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反婚姻暴力行動
婚姻暴力絕不是少數婦女個別的不幸事件,而是一個人權法治國家普遍的社會問題(丁雁琪,一九九六);然而只因它發生在緊閉的門後,門後的受害者便得不到社會正義的聲援與權利保障的眷顧,嚴格說來,我們對虐待動物的認知似乎還更早於對婦女虐待的瞭解,一般人知道毆打事件的存在,但卻不了解它的嚴重程度和對受毆者生活的衝擊。所以,此刻亟需解決的問題是:我們如何使整個事件成為每個人的切身之事,並藉此來改變他們(特別是男性)的態度?我們的敵人、目標為誰?誰有必然的影響力?誰正在為此議題努力?以及誰來支持受虐婦女?
歷史的資料告訴我們,台灣反婚姻暴力行動的發展幾乎是伴隨著行動機構與重要事件及活動方案的效應,而衍生出它獨特的面貌與脈絡。台北市社會局北區婦女服務中心(簡稱北婦)介入受虐婦女服務領域,首先開啟了反制行動的序幕;接著第一個受虐婦女庇護中心的成立,則意謂著整個工作逐漸步入正軌;而鄧如雯殺夫案案發後,所組織的聲援聯盟,更將支持受虐婦女的行動帶入高潮;至於之後陸陸續續舉辦的研討會或是講習活動,甚至較大規模之立法行動、政府與民間合作之「婚姻暴力警醒週」以及彭婉如命案所帶來的重視婦女人身安全效應,都為防治婚姻暴力工作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並導向一個充滿變數的關鍵時刻。
台灣的反婚暴行動
前言
反婚暴工作的回顧
反婚暴行動發展狀態
女性主義觀點下的反婚暴行動策略
結語
本專題之文字版權屬林佩瑾小姐、現代現代婦女基金會與潘維剛立委國會辦公室所有,任何非學術性之引用,請徵得原作者之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