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信給站長留言板回首頁

本月主題書 96.06
  主題書介紹
  作者介紹
  主題書討論區
未來主題書
往事再回首
板主介紹
借書買書
好書推薦
網讀會員
  加入會員
  會員通訊
讀書會祕笈
網讀大事紀
台灣婦女資訊網
台灣婦女網路論壇
網氏女性電子報
 
關於網讀
感 謝
 
 
書摘──遇見瑞典好爸爸

台灣女生瑞典樂活  

成為一個好爸爸

2003年,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一行人到瑞典參訪時,有兩個爸爸同行,在我們忙著參訪時,他們兩位就負責帶小孩。當他們在台灣時,因為是少數會帶小孩的爸爸,所以遇到街坊鄰居時,典型的反應有兩種:大家總是先問「你太太呢?」之後不斷地讚美「哎呀!你太太真好命啊!遇到你這樣的好先生!」;另一種反應則是「好好一個大男人,帶小孩幹嘛」。在第一種反應裡,我們從不會在看到媽媽帶小孩的時候問「你先生咧?」而爸爸只要做了二十分,立刻被大加褒獎,但媽媽只要少做了五分,就會不斷被責罵。在第二種反應裡,似乎覺得「帶小孩的男人破壞了我們男人的『行情』」──想想看過去連「爸爸回家吃晚餐」都要大力推行,男人吃飯不挑剔、飯後說聲謝謝或順手把碗放到水槽大家就感激涕零,如果開始有男人帶小孩,那不是要其它男人也跟著「做死」嗎?

然而,當這兩位爸爸在瑞典,突然發現自己走路不那麼「有風」,也不那麼特別了!到處都有爸爸推娃娃車的身影;在通勤的火車上,有爸爸在幫小朋友換尿布;在上班日的公園裡,一位爸爸被我們這群人圍著訪問,他說,他現在正在請親職假,總共請六個月。當我們問他,為什麼要請親職假,他說:「小孩成長只有一次,我很高興能有機會和他一起長大」。當我去拜訪一位瑞典朋友時,她先生也請了六個月的親職假。令我驚訝的是,這些瑞典爸爸們似乎都參加了某種爸爸課程,所以大家才都口徑一致地說:「小孩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不在了。我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和她一起成長」。

訂做一個好爸爸

瑞典的男人並非「天生」就比台灣男人愛小孩或會帶小孩。就像女人也不是「天生」就愛小孩、會帶小孩一樣,好爸爸是社會制度「訂做」出來的。

回顧瑞典歷史,一直到一九六○年代以前,瑞典社會盛行的是「家庭主婦的理想」。也就是說,如果這個家庭單薪就能養活全家,表示這個男人十分厲害,讓太太可以做全職家庭主婦。然而,在二十世紀初期,當瑞典開始工業化時,勞工階級的女性就已經開始面臨「當媽媽」和工作之間的衝突。當時有兩派說法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派認為應該由社會來共同擔負照顧小孩的責任,以使女人有工作權;另一派則認為應該提昇勞工階級男人的薪水,讓他們靠單薪就能養活全家。

到了一九三○年代,瑞典社會出現了人口危機,關於如何兼顧母職與工作的議題再度受到社會重視,學者穆達 (Alva Myrdal) 建議應該設置照顧與托育的體系。當時執政的瑞典社民黨總理韓松 (Per Albin Hansson) 也提出「人民之家」的福利國理想,認為國家要負擔人民從出生到死亡所有的照顧責任。可是,這樣的理想也是逐步實施,並非一蹴可幾。要到一九六○年代,瑞典勞工短缺,亟需女性投入勞動市場,並且在當時普遍社會運動的要求下,才開始普設托育設施。同時,也在一九七四年,才把過去的「母職假」改為「親職假」。也就是說,不是只有女人可以請假在家照顧小孩,男人也可以有這樣的權利 (Klinth, 2004)。

雖然法律給了男人這樣的權利,而且當時請親職假時還可以領九成薪,但是,請親職假的只有4%是男性。於是,在實施有給親職假的隔年,瑞典政府請專責委員會所做的報告就建議「應該規定親職假最少有一個月是『父親月』,一定要由爸爸來請,不能轉讓給媽媽」。但當時政黨的意識型態和社會氛圍還沒有成熟到引進「父親月」的設置,所以一直到一九九五年才有「父親月」的設置,到二○○二年更延長為兩個月。這樣的法律改變,使得二○○三年申請親職假的有43%是男性,比一九七四年的4%提高了十倍 (Nyberg, 2004: 76) !

所以,在瑞典,是以國家的政策「鼓勵」及「強迫」男人成為父親。研究發現,在實施「父親月」之前,爸爸有超過一半的比例從未請過親職假;但開始實施父親月的這一年,爸爸從來沒有請過親職假的比例降到23%到24%。而爸爸請超過一個月的親職假的,也是在實施父親月這年,較前兩年成長了20%,之後也都一直維持有45%左右的爸爸請超過一個月的親職假在家帶小孩 (Nyberg, 2004: 78)。由這樣的數據可以發現,瑞典的「好爸爸」是特別關注性別平等的社會政策「訂做」出來的。

訂做台灣的好爸爸

我在瑞典時,常覺得瑞典的男人們十分溫柔。當他們學習照顧小生命時,就會知道要怎樣溫柔對待小孩、幫小孩洗澡、換尿布、準備嬰兒食品、說故事給小孩聽、哄小孩入睡。這樣的經歷不但讓媽媽從全職媽媽中解放出來,也讓小孩有多個照顧者及多個認同的對象。同時,也讓爸爸們變得溫柔,在和小孩的相處裡更體會生命的深度。這是因為瑞典社會福利制度鼓勵男人成為「好爸爸」:當小孩出生時,他可以請十天的「父親日」,以在家照顧太太、新生兒或較大的小孩。他可以領八成薪在家帶小孩、可以安排遲到早退接送小孩、可以請臨時親職假照顧生病的小孩……。而且,當他要早早回家時,不會有人笑他是不是「老婆跑了所以得早早回家煮飯」或是「是不是PTT(怕太太)協會的會員」,也不會有人特別驚訝地稱讚他是世界難得一見的好爸爸。是這樣的社會制度和大眾觀念,訂做出會照顧孩子的「好爸爸」。

當我在台灣演講,提到這些瑞典例子時,有些女老師會反省,她們也同樣陷入性別刻板印象,一起嘲笑學校裡早早回家和孩子相處的男同事。有些學生則說,他們不想成為他們的爸爸一樣,總是加班應酬,和家人不親,退休卻又成為什麼都管的嘮叨老人。然而,這些改變除了靠個人觀念的革新,還需要社會整體的支持,包括鼓勵父職與相關托育政策的訂定。我們不妨一起建議、監督各級政府,讓台灣有機會訂做出更多的「好爸爸」!

(感謝女書文化授權轉載,歡迎進入討論區分享您的想法)  

還有精彩書摘──單車伴我行,繼續看下去

 



Yam Women Web since 1998.08.01 last updated : 2007.06.01
All Rights Reserved by 開拓蕃薯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