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女孩談她們的電腦故事
方念萱(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大學校園裡,女生宿舍門口的來訪名簿上,造訪的男孩子簽完名,底下陳述的理由千篇一律是「修電腦」;學校附近網咖店,我往門口一站,店主自動上前詢問,「找人?」我表明是要入內使用網路,進到店裡,一樓十來張桌椅,坐的滿滿都是學生模樣的男孩子,玩著連線遊戲,嘴裡還高聲嚷嚷著衝殺;每年年底資訊月資訊展,會場人山人海,乍看全場,好像是男生入伍前新兵集合報到處,川流不息、走看詢問的,多半是男性。這些是新科技時代在台灣天天上演的場景;和《電腦美眉誕生術》一書所呈現的美國場景相去不遠。有意思的是《電》書中呈現的不只是場景,一個又一個現身說法的女孩子給了我們意想不到的詮釋。
看完全書,一直在我腦中迴盪的還是第一章的八個大字──「不是不能,只是不想」。這和我們一般認為的「電腦恐懼症」大不相同;受訪的女性認為她們自己不是不能操控電腦,她們只是不想牽涉太多,不想變成她們眼見的男孩子一樣地枯燥無味。美國大學女性協會科技、性別暨教師培育委員會的主席雪莉特克認為這種說法反映的不是「電腦恐懼」,而是「電腦壓抑」。「不想」的背後,是女孩們「認定」了男孩文化與電腦文化結伴再生,而這一切,她們再熟悉不過──不與(真)人往來、數學符碼一般的枯燥言詞、敲敲打打、拆解拼裝、看到裸露畫面就眉飛色舞,還呼朋引伴一起觀賞……電腦以外的世界,這些一樣不少,她們夠嫌惡的了,女孩們決定少碰電腦為妙。
全書是由AAUW教育基金會科技、性別暨教師培育委員會進行研究訪問。當前的電腦文化、使用群像,令女孩敬而遠之;不一樣的電腦文化有待創造,與電腦文化有關的流行論述有待改寫。委員會認為男女之間的數位落差不能只靠女孩走入電腦教室,就像書中提到遊戲軟體時所說,「不『玩』遊戲,要『製作』遊戲」,希望達到的目標是即使女孩並非主修電腦,女孩能在各式科目的課堂上,接觸使用電腦、創造自己的文化;終其一生,女性可能擔任電腦終端使用者與網路消費者以外的、與電腦相關的各種角色。要扭轉女孩對電腦淡漠的態度,首先便需深入瞭解女孩為何棄守與電腦相關的場所與活動。
文轉及此,這一本原來是講述女性電腦經驗的書呈現了和女性其他生活經驗相似的無奈與失望。不論是不是電腦、使用電腦、創造電腦軟體,世界已經先一步由男性定義、轉述、呈現,女性掉頭而去;女孩敘述身邊的典型,家裡頭,也是父親在電腦世界獨當一面,母親束手無策;好不容易出現在大眾媒體上,男女專業人士描述自己從事與電腦相關產業的成功經歷,男性和女性歸因大不相同,男性靠實力,女性總是謙稱運氣好。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看來看去,女孩們深覺電腦世界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其中的男性文化,陌生的是男性文化中與自己無涉的、或是貶抑自己的語彙與積習──這不是我的地方,走吧!
和以往描述父權社會中女性經驗較不一樣的是,談到電腦,女孩們極力抗拒外界所給予她們的標籤,女孩們反對女生「不喜歡」電腦的陳腐說法,她們認為,「喜歡」有很多種,「我們只是不喜歡談電腦」。再一追問,女孩們還是提供了諸多負面表列式的電腦經驗──電腦就像傳統數學、科技一樣,無趣,所以不想接觸;喜歡電腦的人(多半是男孩子)沈迷其中,不理會真實世界的人;對電腦網路著迷的人多半自私自利,以後想從這種行當賺大錢;如果女孩子電腦網路很強,會被認為比較沒有女人味等等。女孩們雖然對電腦失望,但是積極表達自己解釋自己經驗的欲望。即使這種說法出於自衛,這種想要自己發聲的欲望與作法,正是契機。全書充滿了自己發聲的力道,但是無奈的是女孩們一再強調她們不喜歡經由電腦發聲,顯然女孩眼中的研究團隊是和善可親的,大不同於滿是高分貝叫囂、男孩充斥的電腦世界。創造一個可以對話、發聲的環境是當務之急。
此外,這一代女孩面對性別平等問題時的態度也是創造不一樣的電腦文化的契機。書中提到電腦遊戲世界裡的角色性別,受訪教師提到遊戲軟體要能反映真實生活需要,盡是以無性的動物或動畫角色充數,「很瞧不起孩子」。這一代的電腦使用者見多識廣,利用無菌(性)的世界誘其入彀,低估了她們的經驗;走進成年人視而不見的性別化電腦環境,卻又時時刻刻受到不友善的話語與習慣的威脅。女孩不必依恃無性軟體的「保護」,性別化了(gendered)的遊戲軟體正像是性別化了的真實世界,都是女孩經驗世界的一部份,現在已經有標榜著根據女孩「傳統興趣」設計而成的粉紅軟體問世;新產品雖然開拓出了殺戮戰場一類的男孩軟體之外的另一塊市場大餅,但是裝扮芭比的女孩軟體也招來不少抨擊。無論如何,就像進行調查研究的委員會在建議中宣稱,尊重多元的入門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打扮芭比也好、養娃娃也罷,幫助女孩「發展出對資訊文化的自在感」,學習、設計不再是為了躋身沒有女孩的電腦世界。一旦性別不是障礙,女孩子們大剌剌地討論理想女孩電腦遊戲的元素──豐富的故事、迷人的人物、可以設計、可以創造、需要策略、需要技巧、提供溝通與合作的機會──這距離女孩設計女孩遊戲的地步不遠了。
女孩們爭取發言,女孩們對屬於女孩的電腦世界充滿想像,這一切仍需要校園裡不同科目的課堂上、電腦教室裡、教育軟體與遊戲軟體中不一樣的設計與互動。《電腦美眉誕生術》談的雖然是大學校園裡涉及性別、科技、與教育三者的議題,但是,日後女性與電腦的各種關係都將深受女性受教時的文化影響,書中提及一些課題,整理可得(1)在家裡作為電腦網路使用者,女性在哪兒用?什麼時間用?用來做什麼?為自己用還是為了家人(不)用電腦與網路?(2)在職場上,職業婦女與家庭婦女雙元角色的責任與挑戰,與電腦的關係?(3)就勞力而言,女性從事的工作與電腦科技的關係?接觸的頻率與方式?駕輕就熟還是一知半解?被取而代之還是控馭掌管?(4)在電腦軟體介面設計方面,女性設計者作為重新塑造資訊科技的推手,怎麼想像設計者與使用者的關係?怎麼從自身經驗揣想女性使用電腦網路的需求?女性專業設計與其他相關工作者,怎麼闡釋說明自己的經驗?如何影響後繼女性投入類似專業?受到什麼吸引?本書作者們並沒有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答,但是經由對於新科技時代不一樣的教學法的探討,我們對於在家庭環境、工作場域、休閒娛樂等脈絡裡性別與電腦網路的關係(包括問題、策略、與契機)也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與探問的興趣、方法。
半年前,我的學生哭喪著臉告訴我,她好難過,電腦中毒,一切都沒了──她的文稿、仰慕者的情書、與別人通話的記錄、精心設計的桌面,「有一部份的我就這樣沒了,老師,我不會說,但是這真的好奇怪,好幾天了,我這個『我』再也跟以前不一樣了,有一部份的我就這樣沒有了?!」我不知道怎麼安慰她,但是,心中一驚,誰說女孩接觸電腦當它是個「工具」,男孩則將電腦視為「自己的延伸」?(頁29)也許對電腦病毒而言,一視同仁,不分男女,但是當我們譴責散放病毒的電腦駭客,或從性別的角度譴責男性的侵略文化時,我周遭的女性在電腦與網路世界裡已經開步走了。要走進網咖、走進資訊展、走進電腦設計業、走進電腦教學,還要更多社會上結構性的改變。
(本文為《電腦美眉誕生術》序,感謝女書文化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