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茱蒂絲.摩爾(Judith Moore)
•譯者:林冠儀
•出版社:生命潛能
•定價:250元
「食物是敵人」,肥胖更是,這裡面牽扯了許多複雜難解的因素,包括疾病、媒體形塑、審美觀差異、雙重標準、身體自主、你和誰站在一起......等,這些常常是加總在一起,交互影響著我們對身體的感知。
在路上走著,我想十個女孩或女人,會有八個認為自己是需要再瘦一點的,多瘦?不知道,就是再瘦一點,為什麼?答案也是很複雜難解,雖然想像中可能有想變好看、變自信、變健康,演藝人員會說因為專業,而演員可能會說要符合角色的形象……然而要讓自己變胖,除了恢復健康、演特定的情節(雖然這些角色往往最後又會變得漂亮自信又「瘦」)、藝術家的實驗、特定的職業如運動員或相撲選手之外,我的腦袋似乎想不出有什麼比較生活化的原因,讓人努力想讓腰變粗、手臂變壯、臉變圓,只講女人或許有點偏頗,現在很多男人也如此。
關於身體,有許許多多艱深的論述,關於女性身體,也有許多性別觀點的探討,而現實的情況是,或多或少每個人都有覺得自己肥胖的時候,不管是47公斤或是147公斤的時候,至少我是如此,我不想認為拚命想變瘦很蠢,因為我自己也是,不想,雖然或許真的很蠢,或許信念不夠堅定,但這是現狀也是當下的自己,並沒有因為看完一本書而改變,然作者茱蒂絲.摩爾(Judith Moore)在本書中其實也沒有疾呼身體自主、自然萬歲,更沒有變成火箭女郎(Rockettes引本書第15頁注釋,指身材火辣的女子)作結,只是陳述有時候確實是快樂,但大部份是不快樂的女孩,變成「快樂又不快樂的胖女人的故事」,是一種關於愛情的書寫、 一種填滿胃的愛情、一種填補關係的期待,而這些對各式各樣愛的失落,轉變為對食物的愛,轉變為上上下下的體重,轉變為隨著脂肪而來的汗臭,轉變為羞恥,隔阻了對親密、對愛的渴望。
我懂作者的拼湊,那是對幻影的拼湊,有燃燒的胃、燒不完的寂寞,還有焦黑的家,「不管變成怎樣,我都會愛你。」這種愛是存在的,如同書中的同性戀舅舅,但不存在於作者之於父母。大腿內側因摩擦的傷口、如酸抹布的汗臭、衣櫃裡不合身的衣物、他人或同情或鄙夷的目光、喧譁的譏笑聲、陌生人的性騷擾、男伴的沒有「性趣」、母親的嘲諷,變成一條巨蟒緊勒住對愛也緊勒住失望的矛盾。
看完本書或許會覺得真是個咎由自取的胖子,或者是假惺惺的感動,我不敢說我會喜歡胖子或喜歡自己的脂肪,但至少瞭解不管是胖是瘦,減重失敗或成功,迷失或清醒,一個人都渴望被愛、被尊重、被理解。(女書店陳雨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