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讀
參與團體

大事記

關於會員
新會員登記

本月熱門話題
主題書

作者介紹

導讀

延伸閱讀

討論區

未來話題
往事回首
慢話漫畫
關於讀書會
街坊鄰居
我的姊妹
感  謝
留言版

少男少女性難解

-青少年性教育書籍缺乏教師談性說愛何所本

/張貝雯


  前陣子,醫師公會就少女懷孕求診狀況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一年內施行墮胎手術的少女有一千多人次;調查並進一步指出,校園存在著所謂「九月墮胎潮」的現象。受訪的婦產科醫師對青少年欠缺性知識,卻流於氾濫的性行為搖頭不已,主流的性教育學者則在抨擊教育課程不足外,也指責兩性平等下喊出的情慾解放主張過於開放,掩蓋了傳統的性生理、性心理議題。

  在當前多元價值的挑戰下,校園一貫秉持的性愛婚姻觀,已經無法滿足青少年對性的好奇與疑惑。身負傳道、授業、解惑大任的老師,在與學生最切身的性議題上,究竟應該告訴他們什麼?老師又該如何與青少年對話,引導他們對性有自主的價值判斷與選擇,而不是讓他們淹沒在社會高張的情色文化中?

教材--
  偏重生理知識,忽略人文層面台灣目前的性教育,零星地分散在健康教育、生物、輔導、家政、護理等課程中。

  教育部雖在八十六年度提出中小學實施兩性教育課程的計畫,至今只編印出兩性教育資源手冊供老師參考,實際課程、內容教材與師資仍是交由學校自行安排。現有比較完整的性教育補充教材,是民國七十八年衛生署委託杏陵醫學基金會編寫的《國中性教育教材》、《高中性教育教材》,分有教師手冊與學生手冊供參考使用。

  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曾就此教材內容進行分析,批評其中教授的仍是生理取向、忽略性人文社會層面;而引用的醫學證據,更常將兩性不平等的差異視為合理。他們認為,主流的性教育把性侷限於婚姻之內,不僅壓抑青少年的情慾探索,否定其自主性,也貶抑了非生殖性、非體制內的互動關係(如婚前性行為、同居、同性戀),使青少年在敏感議題上無法獲得釐清,也不能學會成熟坦然的面對性問題。

借鏡--
  尊重青少年自主,肯定情慾正面力量,而最近譯介出版的《可以真實感受的愛:瑞典性教育教師手冊》,則展現了另一種和青少年談性說愛的可能。

  書中舉例一名少女因為性行為,從男友處傳染到性病,還墮過一次胎,但她並不後悔或懊惱,認為沒有什麼能阻止她去探索愛。編著者之後的評論是:「性具有強大的威力,它提供慰藉,也是一種親近別人的方式。這樣的狀況,成人的智慧派不上什麼用場。」

  成人能作的,是給予孩子最需要的支持,「和他談愛的品質、談談美好的愛、相互尊重的愛情生活」,而成人或許也要接受「經驗有時必須透過痛苦才能習得的事實。」

  尊重青少年自主、肯定情慾正面力量,是瑞典性教育的基本精神。他們把性視為親密關係的一環,強調性並非毫無條件,而是兩性相互尊重的。故性教育除了提供青少年必要而完備的性知識(包括避孕、性病的防範),也教導青少年性含有責任與承擔,是當事人在充分了解下的自我規劃。

  因而性教育的目的是讓每個人更能接納自己,並有尋求快樂的自覺意志。女書店負責人蘇芊玲認為,此種肯定身體愉悅,也觸及性暴力、性脅迫的全方位態度,正可作為我們思考性教育的參考點。

  台灣主流的性教育,將性變成是非對錯的道德問題,或基於保護心態,用恐嚇威脅的方式談性,不但減少青少年的行動力與自主能力,也讓師生間的溝通管道消失。她提出,老師不可忽略學生對性的學習;要擁抱學生成長,而不是以自身的價值觀進行評判,將青少年對性的探索視為問題。

態度--
  讓學生表達意見,創造雙向溝通氣氛而實際和學生談性時,老師本身的相關知識、生命經驗與溝通技巧,都扮演關鍵的條件。

  鶯歌國中老師劉芳宜表示,自己對性的知識和觀念若不夠清楚,和學生討論就無法深入。北一女中老師沈育美則認為,性不必刻意去談,而是善用機會與學生討論。尤其學生常由媒體接觸許多訊息,但自己未必有實際體驗,她會提供自己接觸過的例子,並讓學生表達他們的意見,相互交流。

  編性教育補充教材的杏陵醫學基金會家庭生活與性教育中心主任林燕卿同意,性在校園中確實是一門敏感的問題,老師也常要面臨學生的挑戰。她認為,老師在性教育中扮演的是預防的角色,自己必須有標準才能指導學生,但標準必須視學生年齡成熟度而定。她強調,老師要利用溝通技巧創造談話機會,並且去聆聽學生的想法;即使師生雙方價值觀不同,表面上學生無法接受老師的論點,但談話還是能提供學生思考,讓他們在抉擇前多一些知識與分析。

本文轉載自87年3月26日中國時報開卷版


可以真實感受的愛 來自北國的明信片 性教育在瑞典

 

Yam Women Web since 1998.08.01
All Rights Reserved by 開拓 女性與社區工作小組
意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