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蕃薯藤網路調查網 | 台灣婦女資訊網 | 蕃薯藤台灣網路資源索引 | 回到蕃薯藤 |

蕃薯藤
對「兒童津貼」調查結果解讀


台北市長陳水扁於8月12日宣佈將自明年七月將針對六歲以下的兒童發放「兒童津貼」,立即引起各界的熱烈討論。蕃薯藤調查網乃自8月16日至8月20日進行了5天的網友問卷調查,以下是本調查的初步分析。
 

基本資料

  這次關於「兒童津貼」的問卷調查,從八月十六日進行到廿日,共五天。計有4945人次填寫問卷,扣除無效樣本332人,有效樣本為4613人。在基本資料方面,男性有3239人,佔70.21%;女性1374人,佔29.78%。年齡以十六歲到三十五歲之間為大宗,佔82.41%。學歷方面以大專人口最多,佔68.58%,其中又以大學最多,有1713人,佔總數的37.13%。居住地仍然以台北縣市佔多數,佔54.84%。以上這些基本資料與蕃薯藤去年底進行的大型網路調查結果以及七月份所做的國中常態編班調查結果差異不大,顯示都會區、高學歷、年輕人口(學生為主)仍然是網路主要使用者。而這種系統性的人口特質對調查的影響──譬如會造成系統性偏誤(systematic bias)──則是在詮釋網路調查的資料實,須謹記在心的。

態度分析

一、是否贊成發放兒童津貼

  在所有有效回答者之中,有1631(35.35%)贊成,2707(58.68%)反對,275(5.96%)表示沒有意見。

1.贊成者的特性分析
  表示贊成者的特性是年輕者居多、居住地為都市化地區、現在為大專學生身份, 政黨支持除了回答不一定者(666人 佔40.26%)外,以民進黨為多(398人佔24.06%)。但贊成者的比例低於反對者頗多,以下我們將從性別、所得、職業等面向來分析對「是否贊成發放兒童津貼」之回答的調查結果。

性別差不大: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贊成者當中,女性有483人,佔所有回答女性1374人的35.15%,男性有1171人,佔所有回答男性總數3239人的36.15%。性別和是否贊成發放兒童津貼上並沒有什麼不同,贊成的比例僅為35%左右。

家戶所得多寡之差異亦不明顯:我們發現家戶所得的多寡,對是否贊成發放也沒有明顯差異。所得低於15000元的網友( 如製作業者、學生、失業人士 ),贊成發放的比例為36.14%,與所得最高的一組人( 月入135001以上者)的33.93%,兩者是非常相近的。而中間各組之間的差異也很小。這似乎與一般人所假設的:所得較低者會較支持發放兒童津貼的想法很不一樣。(請參考統計表)然若家戶所得再加上有無子女兩項,就會發現有子女的填答者,所得在60000以下者贊成發放者幾乎都超過50%,比例最高的是所得在15000以下的57.14%,其次是所得介於45001-60000之間的53.53%。而有子女者不論所得屬於那一級,贊成發放的比例也都比較高。(請參考統計表

教育程度:不同教育程度中,以國小、國中程度者贊成的比例最高(44.75%),大學最低(30.88%),但贊成者都未超過50%。

職業類別:在不同職業的填答者當中,我們看到贊成發放比例最高的是家庭主婦的50%,其次是大專教師的49.31%,再其次是大眾傳播/廣告業的44.85%,以及其他服務業的41.54%、中小學生的40.84%,其餘則都在40%以下。

  家庭主婦也是其中唯一贊成多於反對的一組,或許是全時間的家庭主婦對照顧子女負擔的體認較深刻,而有較高比例的贊成者。

家中有無六歲以下子女:填答者當中,家中有六歲以下小孩者有844人,佔填答者總數的18.29%,其中男性640人,女性214人。其中贊成發放者有410人佔48%,反對者412人佔48.12%,幾乎一半一半,但贊成發放的比例顯然高於全體填答者的35.35%,表示家有六歲以下小孩者是比較贊成發放兒童津貼的。如果再以性別細分,則男性有小孩的贊成比例是45.48%,女性則是55.60%,女性遠高出男性許多,而且,女性有小孩贊成發放者也超過了50%。

職業加上有無小孩:不論職業為何,家中有六歲以下小孩者,贊成發放的比例都較無六歲以下小孩者為高。而其中大專教師66.66%、中小學生57.14%、其他服務業53.26%、家庭主婦51.11%。

政黨支持:不同政黨支持之間的差異頗大,如較支持民進黨者,其贊成發放的比例高達60.75%,建國黨與綠黨亦頗高,分別為72.61%與59.09%,高於平均的33.35%相當多。而支持國民黨者僅29.12%贊成,新黨最低僅22.12%。這樣的結果可能與此次兒童津貼是由民進黨的台北市長首先提出,而新黨的市議員都很有意見、國民黨各級首長更表示不支持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

2. 小結:
  以上數據,顯示網友們對發放兒童津貼一案反對多於贊成,不論男性、女性皆然。祇有家有六歲以下兒童的女性,以及支持民進黨、建國黨、綠黨的網友們,其贊成者才有超過50%。

  在台灣,照顧子女的責任多半是落在女性朋友的身上,因此女性有六歲以下小孩者,對於照顧兒童所承受的經濟以及心身壓力通常有較深的體會,或許這也是她們較支持發放兒童津貼的理由。

  至於態度與政黨支持之間的關係,或許是跟陳市長一提出規劃發放兒童津貼一事,就被各界當成政治議題討論處理很有關係。在台北市府會的「自肥方案」爭議方歇之際,兒童津貼輕易地成了政黨之間較勁的焦點。

二、 對兒童津貼發放方式的態度

  在4613個填答者中,認為兒童津貼應普及式發放的僅有862人,比例(18.68%)非常低,也就是說將近八成左右的回答者都認為應該只對中低收入戶發放。而且,不同性別的比例也差不多(女性覺得應該普發的佔18.61%、男性18.71%),幾乎一致。

  不同所得間的差別也不大,,比較有趣的是所得高於135001元以上者,贊成普及性發放的比例21.85%,雖然比例很低,卻是所有類別中最高的一個。

  不同教育程度或不同職業之間的差別也不大,只有32.04%的教育程度為國小、國中者以及40%的家庭主婦認為應該普及性發放,但兩組贊成普及性發放者都未超過50%。

  家中有無六歲以下小孩的情形和是否贊成發放兒童津貼的結果相類似,即家中有六歲以下小孩者,相對地較多支持普及性發放,但比例都維持在三成左右,只有收入在45001-60000這一組的人當中,支持普發的有到40.96%。

  政黨支持對發放方式的態度的看法又如何?認為應普及性發放的比例以支持建國黨者最高42.85%,其次是綠黨40.9%、民進黨31.36%,新黨祇則只有9.54%,國民黨15.53%。

  以上數據清楚地顯示:絕大多數的網友都認為兒童津貼的發放應採有條件式的、應發給中低收入戶者家庭。雖然家庭主婦或特定政黨的支持者也有相當人數支持普及性發放,但比例都未過半。至於為什麼?是擔心排擠效應?是認為時機不對?還是不認為該有普及性發放的兒童津貼?就有待以更深入的方式再調查了解。

三、 兒童津貼應由那一級政府單位規劃較適合?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一致性非常地高,不分性別、收入、職業、有無小孩、政黨支持等,幾乎都認為應由中央政府規劃。在4613份有效回答中,有2660人(57.66%)應由中央政府規劃,祇有24.49%認為由地方政府規劃。男性更是高達59.75%認為應由中央規劃,女性認為由地方或兩者都可以的比例還稍高些,50.27%。

  比較有趣的是:支持不同政黨者的意見亦頗為一致,認為該由中央政府規劃較適合的比例都很高,這是個非常值得討論的現象。我們若試著回顧台灣所有相關社會福利措施的討論,凡是涉及「有關中央與地方政府應如何分工?」時,就會發現:昇平時日( 指沒有任何選舉或事件的時候 ),只要提及社會福利措施,一定會聽到中央政府官員說:地方政府應自籌經費辦理,不應事事依賴中央補助;而諸多地方政府首長,則樂於以須由中央統籌規劃的理由來敷衍地方所提出的福利需求。祇有在民進黨縣市首長提出創新的措施時,才會聽到執政黨表示:應由中央統一規劃處理(如1988年的高雄縣余陳縣長所提的農民保險、1993年的國民年金與敬老津貼)的說法。

  當然,無論從財務分擔考量、從不同居住地人民的公平性等理由來說,事關全民福址的福利事項,由中央政府規劃當然是最恰當的。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上,多數民眾都會認為兒童津貼應由中央規劃。

  從問卷中無法推論,對中央遲遲未進行規劃事宜,民眾是否支持由地方政府自行規劃實施?但從台灣過去的社會福利措施發展經驗來看,由中央政府部門主動積極規劃的福利措施實在是少之又少!對此現象民眾又作何看法,是很值得再探究的。

四、 發放兒童津貼對於其他政務推動或社會福利是否會有嚴重的排擠效應?

  在4613個回答中,認為非常嚴重的有1154(25.01%),有點嚴重的有1741(37.74%),認為影響很小的有1027(22.26%),沒有影響的祇有456(9.88%)。我們知道,就整體預算來看增加了兒童津貼的支出,自然會減少其他類別預算的支出,除非這項支出會導致收入的增加或者另有財源、不列在原預算額度內的預算。所以回答有排擠效應應是很容易理解的。然而,認為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的想法又是如何?或許這是基於對陳市長的信心,相信陳市長所說的:兒童津貼的預算不會排擠其他的社會福利預算,市府已有妥善的預算來源,且這是資源重新合理分配的問題,不是排擠的問題。

  贊成發放兒童津貼的人,比較不同意會有嚴重的排擠效應:認為排擠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的人比例高達65.95%;相對的,反對發放的人會認為排擠效應非常嚴重(39.73%)或有點嚴重(45.89%)。

  支持綠黨、建國黨與民進黨的網友認為排擠效應很小或不嚴重,百分比分別是63.63%、72.46%和59.53%;而支持新黨者則明顯為排擠效應非常嚴重或有點嚴重79.81%,國民黨與新黨類似為72.80%。這樣的調查結果應該跟人民對所支持政黨的信心有很直接的相關。

  相同的,支持普及性發放的人,有較大比例的人認為排擠效應很小(39.75%)或沒有影響(23.89%);而支持發給中低收入戶的朋友們多數認為排擠效應會非常嚴重(27.89%)或有點嚴重(41.62%)。這或許也正是他們支持普及性發放和支持只對中低收入戶發放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 認為實施兒童津貼可以達到的最主要效果為何?

  4613個回答,若按回答比例排序,分別是分擔家庭養育子女的經濟負擔(31.54%)、不會有任何效果(18.96%)、補償政府福利服務措施的不足(13.44%)、提昇兒童的養育品質(11.40%)、落實公民的福利權(7.43%)、增加公民對政府的支持度(6.76%)、鼓勵生育(5.72%)。

  反對發放兒童津貼者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排序則為:不會有任何效果(31.01%)、分擔家庭養育子女的經濟負擔(25.67%)、補償政府福利服務措施的不足(9.68%)、增加公民對政府的支持度(9.56%)、鼓勵生育(8.33%)。

  贊成普及性發放的網友回答的排序則為:分擔家庭養育子女的經濟負擔(31.14%)、落實公民的福利權(18.45%)、補償政府福利服務措施的不足(17.66%)、提昇兒童的養育品質(16.30%)、不會有任何效果(6.90%)。這裡,落實公民的福利權排名第二,普及性發放確實和落實公民的福利權比較有直接的關係。

  由網友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來看,「增加公民對政府的支持度」所獲得的青睞並不高,也表示所謂的買票說,似乎並不成立。回答者對實施兒童津貼之主要效果的選擇,仍偏向可分擔家庭養育子女的經濟負擔的看法,也就是多數網友們並不認為發放兒童津貼就能增加公民對政府的支持度。

  不過,就對這個問題的所有回答來看,民眾對兒童津貼認識程度,恐怕是有待再了解的。雖然有高達96.33%的朋友回答知道什麼是兒童津貼,但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一些自相矛盾的回答,例如:認為發放兒童津貼不會有任何效果的人,卻贊成普及性的發放方式。

檢討

  本次調查的回答者中,女性僅有1374人(祇佔了29.78%),然就常理推論,我們以為「兒童津貼」應是女性會較關注的議題,然回答的女性卻只有三成,若比較蕃薯藤過去的調查女性所佔的比例(如「國中常態編班調查」女性有1475人,佔31.78%;)有些偏低。雖然,當前女性在網路使用者當中本就是少數,但女性填答比例不高是否也代表著:女性朋友對於與自己習習相關的議題的關心層度偏低!

  當然要彌補現階段透過網路調查的這種性別差異女性、或有小孩者填答人數也較少的問題,以其他方式來調查了解這群人的看法是很有必要的。

討論

  台灣社會對於社會福利相關名詞的認識常是片面和遲緩的。一則是不論是國民黨時代的政府或目前民進黨執政縣市政府幾乎都沒有讓人民充分認識去社會福利理念政策的習慣,再則台灣社會福利界的學者與工作人員也很少主動透過公共媒體向一般民眾傳達社會福利的理想。因此,不論是關係全民福祉的:「全民健保」、「國民年金」、「兒童津貼」,或者關係到特定群體的「優生保健法」、「早期療育」、「性侵害防治」...等等社會福利相關措施,民眾多祇能透過媒體得到非常片斷的訊息,而這也正是我們的社會福利進步如此緩慢的原因之一。

  以此次台北市政府兒童津貼為例。陳水扁市長突然宣佈要發放兒童津貼,會引發一系列媒體的報導與各界的討論和關心,本是可以預期的。但整個市府的反應卻讓人覺得準備很不足,市府的主責單位社會局祇表示全案還在規劃中,如何發放尚無定案。比較可惜的是市府並未曾嚐試讓民眾了解其規劃的考量原則,甚且也未曾說明什麼是「兒童津貼」?基於什麼樣的理由考量是否發、如何發放兒童津貼?等等,民眾被告知祇要耐心等待,兩個月後可以知道市府所提出的規劃內容為何了!然而市民更期待的方式,應是了解規劃的過程、並能在規劃時就參與意見,公共議題透過公眾參與討論而決定,應該會讓思考更周延、結果或許也會更具民意基礎與符合民眾的需要。

  網路調查,在方法論上還有很多待討論商榷之處,但我們認為這樣的調查結果還是具有相當程度的參考性的(特別是它的即時性、低成本及高互動性質)。我們更期待是類似兒童津貼這樣的公共政策,能夠善用各種媒介,讓民眾有更多的了解和參與管道。

附錄

「兒童津貼」

  本次填答者當中,有96.33%表示知道什麼是兒童津貼,但是,在贊成普及性發放者當,卻又有高達18.96%的人認為實施兒童津貼不會有任何效果,回答是互相矛盾的。又例如在回答實施兒童津貼在達到落實公民的福利權者當中,卻又有22.76%的人反對發放兒童津貼、有52.16%的人認為兒童津貼應該只對中低收入戶發放。類似此種相互矛盾、不一致的回答,都可能是因為對兒童津貼的認識不夠清楚的結果。

  以下是蕃薯藤工作小組針對什麼是兒童津貼所做的簡要整理,以提供各界參考應用。

什麼是兒童津貼

  「兒童津貼」(Child Allowance)是指政府提供給有孩子的家庭的一種定期性的現金給付;有些國家的政策亦將教育補助、生育補助、婦幼衛生服務等納入為兒童津貼之範圍。此外,有些國家也 提供津貼給兒童家中的其他成員,如單親家庭之家長,因此,兒童津貼又有人將它 稱為家庭津貼(Family Allowance)

兒童津貼之發展背景

  兒童津貼的發展,最早可追溯至十九世紀的歐洲,當時有一些大型的公司會提供給家庭人口較多的員工一些補貼。到1920和1930年代,一些歐洲國家,比利時、法國等,開始施行兒童津貼政策,至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各國才逐步採行此政策。

  不同國家所發展的兒童(家庭)津貼方案,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普及性系統,另一則是社會保險系統。普及性系統即是兒童(家庭)津貼的取得並不會受收入、資產或就業與否的影響,主要財源是由稅收來支應。大部份國家的兒童(家庭)津貼是採行普及性方案的,而通常在社會福利討論中所提到的家庭津貼或兒童津貼,所指的也是這種普及性的給付。

  社會保險系統,指的是兒童(家庭)津貼的取得是和就業(受雇)與否有關聯的,此類方案涵蓋的人口多半是受雇者,津貼被當成是一種對工資的補助,財源主要是靠保費的收入,其次為政府稅收支付。而日本則是採雇主責任制,由法令規定雇主必須提供補助給其員工。

兒童津貼的資格限制

  兒童津貼政策目標的不同會影響到資格的限制。首先是對於兒童年齡的限制,不同國家的情形不太一樣,年齡上限的範圍在15-19歲間,主要符合就學的最後一年或最低工作年齡。再者,年齡可因就學、學徒見習、殘障等因素而延長,最長甚至可達27歲(如德國的子女津貼)。

  其次是津貼可自第幾個孩子開始領取的限制。大部份國家是從第一孩子開始,法國較特殊,為鼓勵生育而規定從第二個孩子開始領取,而對於可領津貼的兒童人數,目前各國幾乎都不再有限制了。

兒童津貼的給付水準

  兒童(家庭)津貼該發多少呢?
  大多數國家都是給與每個孩子一定額津貼,並依孩子數(隨著孩子數目增加而增加、或減少)調整。有些國家對三歲以下孩子有附加津貼;有的國家隨孩子年齡增加而增加津貼,有的國家卻減少;有的國家則是對於收入較低的家庭給予較高的津貼。各國的狀況很不一樣,但基本的考量重點都是在於提升兒童的養育品質。

  因家庭津貼在多數國家都是普及性的,給付水準就不可能太高。因此,為了顧及有孩子家庭之整體福址,在設計家庭津貼政策時,應該要整套思考,將其他相關的政策一併納入,如單親家庭兒童支持方案、社會救助方案、生育、托育津貼與政策等,應該要一併配套規劃。


1997/8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by 開拓  蕃薯藤  工作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