你給我藥。
8:後來我自己看書才發現,性生活可能是一個發生的因素,還有其他因素。後來我固定看一個醫生,那個醫生幫我做細菌培養,結果培養出來的結果是大腸菌。「喔,是你的糞便在作怪,喔,原來如此。」可是我覺得其實長期看不到的煎熬或是自我揣測,會很煩惱、很抗拒,然後變得有點潔癖,然後就更緊張…
參、醫療體系裡不充分的性別覺醒
論點一
醫者的價值評斷明顯進入問診行為與醫療行為:例如,對女性性行為的價值觀,影響問診句型,可能也間接帶領患者迴避重要問題。
- 理念與迴響
醫師若能直接以影響病情的變項來要求患者說明其情況,就比較不會牽涉價值評斷。例如:詢問『有沒有性行為?』,而不去問有無婚姻狀態。
8:回想我第一次發生血尿,其實是在一次性行為之後,對我來講就更會把它連在一起。就像有個老醫師,他問我說,你結婚了沒,我說我還未婚,他就不問了。我心裡就想說,他怎麼不問我有沒有性生活,我有耶,可是他是問我你結婚了沒,我當然回答我未婚啊,可是我也不會主動跟他講我有性生活。到後來另一個醫生就比較主動問說,你有性生活嗎?我說有,他就解釋一些其他事情。我覺得那一次就讓我比較安定一點了。
論點二
對醫師性別的選擇
- 理念與迴響
同性別醫師的迷思
2:如果是看到身體比較隱密部分的這類科別,你們會不會刻意上找女醫師?我記得我有個朋友,他說他有墮胎幾次的經驗,墮胎第一次的時候她想說特地要找個女醫師,結果診治的過程醫師一句話都沒跟她講,只叫她腳打開。比較溫暖的反倒是第二次墮胎的時候是一個男醫生,會比較親切的問他說,你這樣感覺痛不痛等等。到現在這麼多年他一直覺得為什麼那個女醫生是那麼的敵意在對待她?
2:我的感覺是,當我們醫療體系裡頭並沒有充分的性別覺醒的時候,選擇男性或女性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就像我剛舉的墮胎的例子,其實你遇到女醫師的時候你沒有比較好的品質對待。
論點三
對女性特殊器官的不重視與不瞭解
論點四
對女性隱私部位的缺乏特定理解
論點五
對女性承襲的傳統文化中的半專業或非專業醫療文化行為缺乏認知
- 理念與迴響
女性的生殖與病痛在傳統中扮演低聲演出的角色,經由母親或其他長輩直接或間接地傳遞,時而抵抗今日的醫療理念。但是其間沒有一套可以作為接觸面的知識教育,只留給女性困惑與曖昧的空間。
3:有一個影片關於生產的過程,他說「我覺得你還蠻適合去聽的」。他說「不是每個產婦我都會介紹他去,但是我覺得你可以接受,你可以去聽一聽看一看」。好,既然醫生跟我講,我就去看一看,結果它就是一個影片,告訴我們從懷孕初期到生產的過程。
3:我生產的時候不痛,就是腰酸,那,隔壁的那個人問我為什麼腰酸,我期待的就是肚子痛。當時非常難受,但以前從來也沒有人講過,所以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腰酸。如果我當初克服那種無知,我大概會比較順利。
8:我發現我哺乳很不順,脹奶,可是奶出不來,兩個奶頭脹的跟石頭一樣,非常非常的痛,可是我又想餵母奶,不想放棄,所以我回到那家婦產科去求診。可是我發現他們態度變了,我好像不在他的服務範圍之內了。那個醫生問我說「那你要不要餵母奶?」,我說我要,「那你就只好忍耐,你就再努力按摩什麼什麼的。啊如果你不餵母奶,我就幫你打退奶針」我覺得他只讓我選擇兩條路,你不想要痛苦了,我就幫你打退奶針,如果今天還要餵奶,那我也沒有辦法,你只好回家繼續用力按摩。可是我覺得他們絲毫沒有體諒到我,現在不是在推廣女人要餵母奶嗎,可是我覺得那個餵母奶的過程,到底會出現什麼狀況,包括一些不適應的狀況我們都不知道。
8:我覺得在新手媽媽帶小孩子看病的焦慮過程,醫師其實沒有幫助我。他只說出疹之後就會好起來之類的。反而是保母那種讓我們很有安全感,她講的很和善,而且又很有信心,會跟你解釋,安慰那種媽媽的心情。我覺得那種東西會讓我比較安然接受。
5:一直看一直看都好不了,到後來實在也看的很煩了。後來我也迷到宗教上,因為我已經非常抗拒看醫生,我根本就不看醫生了,那我媽實在沒有辦法,所以她只好去拜拜。
2:有歐美國家和日本國家在做比較。在一個論壇裡頭,一個日本男性的性治療專家在幫性冷感的婦女做治療。看完錄影帶,歐美來的醫生就問他說:「為什麼你東方的治療裡頭,男性的治療者可以隨便的碰觸女性病患的身體,在我們歐洲國家是不可以的。」那這個界線到底在哪裡,這個問題牽涉到很多東西方的那種,對女性身體的界線、概念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