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論文

健康問題福利需求法律議題│ 兩性教育│

南部地區婦女對學校兩性教育看法之探討

研究小組
壹、前言 貳、相關文獻
參、研究方法 肆、研究結果與討論
伍、結論與建議 參考書目


 

壹、前言

  我國憲法第159條明文規定「國民受教育機會一律平等」,但是國內許多研究者紛紛指出,當前學生受教育歷程中,常經由學校的教學與教材、學校空間與設施規劃,而刻意地被強化性別的刻板印象(魏惠娟,1994;歐用生,1994;蘇芊玲等人,1996)。因此謝小芩(1995)曾特別指出,學校如無法避免性別角色偏見的教育方式,而又不能提供完整的兩性與性別教育,那就不是全人的教育。

  近年來國內許多研究皆以性別平權的觀點來探討現今教育體制、教育資源與教學歷程中的性別平等意識,這些研究者除了認同教育是促進性別平等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更意圖以研究成果喚起社會大眾與教育工作者對兩性平等教育的重視,一起推動兩性平等教育工作的進行,灌輸與建構兩性平等的意識,藉以消除性別偏見與性別歧視,規劃與制訂性別平等的受教環境,提供男女學生公平教育資源與機會,進而達成互尊、互重、平等的社會(Lo & Shieh,1992)。

  Klein(1985)在其主編的「經由教育達成兩性平等的手冊」中,亦闡述兩性平等之重要:(1)激發個人潛能,開創未來,免受限於性別角色刻板印象。(2)了解人的基本權益,互相尊重,可減低兩性間的偏見、歧視與衝突。(3)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等資源的合理分享,才可形成兩性和諧的社會。(4)兩性平等建立倫理道德以及人性尊嚴的闡揚。因此,在進行婦女相關議題之調查時,對「學校的兩性教育之看法」,當然也就是重要議題之一。本研究中,參考相關之文獻研究,將學校兩性教育議題分為三部分進行探討:(1)學校教學教材內容;(2)老師與學生間之互動;(3)學校空間與設施規劃。

  首先,現行的教材內容,在學生對性別意識的建立與認知上,不但無法提供正確的兩性資訊,恐怕還會有強化偏頗刻板之性別角色之虞。特別是對女學生而言,日日年年接觸這樣的教材,日積月累下來,它們所傳遞的訊息,已不僅是外在的資料,而會逐漸深入女學生的內心,影響其自我認知,比如缺乏學習典範,無法幫助女學生建立主體性,開展多元角色(蘇芊玲,1996)。

  根據相關的研究報告指出,教科書中充斥著男尊女卑,男外女內的訊息,婦女在性別階層化、職業區隔化、角色刻板化等層層設限下,已將男女之別的觀念內化了。比如女性之工作仍被區隔化,「家」成為女人犧牲奉獻之場所,而且是無怨無尤。女人之成就要靠男人來彰顯,孟母三遷、畫荻教子、精忠報國,母親之教訓與指導,造就了英雄豪傑,女人永遠是在成功男人的背後(吳天泰、林美齡,1996)。

  此外,羊憶蓉(1994)檢查四十年來國小國語、生活與倫理,以及國中國文、公民與道德教科書的內容變遷,指出教科書中的模範角色在量的方面極為「重男輕女」,直到七十年代女性模範角色比例才首度超過10%,但仍只佔男性的五分之一弱。從質的方面而言,女性模範角色則局限於「女主內」的範圍內,以克盡主婦職責為「賢婦」的標準。

  性別角色發展理論強調,學習與模擬對兒童性別角色認知、態度與行為發展的影響非常大(Schau & Tittle,1985),而課堂中的教材與教科書包含了許多性別角色的模式,是學生性別角色認知發展中模仿的主要來源之一(Lo & shieh,1992)。因此,學校教學教材內容中,偏頗的兩性意識是否會影響男女學生的學習呢?Finn,Reis和Dulberg(1980)指出,它可能影響學生的自我角色期待和教育抱負。而身為女性的南部婦女對此現象的看法為何?是表示認同或是有其不同的看法,將是本研究第一個關心的焦點。

  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可說是一種潛在教材。老師在課堂內外應適時給予機會灌輸兩性共存思想,透過知、情、意三方面教導學生不受男女刻板模式所影響,打破男女角色刻板印象,給男女同學相同之遊戲規則及參與表現的機會。例如,在班級幹部選拔及各種工作分派和活動上,也需要給男女學生同等的參與表現機會,切勿以性別為取拾標準,班長是男生、副班長是女生;主席是男生、司儀是女生。另外,在教學時也不可刻意將男女二分,使學生產生刻板印象,如男生擅算術、女生擅說話(吳天泰、林美齡,1996)。

  課堂不但是社會大環境的小縮影,更不時反映當今社會文化給學生的一個場合(Good & Brophy 1984 ; Lo & Shieh 1992),因此,兩性不平等的本質,性別隔離與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常在課堂互動中顯現出來。而針對此情形,南部婦女是否察覺到?亦為本研究探討重點之一。

  社會大眾經常曾批評學校教育中並未平等對待兩性,但卻較少質疑校園環境的規劃是否公平地照顧兩性的需求。其實社會與空間是密不可分的,因為空間是一種符號、語言,是社會的建構,反映了社會中既有的性別、種族和階級及關係的本質。就像語言一樣,空間的使用助長了握有權力的團體對其他人的支配,並強化了人類社會的不平等。例如性別的社會建構,使得兩性在空間的經驗上難以抗衡,女性從小被教導文靜內斂,男性被鼓勵活潑外放。(楊清芬,1995)。

  因此,目前學校的空間規劃上已出現了問題,比如學校基本設施與空間的規劃沒有充分照顧到女學生的需求,而學校廁所通常地處偏僻,光線與通風不良,成為校園治安的死角。女學生為了避免上廁所,經常憋尿而影響健康。學校的操場、球場以及空曠的角落也常是女生不敢涉足之處,男生則較不受限制,而享有較大的活動空間(畢恆達,1994)。楊清芬(1995)分析一所國小三個班級小朋友所標出的學校危險空間,發覺女生所受的被侵犯的威脅感比男生強烈,老師也常告誡女生不要單獨前往空曠地區。整體說來,學校的空間環境對於女學生不友善,而限制了她們充分學習發展的機會。因此,南部婦女是否感受到學校空間規劃對兩性的不公平待遇,曾影響她們及其下一代的學習空間與機會?是本研究第三個焦點。

回頁首


貳、相關文獻

 研究者根據本研究之動機與問題,搜集相關資料後,將相關文獻分成以下三部分:一、學校教學教材內容;二、老師與學生間之互動;三、學校空間與設施規劃;加以整理說明。  

一、學校教學教材內容

 Tetreault(1989)建議要有一個性別均衡之教材,男女之經驗都被視為人類整體之經驗。私有的及公共領域是個人經驗之連續體,而非女生或男性所專屬。可惜的是目前的國小教科書如謝小芩(1990)所言,仍是不脫離以男性為主體、女性為副之父權心態。女性出現之頻率、章節、角色及地位,在在呈現出性別刻板印象,如醫生是男的、護士是女的;校長是男的、老師多數是女的。

 Bornstein(1982),Scott and Schau(1985)在他/她們的研究中列舉出性別偏見(sex bias)教材的發現茲以提醒社會大眾的重視:

  • (一)教材中男女性別角色地位本質與出現次數都有相當大的差距。
  • (二)教材中常刻意地強調男女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 (三)教材中男性常於保護的地位,而女性則為依附的角色。
  • (四)教材中常使用男性專屬的(male generic)語言。

 至於國內之學校教材內容,整理相關研究發現,當前學校所用的教材內容有以下性別偏頗現象:

  1. 男女性別角色本質與地位被扭曲與疏視:
     蘇芊玲等人(1996)在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改會)委託之下,完成落實兩性平等教育報告書,在提出教科書之改革建言時也指出當前各級學校所採用教科書,其內容、舉例與插圖等均常見傳統男女角色刻板印象之複製,不但忽略女性的角色與成就,更強化性別區隔,有礙女性的學習。歐用生(1994)認為教科書中女性的貢獻常被略而不談,如若偶而提及,他常被置於配角地位。教科書中神化女性的媽祖、觀音,醜化女性的慈禧太后來代表歷史上女性角色地位與貢獻,更扭曲女性真實的角色地位。
  2. 常刻意強調男女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父系社會文化中的性別意識型態來強化男女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諸如男性的剛猛與智勇,女性的柔順及嬌弱;男人理應支配,女性當然被支配(黃政傑,1988;魏惠娟,1994)。女性的角色種類很少,不外家庭主婦、護士、老師、秘書。相對的,男性則被描述為主動的、強壯的、理性的、有自信與能力的,其角色種類則不勝枚舉(Tembo,1984;Lynch,1991)。
  3.  在教育過程中,歐用生(1985)、婦女新知基金會(1988)和黃政傑(1988)的研究分別指出國小社會、國語和生活與倫理教科書,國中歷史科、國文科和公民與道德教科書,以及高中的國文與家政教科書的文字和插圖都呈現出以男性為主,重男輕女的意識型態,並且傳遞偏狹的性別刻板印象。

     除了人文社會學科教科書之,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健康教育與性教育教材也流露出歧視女性的意識形態。謝小芩與王秀雲(1994)指出國中兩冊健康教育課本中,對身體結構的介紹皆以男性為例,四十幅插圖中僅有四幅出現女性,彷彿女性身體與男性身體沒有差異,但這又與強調女性生殖功能的意識形態互相矛盾,因為「家庭至上」是健康教育教科書中的另一重要意識形態。

  4. 男女性出現次數差距太大:
     1988年婦女新知基金會展開對國小國語課本首冊至十二冊、生活與倫理課本四至六年級共六冊、社會課本一至十二冊;國中國文課本全六冊、公民與道德課本全六冊、歷史課本一至三冊本國史、四及五兩冊外國史;高中國文課本全六冊的整體檢視工作,發現所有課本中,女性無論就出現的人次及人物類型而論,其比率均明顯遠低男性,連課本中的插圖也是如此,國文課本中的文選作者及文章內容也以男性作者及男性人物為主。比如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中,女性出現的比率只有2.03%;國小國語課本中,只出現11位女性人物,佔所有人物的9.65%;再如高中國文課本,共選了105名作者的文章,卻只有一位是女性,與女性角色有關的文章也只有14篇。
  5.  1993年台灣教授協會召開<體檢國小教科書>研討會,婦女團體代表李元貞教授續其中之兩性觀加以檢視,發覺五年來雖已有小幅改善,整體而言仍不脫原先之刻板與失衡(蘇芊玲,1996)。

 

二、老師與學生間之互動

 師生互動是另項可能直接影響學生教育參與的機會,但整體而言,教師和女學生的互動頻率顯著低於男生的互動頻率。陳致嘉(1994)觀察高雄市23所國中二年級學生與老師互動狀況,也獲致相同結果。陳致嘉進一步比較男女分班與合班班級的上課情形,發現合班上課,教師與男生互動的頻率為與女性互動的5.8倍,男學生發言頻率約為女生的15倍。同時,男生班學生被問問題與糾正行為的頻率都高於女生班,而女生班的學生比合班女生得到老師更多的鼓勵與稱讚。

 此外,Kelly(1988)整理81篇探討師生互動的論文後,發現下列共同的現象:(1)教師和女學生的互動頻率低於男生的互動;(2)男、女生受讚美的次數差不多,但男生所受到的批評(以針對行為為主)幾乎是女生的兩倍(3)課堂上男生被問問題的機會比女生多,但是女生舉手自願回的比例卻比男生高;(4)老師本身並不認為對男女生有差別待遇,並且傾向於用「女生較被動」做為自己與女生互動較少的原因。

 Bossert(1981)指出課堂中教師對男學生課業成就期望較高,Sadker與Sadker(1985)研究結果發現,實驗課中的儀器操作,女學生大都由男學生或教師代勞;Kelsh(1989)在其論文中指出課堂中師生互動情境中,男性因受到糾正、批評、鼓勵的次數都明顯高於女學生,Lo和Shieh(1992)以高雄六所國小53名教師為研究對象,拍攝其教學過程而分析師生互動情境發現,男生在自然與數學課中,與老師互動次數明顯的高於女生,而女生在國語與社會兩科中師生互動比率高於男生。

 

三、學校空間與設施規劃

 學校空間與設施規劃長久以來,多以男性的角度為建造之空間,缺乏由女性使用者需求角度思考,因此,發生兩性空間不公平考量現象(楊清芬,1995):

  1. 男性使用面積高於女性:
     設計者認為男性的身軀較大,活動力也高,需要比女性更寬廣的空間,因此,男性使用者的空間其面積超過女性。或者,傾向於表面的兩性平等,給予二者相等的面積。以廁所空間的設計為例,過去許多公共空間的男廁面積高於女廁,或二者面積相等,由於女廁便器所需之面積大於男廁,因此女性所能使用的間數往往少於男性。但據研究,由於生理上的差異,女性如廁時間幾乎為男性的二倍,同時次數亦較頻繁,女性其實需要較大的廁所空間。
  2. 以男強女弱的刻板印象分配空間:
     由於男強女弱的刻板印象,以男性在外,女性在內(可被保護)的想像規劃。讓男性的空間較開放;女性空間較「幽靜」,且常處於角落,保護性強,但效果卻不一定可達到。結果反倒使得這些女性經常使用的空間成為安全的死角。
  3. 設施規劃太過剛性,未顧及使用者的異質性:
     以校園中的運動空間為例,運動場之規劃多以大肌肉的鍛鍊優先,小肌肉與優美線條的練習空間卻闕如。學校有跑道、籃球場、排球場,有可以打棒球、踢足球、打躲避球的大操場;但是羽球場、桌球場、撞球場等空間卻重疊,律動教室更少見。
  4. 以男性使用為參考樣本,未考慮女性使用者之需求:
     以校園為例,學校上體育課時要求學生換裝,在沒有更衣室的安排下,男學生可以在教室裡換,女學生就得遠至廁所裡就著馬桶換裝。而夏天運動過後全身濕透,男學生可以將上衣脫掉,或以水龍頭沖涼;女學生卻只能頻頻拭汗,帶著一身濕黏上完其他的課。

回頁首


參、研究方法

  • 一、測量工具 依據研究目的與相關文獻,由謝臥龍老師協助設計出一份「南部地區婦女對學校兩性教育之看法」之測量問卷。此問卷共分兩部份,第一部份是對學校兩性教育之看法,依據研究的三個重點學校教學教材內容、老師與學生間之互動、學校空間與設施規劃,發展成以下六個題目:
    1. 學校的教學內容能提供學生兩性平等的觀念
    2. 當前學校教育能協助學生對兩性身心發展有所認識
    3. 學校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互動,普遍帶有兩性刻板印象(男生應該怎樣、女生應該怎樣)
    4. 學校老師對男女生學業成就的期待有所不同
    5. 學校老師對男女學生行為標準的要求有所不同
    6. 學校的設備與設施規劃有考慮到性別差異的需要

     採用的是五點尺度量度,非常同意“1”、同意“2”、不同意“3”、非常不同意“4”、不知道“0”。第二部分是個人基本資料,包括年齡、婚姻狀況、職業、教育程度、居住地等題目。

  • 二、母體及抽樣 為瞭解更多婦女的意見,本調查對象包括居住在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年齡層在20-59歲之間的婦女,人數共974,371人。考慮時間、人力的限制,本調查以抽樣1000個樣本替代全體普查法。因此,調查者依據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三縣市的婦女人口比例,算出三縣市各所抽取之樣本數,其結果如下表:
  • 表1-1 各縣市抽樣比例及樣本數
    高雄市 高雄縣 屏東縣 合計
    20-59歲婦女人口數 414,998 320,575 238,798 974,371
    所佔比例百分比 42.59% 32.90% 24.51% 100.00%
    樣本數 426 329 245 1000
    (註:三縣市婦女人口數由其主計單位提供)

     接下來,以電話簿系統抽樣法取出所需樣本。本調查是以大高雄地區(二冊)、屏東地區(一冊)共三冊個人電話簿為抽樣基礎,三冊電話簿共1581頁,所需樣本是1000,所以決定3頁抽2頁,以三階段的簡單隨機方式,抽選出第一個樣本是第3頁第6欄第3個號碼。

  • 三、資料收集 本調查採電話訪問進行資料收集,電話訪問員是由屏東科技大學(原屏東技術學院)生活應用科學技術系六位學生擔任。為使訪問資料更加精準、可信,於86/1/24、28進行訪員訓練。
  •  本調查時間是1/28-2/4,2/11-2/19,受訪者不限定為電話簿登記者,只要其條件符合20-59歲女性,即可進行訪問。除非拒答才進行下一個電話號碼,否則無論是否在家或無人接聽,每一電話至少試三次才予以放棄,每份問卷約花5分鐘。另外,為配合部分職業婦女時間作息,訪問時段除了白天,還有晚上。最後完成有效問卷是900份。

  • 四、資料分析 本調查於2/24-3/14問卷資料整理登錄與分析,使用的是SPSS/PC社會統計套裝軟體,為使調查結果能容易被理解,使用次數分配、百分比、交叉分析之統計方法來呈現。

回頁首


肆、研究結果與討論

  • 一、研究對象基本資料描述 本調查的受訪者年齡集中在20-29、30-39歲之間,平均年齡是35.68歲;婚姻狀況是未婚者佔四分之一,已婚有偶者約有四分之三,離婚、分居的比例相當低,與82年內政部台閩地區人口統計資料中的2.63%,稍有距離,會有狀況可能是抽樣所造成,也可能是部分離婚受訪者不願說明其真正婚姻狀況。目前主要職業身分有一半是家庭主婦,其次買賣與服務人員、學生;教育程度以高中職最多,佔43.2%,接下來是國中(初中)、國小、專科;居住地區人口數層級是十萬人口以上者超過半數。
  • 表2-1 受訪者個人基本資料
    變   項 次數(百分比) 變   項 次數(百分比)
    年齡層 婚姻狀況
    20-29 274 (30.4) 未婚 214 (23.8)
    30-39 286 (31.8) 已婚有偶 679 (75.4)
    40-49 222 (24.7) 離婚 2 ( 0.2 )
    50-59 118 (13.1) 喪偶 5 ( 0.6 )
    (X=35.68)      
           
    職業類別 教育程度
    家庭主婦 425 (47.2) 未識字 54 ( 6.0 )
    買賣及服務人員 129 (14.3)  國小 130 (14.4)
    學生 103 (11.4)  國中(初中) 134 (14.9)
    專門技術人員 81 ( 9.0 )  高中職 389 (43.2)
    生產工、體力工 66 ( 7.3 )  專科 117 (13.0)
    行政辦公人員 56 ( 6.2 )  大學、研究所 76 ( 8.4 )
    農林漁牧 11 ( 1.2 )    
    失業 20 ( 2.2 )    
    其他 9 ( 1.0 )    
           
    居住地區 居住地區人口數層級
    高雄市 408 (45.4)  十萬人口以上 517 (57.5)
    高雄縣 316 (35.2)  五萬至十萬人口 94 (10.5)
    屏東縣 175(19.5)  五萬人口以下 288 (32.0)
  • 二、研究對象對學校兩性教育之看法 有關南部婦女對目前學校兩性教育的看法,將分成三個部分項度來說明:(一)學校教學教材內容;(二)學校老師與學生間之互動;(三)學校空間與設施規劃。
    1. 學校教學教材內容
       目前的學校教學內容是否能提供學生兩性平等的觀念?是否有助於學生對兩性身心發展有所認識?研究結果發現(請參見表1-2)約五成的受訪者同意目前學校教學內容能提供兩性平等觀念,但是也有三成的受訪者表示不同意,值得注意的是有超過二成的受訪者表示對目前學校教學狀況不清楚、不瞭解。另外,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當前學校教育能協助學生對兩性身心發展有所認識,但是也約有二成左右表示不同意,同樣的是,有近二成的受訪者表示對目前學校狀況不清楚。
    2.  因此由以上所述,整理發現近一半的研究對象認為現階段的學校能提供學生兩性平等的觀念,協助學生對兩性身心發展有所認識。而這樣的看法與過去國內研究者針對有關教科書所得研究結果有相當大的差異。因為過去研究指出(吳天泰、林美齡,1996;蘇芊玲等人,1996;歐用生,1994;魏惠娟,1994;謝小芩,1992;李元貞,1990、1988;黃政傑,1988)學校所使用的教科書充斥男尊女卑、男女性別角色的本質受到扭曲、仍脫離不了男性父權主義的思考模式,可是本研究中的受訪者卻有一半無法感受到,原因出在哪裡?將有待進一步的探討。

    3. 學校老師與學生間之互動
       學校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互動,是否普遍帶有兩性刻板印象,有三成左右受訪者表示贊同,四成左右表示不同意,同樣的也有近二成的受訪者表示不知道。另外,學校老師對學生學業成就期待與行為標準要求是否有性別差異?有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表示學校老師對男女學生的學業期待沒有不同;在行為標準方面有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學校老師對男女學生行為標準是所不同。
    4.  由以上陳述,我們可清楚得知有近一半或甚至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當前學校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互動,並未帶有兩性刻板印象,對學生的學業成就期待也不因學生的性別而有所不同。目前學校老師對男女學生行為標準要求一致的。而這樣的研究發現與國內過去學者(吳天泰、林美齡,1996;陳致嘉,1994;Lo & Shieh,1992)針對課堂中師生間的互動所做的研究結果有相當大的出入。也就是說,近一半的受訪者認為在學校中,老師對學生不論在行為或是學業成績上並不會因為學生性別的差異而有所差別,可是有關的學者卻清楚的指出學校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與男女學生間有明顯的差別待遇,造成這兩者間差異的看法,其原因為何,有待進一步研究。

    5. 學校空間與設施規劃
       學校的空間與設施規劃是否有考慮到學生性別差異的需要?由表2-2可得知近四成的受訪者同意學校的設備與設施規劃是有考慮到學生性別需要,但也有四成五的受訪者認為學校的空間規劃並沒有符合性別差異的需要;另外也有近二成的受訪者表示不清楚、不知道。
    6.  但現實環境上,學校的空間規劃是否有符合學生性別個別差異的需要。根據國內研究指出(楊清芬,1995;畢恆達,1994)男性使用者的空間其面積超過女性,以男強女弱的刻板印象分配空間、規劃太過於剛性,未顧及使用者的異質,如女廁通常地處偏僻,運動場之規劃多以大肌肉的鍛鍊為優先等。因此專家的分析認為,目前的學校空間及設施規劃並沒有完全符合性別差異的需要。可是,在本研究的受訪者卻只有四成五感受到,其他受訪者則表示沒有、要不然就是不清楚。這樣的情形,與前二部分所呈現出的現象是一樣的,使研究者忍不住的想問現階段社會的兩性教育是出了什麼問題?

      表2-2 受訪者對學校兩性教育之看法
      變項 非常同意
      次數(百分比)
      同意
      次數(百分比)
      不同意
      次數(百分比)
      非常不同意
      次數(百分比)
      不知道
      次數(百分比)
      學校教學內
      容提供兩性
      平等觀念
      15 ( 1.7 ) 400 (45.0) 256 (28.8) 12 ( 1.3 ) 206 (23.2)
      學校教育協
      助學生兩性
      身心發展
      26 ( 2.9 ) 479 (53.9) 206 (23.2) 7 ( 0.8 ) 171 (19.2)
      老師對學生
      普遍有兩性
      刻板印象
      7 ( 0.8 ) 283 (32.3) 396 (45.3) 12 ( 1.4 ) 177 (20.2)
      老師對男女
      生學業成就
      期待不同
      11 ( 1.3 ) 205 (23.4) 523 (59.7) 33 ( 3.8 ) 104 (11.9)
      老師對男女
      生行為標準
      要求不同
      23 ( 2.6 ) 411 (46.7) 334 (38.0) 17 ( 1.9 ) 95 (10.8)
      學校設施規
      劃考慮性別
      差異需要
      7 ( 0.8 ) 324 (36.2) 391 (43.6) 11 ( 1.2 ) 163 (18.2)
  • 三、研究對象個人基本資料與對學校兩性教育看法之關係 為能進一步瞭解研究對象個人基本資料與對學校兩性教育看法間的關係,研究者使用交叉分析統計方法,找出兩者是否有差異性存在。所獲得研究結果將分成以下五個部分做說明:
  • (一)研究對象年齡層與對學校兩性教看法之關係

     由表2-3可清楚得知,不同的年齡層與對六個學校兩性教育議題的看法之間有明顯的差異情形存在。年齡層20-29歲的受訪者認為學校教學內容沒有提供學生兩性平等、無法協助學生對兩性身心有所認識,所佔的比例來得高。在老師與學校間的互動方面,年齡層20-29歲的受訪者較其他年齡層能深深的感受到老師在教學過程普遍帶有兩性刻板印象,對男女學生的學業成就期待、行為標準會有所不同。對於學校空間和設施規劃,年齡層20-29、30-39歲的受訪者認為沒有考慮男女性別差異需要,所佔的比例較其他年齡層來得高。至於對目前學校兩性教育六個議題,年齡層50-59歲者所佔的比例是所有年齡層中最多的。

     因此,由以上所述可發現年齡層20-29受訪者對目前學校兩性教育,不論是教材內容、師生互動、學校空間方面較表示不贊同,原因可能為20-29歲的受訪者大都是學生或剛從學校畢業,一方面有機會接受較新的兩性觀點,對兩性之刻板印象較為敏感,一方面對學校的兩性教育現況較清楚,所以能深切感受到。

    表2-3 年齡層與對學校兩性教育看法之交叉分析表
         年齡層 20-29
    次數(%)
    30-39
    次數(%)
    40-49
    次數(%)
    50-59
    次數(%)
      
    學校教學
    內容提供
    兩性平等
    觀念
    非常同意 5 ( 1.8 ) 8 ( 2.9 ) 0 ( 0.0 ) 2 ( 1.7 ) X2=66.16
    同意 123 (45.4) 130 (46.6) 94 (42.5) 53 ( 1.2 ) df=12
    不同意 107 (39.5) 71 (25.4) 62 (28.1) 16 (13.6) p=0.0000
    非常不同意 7 ( 2.6 ) 2 ( 0.7 ) 2 ( 0.9 ) 1 ( 0.8 )
    不知道 29 (10.7) 68 (24.4) 63 (28.5) 46 (39.0)
    學校教育
    協助學生
    兩性身心
    發展
    非常同意 8 ( 2.9 ) 10 ( 3.6 ) 7( 3.2 ) 1( 0.8 ) X2=83.26
    同意 144 (52.9) 152(54.5) 127(57.7) 56 (47.5) df=12
    不同意 93 (34.2) 64 (22.9) 37 (16.8) 12 (10.2) p=0.0000
    非常不同意 4 ( 1.5 ) 3 ( 1.1 ) 0 ( 0.0 ) 0 ( 0.0 )
    不知道 23 ( 8.5 ) 50 (17.9) 49 (22.3) 49(41.5)
    老師對學
    生普遍有
    兩性刻板
    印象
    非常同意 4 ( 1.5 ) 3 ( 1.1 ) 0 ( 0.0 ) 0 ( 0.0 ) X2=69.76
    同意 115(43.1) 93 (33.2) 59 (27.7) 16 (13.9) df=12
    不同意 119(44.6) 129(46.1) 90 (42.3) 58 (50.4) p=0.0000
    非常不同意 5 ( 1.9 ) 5 ( 1.8 ) 1 ( 0.5 ) 1 ( 0.9 )
    不知道 24 ( 9.0 ) 50 (17.9) 63(29.6) 40 (34.8)
    老師對男
    女生學業
    成就期待
    不同
    非常同意 5 ( 1.9 ) 3 ( 1.1 ) 2 ( 0.9) 1 ( 0.9 ) X2=42.73
    同意 86 (31.9) 63 (22.7) 40 (18.8) 16 (13.8) df=12
    不同意 156(57.8) 164(59.2) 136(63.8) 67 (57.8) p=0.0000
    非常不同意 8 ( 3.0 ) 14 ( 5.1 ) 7 ( 3.3 ) 4( 3.4 )
    不知道 15 ( 5.6 ) 33 (11.9) 28 (13.1) 28 (24.1)
    老師對男
    女生行為
    標準要求
    不同
    非常同意 8 ( 3.0 ) 11 ( 3.9 ) 3 ( 1.4 ) 1 ( 0.9 ) X2=41.97
    同意 150 (55.8) 132 (47.1) 91 (42.3) 38 (32.8) df=12
    不同意 91 (33.8) 106 (37.9) 87 (40.5) 50 (43.1) p=0.0000
    非常不同意 5 ( 1.9 ) 6 ( 2.1 ) 5 ( 2.3 ) 1 ( 0.9 )
    不知道 15 ( 5.6 ) 25 ( 8.9 ) 29 (13.5) 26 (22.4)
    學校設施
    規劃考慮
    性別差異
    需要
    非常同意 2 ( 0.7 ) 3 ( 1.1 ) 1 ( 0.5 ) 1 ( 0.9 ) X2=120.31
    同意 112 (41.0) 93 (32.6) 88 (39.8) 31 (26.5) df=12
    不同意 138 (50.5) 143 (50.2) 82 (37.1) 28 (23.9) p=0.0000
    非常不同意 4 ( 1.5 ) 7 ( 2.5 ) 0 ( 0.0 ) 0 ( 0.0 )
    不知道 17 ( 6.2 ) 39 (13.7) 50 (22.6) 57 (48.7)

    (二)研究對象教育程度與對學校兩性教育看法之關係

     由表2-4可發現,不同的教育程度對目前學校兩性教育議題看法之間皆有明顯的差異存在。教育程度在專科以上的受訪者比其他教育程度的受訪者不同意學校的教育能提供學生兩性平等的觀念、協助學生對兩性身心發展有所認識。教育程度在高中職、專科以上的受訪者比其他教育程度者,認為學校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互動帶有兩性刻板印象,對學生學業成績因性別而有所不同。則教育程度是未識字、國小程度者比其他受訪者,認為現在學校設施規劃已經考慮到性別差異之需要。另外,未識字的受訪者因沒有受學校教育之經驗,故對目前學校兩性教育的現況有高比例表示不清楚。

     從以上的描述可整理發現,所受教育年數較多者對學校兩性教育現況較不認同,認為有待加強空間極大。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教育程度較高,一方面社會敏感度高,一方面本身有工作,較有機會體會社會上男女兩性不公平的待遇。

    表2-4 教育程度與對學校兩性教育看法之交叉分析表
         教育程度 未識字
    國小
    國中 高中職 專科以上   
    學校教學
    內容提供
    兩性平等
    觀念
    非常同意 2 ( 1.1 ) 0 ( 0.0 ) 10 ( 2.6 ) 3 ( 1.6 ) X2=117.65>
    同意 84 (45.9) 64 (47.8) 171 (45.1) 81 (42.0) df=12
    不同意 25 (13.7) 24 (17.9) 111 (29.3) 96 (49.7) p=0.0000
    非常不同意 0 ( 0.0 ) 1 ( 0.7 ) 6 ( 1.6 ) 5 ( 2.6 )
    不知道 72 (39.3) 45 (33.6) 81 (21.4) 8 ( 4.1 )
    學校教育
    協助學生
    兩性身心
    發展
    非常同意 4 ( 2.2 ) 3 ( 2.3 ) 9( 2.3 ) 10 ( 5.2 ) X2=112.55
    同意 91 (49.7) 71 (53.8) 217(56.7) 100 (52.4) df=12
    不同意 14 ( 7.7 ) 27 (20.5) 96 (25.1) 69 (36.1) p=0.0000
    非常不同意 0 ( 0.0 ) 0 ( 0.0 ) 4 ( 1.0 ) 3 ( 1.6 )
    不知道 74 (40.4) 31 (23.5) 57 (14.9) 9( 4.7 )
    老師對學
    生普遍有
    兩性刻板
    印象
    非常同意 0 ( 0.0 ) 1 ( 0.8 ) 3 ( 0.8 ) 3 ( 1.6 ) X2=78.23
    同意 31 (17.5) 33 (25.6) 146 (38.4) 73 (38.6) df=12
    不同意 81 (45.8) 52 (40.3) 168 (44.2) 95 (50.3) p=0.0000
    非常不同意 1 ( 0.6 ) 46 ( 3.1 ) 3 ( 0.8 ) 4 ( 2.1 )
    不知道 64 (36.2) 39 (30.2) 60 (15.8) 14 ( 7.4 )
    老師對男
    女生學業
    成就期待
    不同
    非常同意 4 ( 2.2 ) 0 ( 0.0 ) 2 ( 0.5) 5 ( 2.6 ) X2=57.36
    同意 31 (17.3) 21 (16.3) 105 (27.7) 48 (25.4) df=12
    不同意 94 (52.5) 84 (65.1) 230 (60.7) 115 (60.8) p=0.0000
    非常不同意 6 ( 3.4 ) 8 ( 6.2 ) 9 ( 2.4 ) 10 ( 5.3 )
    不知道 44 (24.6) 16 (12.4) 33 ( 8.7 ) 11 ( 5.8 )
    老師對男
    女生行為
    標準要求
    不同
    非常同意 3 ( 1.7 ) 1 ( 0.8 ) 11 ( 2.9 ) 8 ( 4.2 ) X2=63.04
    同意 52 (28.9) 54 (42.2) 203 (53.1) 102 (53.7) df=12
    不同意 82 (45.6) 50 (39.1) 136 (35.6) 66 (34.7) p=0.0000
    非常不同意 4 ( 2.2 ) 5 ( 3.9 ) 3 ( 0.8 ) 5 ( 2.6 )
    不知道 39 (21.7) 18 (14.1) 29 ( 7.6 ) 9 ( 4.7 )
    學校設施
    規劃考慮
    性別差異
    需要
    非常同意 1 ( 0.5 ) 0 ( 0.0 ) 4 ( 1.0 ) 2 ( 1.0 ) X2=113.77
    同意 62 (33.9) 36 (26.9) 149 (38.5) 77 (40.1) df=12
    不同意 44 (24.0) 63 (47.0) 186 (48.1) 98 (51.0) p=0.0000
    非常不同意 1 ( 0.5 ) 2 ( 1.5 ) 3 ( 0.8 ) 5 ( 2.6 )
    不知道 75 (41.0) 33 (24.6) 45 (11.6) 10 ( 5.2 )

    (三)研究對象婚姻狀況與對學校兩性教育看法之關係

     由表2-5可得知,研究對象的婚姻狀況除了與對「學校老師對男女學生行為標準的要求有所不同」看法之外,與其他五個議題看法有明顯的差異現象存在。婚姻狀況是未婚的受訪者有較高的比例不同意學校提供學生兩性平等觀念、協助學生對兩性身心有清楚的認識,學校老師在教學過程與學生的互動的情形,不論其婚姻狀為何,都有相當高比例的受訪者不認為老師對學生普遍帶有兩性刻板印象。在學校空間規劃,未婚之受訪者較其他婚姻狀況者,表示有考慮到性別差異需要。

     雖然由以上的分析,難以整理出受訪者的婚姻狀況與對學校兩性教育六個議題間的規則,不過大致上來說,婚姻狀況是未婚之受訪者認為目前學校兩性教育仍須繼續加強。

    表2-5 婚姻狀況與對學校兩性教育看法之交叉分析表
         婚姻狀況 未婚   
    次數(%)
    已婚有偶 
    次數(%)
    離婚、喪偶
    次數(%)
      
    學校教學
    內容提供
    兩性平等
    觀念
    非常同意 2 ( 0.9 ) 13 ( 1.9 ) 0 ( 0.0 ) X2=40.68
    同意 97 (45.5) 299 (44.7) 4 (57.1) df=8
    不同意 88 (41.3) 166 (24.8) 2 (28.6) p=0.0000
    非常不同意 5 ( 2.3 ) 7 ( 1.0 ) 0 ( 0.0 )
    不知道 21 ( 9.9 ) 184 (27.5) 1 (14.3)
    學校教育
    協助學生
    兩性身心
    發展
    非常同意 6 ( 2.8 ) 20 ( 3.0 ) 0 ( 0.0 ) X2=51.21
    同意 116 (55.0) 359 (53.6) 4 (50.0) df=8
    不同意 71 (33.6) 135 (20.1) 0 ( 0.0 ) p=0.0000
    非常不同意 5 ( 2.4 ) 2 ( 0.3 ) 0 ( 0.0 )
    不知道 13 ( 6.2 ) 154 (23.0) 4 (50.0)
    老師對學
    生普遍有
    兩性刻板
    印象
    非常同意 3 ( 1.4 ) 4 ( 0.6 ) 0 ( 0.0 ) X2=32.60
    同意 83 (39.7) 200 (30.3) 0 ( 0.0 ) df=8
    不同意 103 (49.3) 289 (43.9) 4 (57.1) p=0.0001
    非常不同意 4 ( 1.9 ) 8 ( 1.2 ) 0 ( 0.0 )
    不知道 16 ( 7.7 ) 158 (24.0) 3 (42.9)
    老師對男
    女生學業
    成就期待
    不同
    非常同意 4 ( 1.9 ) 7 ( 1.1 ) 0 ( 0.0 ) X2=26.36
    同意 67 (31.8) 136 (20.7) 2 (28.6) df=8
    不同意 123 (58.3) 398 (60.5) 2 (28.6) p=0.0009
    非常不同意 4 ( 1.9 ) 29 ( 4.4 ) 0 ( 0.0 )
    不知道 13 ( 6.2 ) 88 (13.4) 3 (42.9)
    老師對男
    女生行為
    標準要求
    不同
    非常同意 4 ( 1.9 ) 19 ( 2.9 ) 0 ( 0.0 ) X2=11.45
    同意 114 (54.3) 294 (44.3) 3 (42.9) df=8
    不同意 77 (36.7) 254 (38.3) 3 (42.9) p=0.1777
    非常不同意 3 ( 1.4 ) 14 ( 2.1 ) 0 ( 0.0 )
    不知道 12 ( 5.7 ) 82 (12.4) 1 (14.3)
    學校設施
    規劃考慮
    性別差異
    需要
    非常同意 2 ( 0.9 ) 5 ( 0.7 ) 0 ( 0.0 ) X2=41.73
    同意 99 (46.5) 223 (33.0) 2 (25.0) df=8
    不同意 101 (47.4) 286 (42.4) 4 (50.0) p=0.0000
    非常不同意 3 ( 1.4 ) 8 ( 1.2) 0 ( 0.0 )
    不知道 8 ( 3.8 ) 153 (22.7) 2 (25.0)

    (四)研究對象職業類別與對學校兩性教育看法之關係

     由表2-6可發現,職業類別是學生、行政辦公人員、專門技術人員的受訪者有較高的比例,不同意學校能提供學生兩性平等觀念、協助學生對兩性身心發展有所認識。買賣及服務業人員之受訪者是所有職業類別中認為學校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普遍帶有性別刻板印象,所佔的比例最高。目前學校老師對男女學生學業期待,職業類別是學生、行政辦公人員、專門技術人員、買賣及服務業人員的受訪者較能體會到學校老師對男女學生學業成就會因性別而有差異的,值得注意的是職業類別是家庭主婦、農林漁牧、生產工、體力工的受訪者對學校兩教育之議題有較高的比例表示不清楚,尤其是家庭主婦。由以上的分析,大致上來說,學生、行政辦公人員、專門技術人員、買賣及服務業人員似乎較關心學校兩性教育之問題。

    表2-6 職業類別與對學校兩性教育看法之交叉分析表
         職業類別 學生
    次數
    (百分比)
    家庭主婦
    次數
    (百分比)
    行政辦公
    人員專門
    技術人員
    次數
    (百分比)
    買賣及服
    務人員
    次數
    (百分比
    農林漁牧
    生產工
    、體力工
    次數
    (百分比)
      
    學校教
    學內容
    提供兩
    性平等
    觀念
    非常
    同意
    1 ( 1.0 ) 9 ( 2.1 ) 3 ( 2.2 ) 0 ( 0.0 ) 2 ( 2.6 ) X2=83.66
    同意 51 (49.5) 186 (44.4) 60 (44.4) 59 (46.8) 34 (44.2) df=16
    不同意 46 (44.7) 94 (22.4) 56 (41.5) 34 (27.0) 14 (18.2) p=0.0000
    非常
    不同意
    4 ( 3.9 ) 4 ( 1.0 ) 0 ( 0.0 ) 4 ( 3.2 ) 0 ( 0.0 )
    不知道 1 ( 1.0 ) 126 (30.1) 16 (11.9) 29 (23.0) 27 (35.1)
    學校教
    育協助
    學生兩
    性身心
    發展
    非常
    同意
    5 ( 4.9 ) 10 ( 2.4 ) 5 ( 3.7 ) 2 ( 1.6 ) 2 ( 2.7 ) X2=66.50
    同意 59 (57.8) 215 (51.3) 73 (53.7) 75 (58.1) 43 (57.3) df=16
    不同意 30 (29.4) 72 (17.2) 48 (35.3) 33 (25.6) 13 (17.3) p=0.0000
    非常
    不同意
    2 ( 2.0 ) 2 ( 0.5 ) 0 ( 0.0 ) 1 ( 0.8 ) 1 ( 1.3 )
    不知道 6 ( 5.9 ) 120 (28.6) 10 ( 7.4 ) 18 (14.0) 16 (21.3)
    老師對
    學生普
    遍有兩
    性刻板
    印象
    非常
    同意
    1 ( 1.0 ) 4 ( 1.0 ) 1 ( 0.8 ) 1 ( 0.8 ) 0 ( 0.0 ) X2=56.72
    同意 32 (31.4) 106 (25.5) 51 (39.2) 60 (47.6) 23 (31.5) df=16
    不同意 59 (57.8) 185 (44.6) 60 (46.2) 44 (34.9) 32 (43.8) p=0.0000
    非常
    不同意
    4 ( 3.9 ) 7 ( 1.7 ) 0 ( 0.0 ) 1 ( 0.8 ) 0 ( 0.0 )
    不知道 6 ( 5.9 ) 113 (27.2) 18 (13.8) 20 (15.9) 18 (24.7)
    老師對
    男女生
    學業成
    就期待
    不同
    非常
    同意
    4 ( 3.9 ) 6 ( 1.5 ) 0 ( 0.0 ) 1 ( 0.8 ) 0 ( 0.0 ) X2=39.29
    同意 31 (30.4) 77 (18.7) 40 (29.9) 33 (26.2) 13 (17.6) df=16
    不同意 59 (57.8) 242 (58.9) 84 (62.7) 75 (59.5) 48 (64.9) p=0.0010
    非常
    不同意
    3 ( 2.9 ) 18 ( 4.4 ) 2 ( 1.5 ) 5 ( 4.0 ) 5 ( 6.8 )
    不知道 5 ( 4.9 ) 68 (16.5) 8 ( 6.0 ) 12 ( 9.5 ) 8 (10.8)
    老師對
    男女生
    行為標
    準要求
    不同
    非常
    同意
    3 ( 3.0 ) 11 ( 2.7 ) 4 ( 2.9 ) 3 ( 2.4 ) 2 ( 2.7 ) X2=37.32
    同意 49 (49.0) 170 (41.1) 79 (58.1) 70 (55.6) 29 (38.7) df=16
    不同意 42 (42.0) 165 (39.9) 44 (32.4) 43 (34.1) 29 (38.7) p=0.0019
    非常
    不同意
    2 ( 2.0 ) 8 ( 1.9 ) 1 ( 0.7 ) 1 ( 0.8 ) 5 ( 6.7 )
    不知道 4 ( 4.0 ) 60 (14.5) 8 ( 5.9 ) 9 ( 7.1 ) 10 (13.3)
    學校設
    施規劃
    考慮性
    別差異
    需要
    非常
    同意
    1 ( 1.0 ) 3 ( 0.7 ) 2 ( 1.5 ) 1 ( 0.8 ) 0 ( 0.0 ) X2=69.22
    同意 52 (50.5) 131 (31.0) 49 (35.8) 47 (36.7) 32 (42.1) df=16
    不同意 44 (42.7) 167 (39.5) 78 (56.9) 60 (46.9) 29 (38.2) p=0.0000
    非常
    不同意
    3 ( 2.9 ) 6 ( 1.4 ) 1 ( 0.7 ) 1 ( 0.8 ) 0 ( 0.0 )
    不知道 3 ( 2.9 ) 116 (27.4) 7 ( 5.1 ) 19 (14.8) 15 (19.7)

    (五)研究對象居住地區人口數層級與對學校兩性教育看法之關係

     由表2-7可發現,居住地區人口數層級的不同與前五個兩性教育議題看法之間也有明顯的差異存在。人口數層級是在十萬人口以上的受訪者比人口數層級在十萬人口以下者認為學校教育並沒有提供學生兩性平等觀念,也無法協助學生對兩性身心發展有所認識。人口數層級是在十萬人口以上的受訪者比人口數層級是在十萬人口以下者認為學校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互動帶有兩性刻板印象,對學生學業成績、行為標準也會因性別而有所不同。但不管人口數層級是在十萬人口以上或以下,認為學校設施規劃沒有考慮到性別需要的不同,比認為有考慮到的人數多。所以,由以上描述可整理發現,居住地區人口數層級在十萬人口以上者認為目前學校兩性教育仍是不夠的,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兩性之需要。

    表2-7 居住地區人口數層級與對學校兩性教育看法之交叉分析表
         人口數層級 十萬人口以上 十萬人口以下
    學校教學
    內容提供
    兩性平等
    觀念
    非常同意 6 ( 1.2 ) 9 ( 2.4 ) X2=18.88
    同意 222 (43.4) 177 (46.9) df=4
    不同意 173 (33.9) 83 (22.0) p=0.0008
    非常不同意 8 ( 1.6 ) 4 ( 1.1 )
    不知道 102 (20.1) 104 (27.6)
    學校教育
    協助學生
    兩性身心
    發展
    非常同意 15 ( 2.9 ) 11 ( 2.9 ) X2=15.96
    同意 287 (56.1) 191 (50.8) df=4
    不同意 129 (25.2) 77 (20.5) p=0.0031
    非常不同意 5 ( 1.0 ) 2 ( 0.5 )
    不知道 76 (14.8) 95 (25.3)
    老師對學
    生普遍有
    兩性刻板
    印象
    非常同意 1 ( 0.2 ) 6 ( 1.6 ) X2=28.14
    同意 177 (35.3) 106 (28.4) df=4
    不同意 240 (47.9) 155 (41.6) p=0.0000
    非常不同意 2 ( 0.4 ) 10 ( 2.7 )
    不知道 81 (16.2) 96 (25.7)
    老師對男
    女生學業
    成就期待
    不同
    非常同意 5 ( 1.0 ) 6 ( 1.6 ) X2=22.17
    同意 131 (26.0) 73 (19.7) df=4
    不同意 308 (61.1) 215 (58.0) p=0.0002
    非常不同意 8 ( 1.6 ) 25 ( 6.7 )
    不知道 52 (10.3) 52 (14.0)
    老師對男
    女生行為
    標準要求
    不同
    非常同意 14 ( 2.8 ) 9 ( 2.4 ) X2=25.09
    同意 257 (50.9) 153 (40.9) df=4
    不同意 189 (37.4) 145 (38.8) p=0.0000
    非常不同意 2 ( 0.4 ) 15 ( 4.0 )
    不知道 43 ( 8.5 ) 52 (13.9 )
    學校設施
    規劃考慮
    性別差異
    需要
    非常同意 5 ( 1.0 ) 2 ( 0.5 ) X2=9.38
    同意 186 (36.1) 137 (36.1) df=4
    不同意 238 (46.2) 153 (40.3) p=0.0524
    非常不同意 3 ( 0.6 ) 8 ( 2.1 )
    不知道 83 ( 16.1 ) 80 (21.1)

回頁首


伍、結論與建議

 一、本研究結果指出約五成的受訪者同意目前學校教學內容能提供兩性平等的觀念,但有三成的受訪者表示不同意;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當前學校教育能協助學生對兩性身心發展有清楚認識,但有二成的受訪者表示不同意。因此,部分受訪者認為學校教學內容會阻礙兩性平等教育之落實。故,有關單位除應將平等進步的兩性觀在教材內容中呈現外,更應定期檢視教材,做為修改之參考依據。

 另外,有三成左右的受訪者表示學校老師在教學過程與學生的互動普遍帶有兩性刻板印象,超過二成左右表示學校老師對學生學業成就期待會因男女性別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近一半的受訪者則感受到學校老師對男女學生行為標準的要求有所不同。而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可說是一種潛在教材,其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認知思考與行為模式。因此,在各級學校師資養成及在職進修過程,須修習性別課程,以培養正確的性別認知。

 有關學校空間與設施規劃,有四成五的受訪者認為沒有考慮到性別差異的需要。如同楊清芬(1992)所說,空間與社會是密不可分,它代表的是一種符號,是社會的建構,反映社會中既有性別歧視的本質。故,有近一半的受訪者認為目前的學校空間與設施規劃事實限制了女性學生的學習機會。因此,未來學校重新規劃空間設施,應打開男女性別刻板印象,以建立兩性平等之空間。

 二、本研究結果發現,近一半的研究對象同意現階段的學校教育能提供兩性平等的觀念、協助學生對兩性身心發展有清楚認識。大約有一半的研究對象認為當前學校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互動、對學生學業成就期待與行為標準,並未帶有男女刻板印象。另外,也有四成的研究對象表示學校的空間與設施規劃有符合學生性別差異的需求。而這樣的研究發現,與過去國內專家學者針對學校兩性教育的教材內容、師生互動、學校空間所做的研究結果有一定程度的差異,造成其間差異的因素為何?是研究對象對兩性教育的關心不夠嗎?研究對象本身已受有僵化兩性刻板印象,敏感度不夠?亦是國內的專家學者對兩性教育的要求標準過高?這是本研究無法回答的問題,將有待未來進一步的研究討論。

 可是筆者較為關心的是,或許學校在專家學者、部分民眾期待與監督下,已積極改善學校兩性教育,期許給學生正確、清楚的兩性平等的概念。但這些學生回到自己的家庭後,面對家中另一套的兩性概念和行為標準,是否其對兩性觀念的矛盾造成行為上無法適從?因此,兩性教育的推展不應只限制學校,更應積極利用各管道和傳播媒體展開全面的正確兩性觀念的推廣。

回頁首


Copyright(C)Frontier 1998 任何形式的運用,請先徵求作者及主辦單位同意。

參考書目

羊憶蓉(1994)。
教育與國家發展:台灣的經驗。台北:遠流。
吳天泰、林美齡(1996)。
談小學教育中的兩性均等。謝臥龍主編,天性文化與社會。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元貞(1988)。
反對性別歧視的國民教育。兩性不平等教育手冊。台北:婦女新知基金會。
婦女新知基金會(1989)。
兩性平等教育手冊。
畢恆達(1994)。
台北縣國民中小學校園環境整體規劃手冊。
陳致嘉(1994)。
國中學生性別、班級類型對師生互動、班級氣氛、學習態度、學業成就之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政傑(1988)。
生活與倫理課本教些什麼。教育理想的追求。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政傑(1994)。
兩性教育與課程設計。發表於「兩性教育與教科書」研討會,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教育中心主辦,1994年5月19日。
楊清芬(1995)。
國小男生與女生的校園生活。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用生(1988)。
國民小學教科書的性別意識型態。陳伯漳(主編),教育與意識型態。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4)。
兩性平等的道德課程設計。本文發表於兩性教育與教科書研討會,1994年5月19日,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蔡淑鈴、瞿海源(1988)。
性別與成就抱負:以台大學生為例。中國社會學刊,2(2),179-201。
謝小芩、王秀雲(1994)。
國中健康教育教科書中的意識形態分析。發表於「兩性教育與教科書」研討會,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教育中心主辦,1994年5月19日。
謝小芩(1995)。
教育從父權的複制到女性的解效。本文發表於女性學會所主辦的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研討會,1995年6月17日,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魏惠娟(1994)。
國中國文教科書兩性形象與角色之分析。本文發表於兩性教育與教科書研討會,1994年5月19日,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蘇芊玲、馬惠蘭、彭婉如、吳嘉麗與張玨(1996)。
落實兩性教育報告。本文發表於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所舉辦的落實兩性平等教育研討會,1996年1月31日,新竹:國立清華大學。
蘇芊玲(1996)。
從教材看女性的教育處境。第二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論文集。高雄:高雄縣政府社會科婦幼青少年館。
Bornstein , R.(1982).
Sexism in Education, 9-59. In Sadker , M. P. Sadker ,D. M.(1982). Sex Equity Handbook for Schools. New York : Longman.
Bossert , S. T.(1981).
Understanding sex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 classroom experiences. Elementary Journal , 81(5), 255-266.
Finn , J.D., Reis J. and Dulberg , L.(1980).
Sex difference in educational attuinment : The Process.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 Jund , S.33-52.
Kelly , Alison(1988).
Gender differences in teacher-pupil interaction : A meta-analytic review. Reserch in Education , 39, 1-23.
Kelsh , L. E.(1989).
Gender Difference Treatment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 An Examination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s in Kentucky Secondary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Kentucky.
Klein , S.(1985).
Handbook for Achieving Sex Equality through Education. M.D. The Johns Hopkins Univ. Press.
Lo , A. & Shieh , V .(1992).
A study from an Educational Perspective to Investigate sex Equity in the Classroom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at Elementary School. Level in Kaohsiung ,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World Council for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The WCCI Trieannial Conference ; July 25-August 2 , 1992 , in Cairo , Egypt.
Lynch , K.(1991).
Repubic of Ireland ,115-136. In M. Wilson(ed.), Girls and Young Women in Education: Aeuropean Perspective. Oxford: Pergamon.
Sadker , M. P. & Sadker , D. M.(1982).
Sex Equity Handbook for Schools. New York : Lorgman.
Schau , C. G. & Titele , C. K. (1985).
Educational equality and sex role development, 218-232. In Klein , S. S.(Eds.); Handbooks for Acheiving sex equality through Education. Baltimore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ott , K. P. & Schau , C. G. (1985).
Sex equity and sex bias in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218-232. In Klein , S. S.(Eds.), Handbook for Achieving Sex Equality through Education. Baltimore :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Tembo , L. P.(1984).
Men and Women in School Textbooks. Paris: UNESCO.
Tetreault* M.K.T.(1988).
Integranting content about women and gender into the curricum , 124-143.In J.A. Bands eds . Multicultura Educations. Boston: ALLYN & BACON.

回頁首


Copyright(C)Frontier 1998 任何形式的運用,請先徵求作者及主辦單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