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婦女資訊網 | 台灣婦女網路論壇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 蕃薯藤台灣網路資源索引 |

婦女的社會參與和自我成長/文章分享

婦慈協會

 王貺懿(引自主婦聯盟會訊104期)


  說起婦慈的成立,得歸功於社區中蓬勃發展的父母成長班,78年我在雨農國小得到陳校長如岳先生的大力支持,以人本教育基金會義工身份成立父母成長班,十二堂演講課加上分享、討論、參觀等,一期總共四個月的時間。兩期下來,口碑極好,繼之石牌國小、北投國中、天母國小依序也在人本基金會的協助下,陸續成立成長班。幾年之間,在輔導室及愛心媽媽的共同努力下,社區內幾乎每個學校都有了。因為是在社區中舉辦,大家就地緣之便,得以在正式課程外另行舉辦小型討論會,或小組聯誼聚會。原本被公寓阻隔的生疏,就在這種同窗情誼中化除,而共識也隨著一期期、一年年的交往而建立起來。

由父母成長班跨入社區活動

81年9月,雨農父母成長班第七期時,大家覺得關著門教自己的孩子已經不夠了,周遭的公共環境及社區的共同利害等,處處關聯著孩子和整個家庭的發展,於是在歷任班長,及一些學員、朋友們的努力下,大家決定踏出關心公共事務的第一步。

首先暫以我家為據點,成立了以研讀、討論社區工作為重點的書香會,所讀第一本書就是「我是生活者」。另外又討論了幾篇有關社區工作的文章後,大家心中就湧現出一股想實際做事的衝動,但事實上,大多數的我們並不十分清楚該怎麼做?只是本著媽媽們一貫的愛與執著,想到什麼就提出討論,大家認為可行,就一頭栽下去。

那時先是想義賣舊書,來籌錢辦社區親職講座,最後書香會不讀書了,代之為熱烈的討論與行動,結果親職講座由人本基金會免費提供了四場,而原先想義賣舊書籌款的想法,卻在大家說做就做的精神下,發展成有表演、展覽、跳蚤義賣、美食、民俗教學等的大型園遊會。

婦慈協會正式成立

  而在這個「小玩變大作」的階段裡,團體也由「天母芳鄰開放園地」、「天母開放社區」,定名為「婦慈協會」;意喻發揚婦女慈愛精神外,也取其諧音願同伴間互相「扶持」。這時我把天母國中成長班第一屆班長王慧珠拉入行列,由於她早有意要結合社區婦女力量,所以帶來了大批熱心能幹的生力軍,之後更成為婦慈第一、二屆的理事長。

  園遊會圓滿結束後,婦慈終於有了基金,加上社區內李克竣圖書館免費提供的辦公室,總算有家了。其後,緊接著又辦元宵點花燈、溫馨五月情音樂會及社區兒童生活體驗營等活動,每項活動皆推選出正、副召集人,再採分組、分工的合作方式完成。至此婦慈協會的班底大致穩定,終於在82年11月6日正式成立,宗旨為「凝聚社會資源,帶動社會和諧,共享社會健康」。服務對象則涵蓋婦女、兒童、青少年及老人。

成員對組織定位看法不一

  接下來的一年裡,大家仍是不斷的辦活動,希望能藉著活動達到服務的目的,同時發掘新資源。如兒童夏令營或籃球訓練營,原本希望能由參加學員的家長中產生義工,也免婦慈媽媽過於局限在「社區褓姆」的尷尬角色上,可惜效果不彰,頗令一些賣力的會員們洩氣。 加上這幾年來天母地區公共議題很多,如加油站的設立、史蹟博物館的籌建、運動公園的規劃等,在在引起社區熱心人士的關懷,並且全力投入抗爭或協助規劃的行列裡,其中不乏婦慈會員,使得會裡的人才不免流失。

  另外也有部份對社區工作有深入研究及期許的會員,或對婦慈的褓姆角色不以為然,或不滿於婦慈組織性不夠、工作深度不足等,而萌生退意;而籌備期間元老們憑著一股只想把事情做好的信念,毫不保留地奉獻時間、體力,雖然協調度高,包容力大,而且也盡量保持著讓工作中帶著濃厚的趣味性,活動仍一個個辦,但大家累積的疲乏終於爆發,這些正是目前婦慈所面臨的困境與考驗。

成立兩年動員能力強大

  籌備一年,成立兩年,婦慈協會轉眼虛齡三歲。三年中,婦慈不停地在天母地區辦活動,如親職、健康等講座,兒童夏令營、民俗週末派,籃球訓練營、園遊會、長青講座等,另外加上媽媽們自寫自編的「婦慈報導」,使得社區中更多的人彼此能夠認識,更多的資源得以充分發揮功能,對一個新生團體而言,應也算達成了初期目標。另外婦慈最可貴的是動員能力很強,如支援啟明學校義工或啟智學校校慶園遊會,以及會內一百七十人的長青講座,二百多人的籃球營結業典禮等,都有大批義工響應協助。

  記得婦慈成立不久,我們正陶醉在一片喜悅中時,來紅就提醒:「團體一定會碰到問題與困難,那才是正常的。」所以我想婦慈目前也該是要邁上「正常」的時候了。堅持過去的是,調整過去的非,來面對目前的困難與得意,對婦慈的朋友們而言應是不難,因為路走過了就有痕跡,事情只要切實做過,也總有心得和成果。

成長的媽媽,「扶持」的婦慈

  看一群原來只知照顧家小的媽媽,無私的為別人的孩子付出;看一些原本害羞、不多言語的媽媽,能夠對記者侃侃說明婦慈的理念;看一些原來自信不太夠的媽媽,如今能夠主辦活動;我的心情充滿感動與珍惜,因為,這裡有妳、我共同成長的軌跡。

  雖然成長途中各人快慢不同,個性、能力、才藝亦有差異,但重要的是互相欣賞、學習、提醒與調和。團體需要支持與批評,缺一不可,「扶持」正是婦慈的精神,我願把我的角色定位在此。


本專題之文字版權屬主婦聯盟所有,引用自主婦聯盟會訊,任何非學術性之引用,請徵得原作者之同意。
意見與回應
Yam Women Web since 1997.03.08 last updated : 1998.06.12
All Rights Reserved by 開拓 Formosa on WWW 女性與社區工作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