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信給站長留言板English  

台灣婦女資訊網 > 家庭暴力專題

女性主義觀點下的反婚暴行動策略

台灣的反婚暴行動∼結語

  台灣的工作者和受虐婦女似乎都在男人的拳頭下等待機會∼也許是像鄧如雯殺夫案這樣的悲慘事件發生。這種說法並不是對受虐婦女運動聚集能量的可能性發出質疑,只是它暴露出一路上的滯礙難行,當然最大的路障是來自於父權所設下的欄柵。面對著家務事、漠視弱勢權利的重重關卡,使得反婚暴的行動無法模仿救援雛妓以道德號召天下;即使鄧案激起的漣漪,將婚姻暴力議題推進公領域的討論,但是這並不等於說這樣的輿論強度已經累積足夠的壓力,或者可以凝結一股澎湃的運動浪潮。其次是整個議題的社會救助化,再加上媒體商業邏輯的競爭,聳動的議題可以成為頭條新聞,但其背後的社會結構問題核心卻不見得能夠被突顯出來,台灣新聞產業的怪象養成大眾對新聞事件過目即忘的本領,而這種社會問題的建忘症卻導致受虐婦女只有引領期盼著下一個受害女人,以「犧牲小我、完成大我」之姿再度點燃行動的沸點。儘管如此,台灣的反婚姻暴力行動仍可以主動出擊,因為整個婚姻暴力網絡需要一個大架構、全面性的翻修,國家必須義無反顧地積極介入。

  不過,運動的沉寂不表示行動的停滯,有可能是潛藏能量的凝聚,民間組織的聯盟必須在現階段就開始布樁與擘劃,只待民氣一動,即刻便能激發出地毯式席捲的氣魄,乘勢扭轉社會的流向,否則只能措手不及,而錯過時機。不可否認的是,民間團體的資源有限,在工作必須持續進行的前提之下,勢必拆撤某部份民間與國家對立的藩籬,試著與國家機器合作,至於國家公權力的介入將會為整體工作帶來如何的質變?是更有效的行動方式,還是更加模糊的權責區分?

  總之,反婚姻暴力行動絕非個人秀或組織秀,更不是政客一手主導的舞台劇,她是一種社會契約的實踐與履行;而這一張契約存在於婦女組織和社會之間,代表著婦女組織對社會的責任和承諾,因著這樣的使命感,任何形式的婦女運動雖然未必能改寫社會,但卻都是創造女性歷史的力量。若論及婦運和公共政策間的關連性,我們可以說,「婦女政策是破了洞的漁網,永遠補不完」,而我們的國家也執意以這樣的網來為婦女抓問題,破網無法捕魚,即使以網撈水,所得的也只不過是點點滴滴!而另類的收成,是婦運工作者因此而永不失業,社會工作系也沒有關門倒店的一天…。這樣的說法,很真實,但你是不是覺得太過悲哀了呢?然而,如果每一個人都在承認社會有性別問題的同時,卻又迴避自己在這個議題裡的角色,或正在為即將要失去的既得利益感到焦慮不安,這樣的防衛機轉都一再阻礙我們誠實地面對社會的真相,更恐懼於打開潘朵拉的神秘盒子,而前述的悲情論調,也將一直存於我們的社會之中。

  請先認清女人遭受暴力的事實,再體會她那種無所逃於天地之間的恐懼,而最後將我們的恐懼、憤怒的情緒轉為支持女人的力量吧!至於仍期待大男人主義時代者,將在女性意識高漲的潮流中,踢到兩性平權的鐵板。


台灣的反婚暴行動

前言
反婚暴工作的回顧
反婚暴行動發展狀態
女性主義觀點下的反婚暴行動策略
結語

本專題之文字版權屬林佩瑾小姐、現代現代婦女基金會與潘維剛立委國會辦公室所有,任何非學術性之引用,請徵得原作者之同意。
家庭暴力專題


Yam Women Web since 1997.03.08 last updated : 2002.06.20
All Rights Reserved by 開拓蕃薯藤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