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凱瑟琳.史托基特(Kathryn Stockett)
•譯者:張娟娟
•出版社:商周
•定價:360元
《姊妹》(The Help)這本書的內容如同書名一般,場景建立在美國六O年代的密西西比州,故事講述一群勇敢的女人如何透過文字及故事反抗當時對黑人的種族壓迫及歧視。在當時的密西西比州,一個健全的中產白人家庭需具備的便是一對身心健全的白人夫婦、一兩個在庭園奔跑嬉戲的白人小孩,以及一位黑人女傭,書中的主角史考特是一名23歲的白人女性,從小亦由黑人女傭所帶大,這名女傭從小便是史考特的密友,她神祕的消失,也讓史考特急欲尋找她離開的原因,而密西西比州為隔離黑人病菌的「幫傭專廁計畫」更讓史考特決心寫下這些黑人的故事,即便在當時的大環境中黑人與白人過從甚密對彼此而言都是莫大的危險。
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始自1955年馬丁路德•金恩罷黜公共汽車上的黑白隔離措施,運動的高潮則為金恩博士於1963年發表了著名的演說《我有一個夢》(I have a dream),1964年超過一千人聚集在密西西比州進行了為期不到三個月的「自由之夏」運動(Freedom Summer),參與此運動的成員也如同在小說中的人物一般,過程中頻頻遭遇生命的威脅,而作者將本書的年代設在1962年,企圖呈現的並不是大時代下的革命與顛覆,而是紀錄一個一群女傭的生活,如同書中作者所言:「我們只是兩個人,我倆之間並沒有那麼多不同。遠遠不如我們想像中的不同。」作者也透過女傭們的視角描述她們的工作、家庭以及她們自己的孩子其實與白人無異,差異的只是種族歧視與階級對黑人們的限制及束縛。從女性及女傭的視角書寫, 英文原作也保留了南方口語文的敘述方式詮釋女傭們的視角,異於大敘述的激昂壯闊,姑且不論小說的真實性(所謂客觀的歷史書寫又多少能真正客觀正確),也提供了另一個視角去理解那樣大時代中的平凡人物。
或許對於那些熟悉黑人民權運動歷史的讀者來說,這部小說對於人性、種族歧視與隔離政策描繪不深,但本書確實具備了一切通俗文學應該具備的所有元素,節奏緊湊明快,人物清晰可親,結局也皆大歡喜,美國業已從這部小說翻拍成電影,預計在今年八月上映。(女書店陳雨柔)
電影網頁:The Help
延伸閱讀:
*內文試讀在這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