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蕃薯藤網路調查網 | 台灣婦女資訊網 | 蕃薯藤台灣網路資源索引 | 回到蕃薯藤 |

未來的希望在哪裡?
──幼兒津貼之議

陳菊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長

  兒童津貼繼修憲之後,在台灣的上空引爆,這一個議題代表著這個社會對人、尤其是兒童的重視程度,很值得大家深思與討論。

  六歲決定一生,大家都知道﹔百分之八十的學習能力都在這個階段養成的,。這六年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對一個人的一生都十分深遠,它 不能重來,也不能等待。所以,我們大家都要靜下心來想想,我們希望一 個甚麼樣的未來?我們希望看到甚麼樣的下一代?

  兒童津貼,代表著國家對每一個人生命發展的尊重﹔也代表著對幼兒的責任,並不全在家庭,而是國家有最後的責任與權力。提升下一代,並不 是去壓低托兒所、幼稚園的收費,這樣的做法只會使托育品質更差,進而 阻礙此一專業領域的成長。

  而且現有收費的負擔,據調查至少有百分之六十的父母表示很沈重。我們需要想想看,我們能為這些年輕的家庭和新生孩子們做些甚麼?

  從這裡來看,幼兒津貼不過代表的是一個有心的施政者跨出的小小一步, 我們很希望按照既定的構想,將幼兒由六歲、五歲不斷的往下延伸納入正式的教育。我相信,該面對一個不斷提高的教育投資,不僅是父母的責任,更是一個國家責無旁貸的使命。如果我們任由商品化的自由市場來決定托育的品質,那麼,或者托育成為一個父母無法負擔的高價、不然就是接受一個最低價格、最低品質的服務。在現實上,或許更嚴重的是,許多父母在考量自身的經濟下,要不要養育小孩已經成為猶豫不決的難題。我有許多年輕朋友,在婚後,問他們生小孩了嗎?

他們常語帶解嘲的說:「我不敢生小孩。」
「為什麼?」
「養不起啊!」

「養得起」不只代表著吃飽穿暖,而是一個重大的責任,希望他能夠同其他學童一樣享受最好的環境。這些憂鬱的上班族,他們並不是中低收入戶,他們幾乎都是我們想當然耳的「中產階級」!

  我們堅信,兒童是國家未來的棟樑,只有重視幼兒教育國家才有競爭力可言。這次的幼兒津貼爭論剛好給我們重新省思,我們是不是能夠從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思考我們的社會福利,它絕不只是一時的政治輸贏,它代表的是我們如何看待我們的兒童。他們究竟在我們的社會中處在甚麼樣的地位?當我們為教科文爭取預算時,我們有沒有想到爭取到了以後要作甚麼?難道幼兒的教育、托育品質就不是同等的重要嗎?就不應該被政府部門重視了嗎?

  我們是不是還停留在以前的時代,小孩子只要有人帶就好了──請不要忘記,只要有人帶的代價又是如何的高昂?當我們斤斤計較每一項社會福利支出的時候,又是否想到,幼兒托育原本就不應該只是救濟式的社會福利對象,而應該進入以國家為主導的幼兒「教育」。當我們肯花大錢來將升學主義解套,但卻吝惜於將這些資源分享給更幼小的兒童,對政府來講,這是長期的忽視與失職,而台北市政府所要做的就是:跨出第一步,盡一分心力!

  每一個兒童都是我們最大的希望所在。這次幼兒津貼,理想是我們唯一的考量!(中國時報1997.8.14)


All Rights Reserved by Author 任何形式的運用請徵求作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