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阿諾、羅北兒(Arnold Lobel)
•譯者 :楊茂秀
•出版 :遠流
•電話 :(02)2365-3707
•訂價 :280元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樣理想的境界,究屬「知易行難」還是「知難行易」呢?而「花大錢買旅行」似乎是現代一般人共通的認知。可是早在一百六十多年前,美國生活思想、行動家亨利、梭已經提出一個新主張「旅行最快的方式就是步行」。他認為一個人如果想以「車」代步,那就得先工作賺夠錢買「車票」,然後才能上路。這麼一來,他就得多花點時間去工作賺錢,而較少時間去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也就是說他並不是真正「在」旅行。畢竟沿途所有「閒適的徒步旅行」歷程都是非常寶貴的經驗,況且還可省下一筆可貲的經費。
在現今的社會,這樣的「工作觀」和「簡樸生活」的概念,並不普遍地為人所接受;人們總是很「聰明」的希望能以「金錢」換取「時間」和「空間」。進而汲汲營營的投入工作,期盼有了足夠的存款後,才忍心「放下一切」來「享受成果」。殊不知,屆時「悠閒」的心情早被「疲憊、慵懶」的身軀所取代了。其實更重要的是─大自然是人們最好的導師。有花堪摘直需摘,莫等待,白了頭。就因為早日與大自然近距離的接觸,容或可以有即早的覺醒與拓展個人視野的機會,看待事情與處理問題的能力也能與時俱增。
反觀現在正處於經濟不景氣,百業大蕭條之際,個人從事的旅行,或許就可以因時置宜,趁機來個大翻轉罷!不是也曾聽說過「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誰說一定要作「實境旅遊」呢?當然也可以改採其他另類的「旅行方式」—神遊─藉由欣賞影片或旅遊雜誌的精彩介紹或自我觀想、閱讀,來個多元的童話、藝術、心情、文化、歷史、異想世界、科幻之旅如何?
畢竟「旅行」不只是個數學課題─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是直線。我們還可以加入沿途的見聞、心情指數、健康因素、錢財/時間花費……等等來作估量,計算出此趟的旅遊究竟是快?慢?經濟與否?收穫如何?旅行總是會有個目的地的,姑且不論是玩樂的(觀光)、或是工作性質的(公益之旅或是上班出差),我們大半會先有個行前計劃。一次次的旅行都是一個小小的生命插曲;你要的是賞心悅目的?刻骨銘心的?是蜻蜓點水式的?或是有所為的呢?在在都取決於個人的自由意志,終了它總會積累成獨具個人特定的生命之旅!
生命的行進之旅,是一條不歸路?還是來回的旅程?(因為已走過「來」的這一程,所以較安心嗎?)難道我們還需要等一切都準備就緒了才出發嗎?那是否會錯失很多良機呢?(台北市故事協會陳碧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