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讀
參與團體

大事記

關於會員
新會員登記

本月熱門話題
主題書

作者介紹

導讀

延伸閱讀

討論區

未來話題
往事回首
慢話漫畫
關於讀書會
街坊鄰居
我的姊妹
感  謝
留言版

可以真實感受的愛

-唯有每一個學生都能培養出高度的自我認同
營造親密互重的人我關係才有可能

/立屏


  青少女九月墮胎潮;國高中女生廁所產子;國中男女學生在教室公然做愛;年輕人初次性交年齡降低、比率增高;性侵害暴力頻傳,受害者多為未成年少女...。這樣的事件一經媒體披露,總引起性教育/社會人士大加撻伐,嚴厲指責:「我們的性教育徹底失敗!」但該負責性教育的人是誰?我們又提供了青少年男女什麼樣的性教育?更令人擔心的是,一味的指責,會不會將需要協助、教導的青少年更推向寂寞無依的角落,根本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性教育的重要性在台灣雖已逐漸獲得重視,但實際實施的狀況離理想的目標卻仍有一大段距離。目前小學階段並沒有正式的性教育課程,國中階段開始的健康教育課程大致依循著傳統性教育的模式,內容傳授的是生理知識、生殖功能、疾病的預防與治療等方面知識。

  在性行為方面,主要教導道德規範,經常以恐嚇威脅的方式警告受教者不得輕易觸犯禁忌。清大謝小芩教授曾檢視國中健康教育課程,總結批評其為「科學主義掛帥、家庭至上、歧視女性及刻板性別印象、智育導向、禁慾主義」。這樣的性教育,對於生理上正處於速成長,心理上充滿好奇探索的青少年受教者而言,是否能帶來正面積極的效果,令人存疑。

  更何況性教育的範疇,除了基本生理層面的知識之外,還應包括自我認同的養成和親密關係的互動,更重要的對性別/多元文化的認識,以便了解如何在不斷變動的大環境中如何自處。可惜,台灣至今對性教育寬廣多元的內涵仍建立不出共識,不同主張的人士常淪於各說各話,或意氣之辯。

  在此情況之下,引介他山之石,提供台灣性教育做進一步的思考與對話,實有其必要。《可以真實感受的愛》一書正符合此需。此書是由瑞典國家教育部針對瑞典全國中小學教師所編著的性教育教師手冊。瑞典是全世界有心推動性教育最早的國家,遠從1933年成立的性教育協會(RFSU)就已開始。1922年起於小學實施自願性的性教育,1955年開始更於中小學全面實強制性的性教育至今。期間每隔幾年就重編教師手冊,《可以真實感受的愛》一書即是1996年最新版的教師手冊,此書並於1997年榮獲世界性學協會(World Association for Sexology)頒贈最佳性教育課程大獎。在此時的台灣譯介此書,相信對台灣仍未步上軌道、充滿爭議的性教育有極佳的參考價值。

  本書內容引用許多兒童和青少年的實際生活案例,並以青少年的經驗及問題作為基礎,目的在於提醒教師,性教育的主體是青少年,教師應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協助學生探討和性與親密關係有關的種種議題,希望透過教師的引導與師生的對話,每一個學生,不管是否已開始有性經驗,都能覺得自己被了解與受到尊重。因為唯有每一個學生都能培養出高度的自認同,尊重他人、營造親密的人我關係才會有可能。

  本書共分六章,從釐清教師作為引導者角色談起,接著回顧瑞典性教育的發展,再談及性教育之中愛、性與認同的內涵,第四章列舉出有關瑞典青少年性行的各項統計數字,以此作為基礎提醒教師營造對話空間的重要性,最後一章另談及性脅迫與性暴力的問題。除了正式性教育課程之外,本書特別點明所有教師都應負起性教育的責任,因為它關係著學生目前的現實生活,比起其他的教學領域,它對學生的影響力也更為重要。

  台灣的社會文化與國情容或與瑞典不同,書中的諸多論點與觀念也可能造成衝擊,但瑞典在實施性教育超過半個世紀之後的今天,有著世界最低的墮胎率,有最開放坦然面對性與親密關係的態度,也建立所有人擁抱身體的成長與愉悅面向的情懷。這些結果,確實值得台灣所有關心青少年成長的家長/老師們認真思考,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旳性教育,才能夠培養出珍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下一代?


本文轉載自《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二期


少男少女性難解 來自北國的明信片 性教育在瑞典

 

Yam Women Web since 1998.08.01
All Rights Reserved by 開拓 女性與社區工作小組
意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