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生命法門
游乾桂
法國著名的哲學家沙特(Jean-Paul Sartre)說:"生命開始於失望的另一面。"這話說得巧極了,把生命當做一種洗煉,沒有失敗,那來成功的甘果。
沙特的說法大大顛覆了以絕望、沮喪當藉口,把死亡當做活著的價值的一種咒語的想法;與其尋找死亡的捷徑,不如建構生活著的意義。誠如海德格所言:「生是一種向死的存在。我們活著的每一天,都步步走向死亡,這句話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早死晚死都是死,沒什麼差別,一種是從死的事實上找著活著的歡喜法門,為生命挹注另一種意義。
我與作者保羅.昆內特一樣,從事臨床心理醫療工作,常會不定期的與憂鬱、失望、挫敗、壓力、憤怒的個案,在窄小的臨床診療室內相逢,傾聽他們從"心"發出的生命吶喊,在絕望中試圖掙扎找著漂流的浮木依附。如果能夠把人的思惟簡單區分成,正向思考與負向思考,"擬自殺者"算是習慣性負向思考的一群,什麼事情都往失敗、無望、難過的一端思考;這正是間題的所在,也許只要反個方式思考,一切都會雨過天青。
這本書的精彩之處,便在這兒,它提供了許許多多活著的理由,讓人簡單的從一體兩面之中,體悟尋死的破綻;這在我的觀照中,我稱它為"自助系統的重塑"。失落的人最常遺忘的便是"自我",不會審視失敗的理由,不會抽絲破繭,當然就不可能破繭而出。
自助,按字面的意義就是"自己幫助自己",學不會自我幫助的人,會使生命頻頻瀕於危境之中,險象環生。我喜歡本書的最末一章──生命的哲學,誠如該章的副標題所言,它是給你自己最好的禮物;生命的價值在於你體會"生命的本質"是什麼?理不出生命意義的人,活著只是軀體,不是實相。所有努力都盡了,還找不著活著的竅門時,才需要尋求協助,心理醫師、精神科醫師、社工員、神職人員、家庭教育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都是理想的協助者。
如果"預防自殺"也有聖典,我樂於推介保羅.昆內特的<別告我你的名字叫自殺>一書,它提供一把開啟一扇新生命之門的鑰匙。
(作者為臨床心理師及知名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