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婦女資訊網 | 台灣婦女網路論壇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 蕃薯藤台灣網路資源索引 |
女性議題論文集
  黃淑玲 特種行業婦女的生活型態與自我概念

 

研究背景與文獻討論


  本論文的研究對象包括流鶯、妓女戶、應召等從事性交易婦女,也包括在酒廊、酒家、咖啡廳、舞廳、按摩院、理髮 店 等從事陪 酒伴 舞按摩但不見得涉及性交易者 。 我以「特業婦女」、「特種行業婦女」或「色情行業婦女」統稱所有這些涉身色情行業的婦女。本論文探討她們 的自我概念、生活與工作狀況、職業態度、與客戶的關係、對客戶的觀感、對社會污名的感受、留在特業的原因,身心影響等。分析的重點在 發 掘甚麼因素有助於一些受訪者利用色情行業達到經濟目標,並且努力減少身心負面的後果;甚麼因素使得其他受訪者溺陷於特業的次文化生態,難以自拔。自我概念 (self-concept) 在此論文泛指特業婦女對自我的觀感,主要包括自我角色認同 (self-identity) 及自 我評價 (self-evalution)。

我在本論文探討的對象只限於行動自由的特業婦女。凡曾被父母或人口販子押賣的樣本不包括在內,這些女孩的自我概念與生活型態有其特殊的形成背景,她們形同性奴隸的生活,在妓女戶裡求生存,抵抗被社會化的過程,請參閱 Hwang (1995)。

(一) 台灣文獻

  台灣從事色情特種行業的婦女,據McCaghy和Hou(1993)估計在1986年大概有17萬,佔當時約930萬台灣婦女的1.84%。在1992年梁望惠(1992)的估計則是19萬人。台灣婦女團體自解嚴後大力展開救援「雛妓」運動,成功地借用媒體刻劃與塑造了一個被父母販賣、被保鏢虐待、被嫖客蹂躪的可憐而悲慘的雛妓典型 (見陳怡真 1990)。近年來學術作品以特業婦女為體材,也集中在探討未成年少女從事色情的動機與導因(台北市少年觀護所 1990;伊慶春1992;沈美真1990;梁望惠1992;陳慧女 1992;陳皎眉1995)。這些作品都不曾系統化地研究少女從事色情後的自我概念、生活情形以及特業對她們的意義與影響。

  「雛妓」問題在躍為熱門學術素材與社會問題之時,卻可能建構大眾對成年婦女從事特業的刻板印象。目前僅有寥寥幾篇作品研究過18歲以上的色情工作婦女。唐學斌等(1983)的研究採十分鐘的問卷調查法,要了解特業婦女內心複雜的 情感與思想,這種方法失之過簡。謝康 (1972)、Tsung (1978)及王秀絨 (1984)的樣本包括成年與未成年人,三篇論文都提到受訪者的自我形象與職業態度,但沒有提出年齡是否造成差異。Tsung的一個主要發現是除了妓女戶的受訪者外,無人自認自己是妓女,也無人表示除了金錢的好處之外,色情工作值得,Tsung 結語說特業婦女到頭來深為罪惡感、羞恥、孤寂所苦。謝康與王秀絨的結論也是傾向於特業婦女的自我概念是相當負面的。

(二) 西方文獻:兩種形象的爭執

 

1.心理學與社會犯罪學觀點

  一些以心理學或心理分析為依據的研究詮釋婦女進入特業的動機源自各種心理問題,她們的生活、行為、思想、情感,人際關係早已充滿病態,性交易的後果只會更惡化其無助、迷失、孤立、自卑、無用之感。她們與客戶的關係或者充滿敵意,或者在尋找失落父母愛的替代。對皮條客男友的依戀則是一種無法抗拒的自虐行為 (e.g., Choisy 1961;Gibson-Ainyette 1988; Glover 1943; Greenwald 1970; Hollender 1961; MacVicar & Dillon 1980; Maerov 1965)。

  其他作品卻發現截然不同特業婦女的形象:她們自信十足、工作愉快、滿意生活、不後悔踏入此業、與客戶的關係正常無異其他行業(e.g.,Bryan 1978;Bryant & Palmer 1975;Foltz 1979;Gebhard 1969; Hirschi 1962; Hong & Duff 1984;Pomeroy 1965; Stein 1974;Velarde 1975)。除 了Gebhard, Pomeroy 及 Stein外,這些研究都是犯罪學取向,採用 Hirschi (1962) 的社會控制論或Sykes和Matza (1957)的社會連繫論來探討特業婦女的自我概念。他們的一個基本論點是婦女在進入特業之前,必然輕視代表社會偏差行為的特種行業,進入特業後,她必須學習淡化污名(neutralize the stigma), 經歷兩道正常化特業的過程,以塑造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自我意象 (self-image)。第一道過程是合理化從事特業的動機。第二道, 否定常態社會價值觀的正當性 ( Goode 1992,pp.149-50)。一但完成這兩道手續,犯罪學家認為她的角色認同是社會偏差者,Hirschi稱她是職業妓女(professional prostitute),具備一套類似其他行業 解釋其存在價值的意識型態(occupational ideologies);在Sykes 和 Matza 的術語,這些意識型態就是合理化自己偏差行為的方法 (techniques of neutralization)。這些方法或態度主要有:(1)特種行

 

2.女性主義取向

  女性主義研究者特別強調導致婦女進入特業的遭遇,如 貧窮、性暴力、單親家庭是所有女性共同面臨的問題,源於兩性不平等。這些研究並且強調特業婦女對母愛的執著以及 對情感的需求與付出,比一般婦女有過之無不及。

  有兩派女性主義研究學者拒絕將特業婦女當作是罪犯或偏 差者,但兩派解讀婦女從事性交易的動機、自我概念以及身心 後果南轅北轍。接近自由派女性主義觀點作品 (liberal - feminist perspective) 強調色情工作的所得是女性行業中最高的,婦女的動機有其理性與正常性(McLeod 1982; Perkins & Bennett 1985; Carmen & Moody 1985)。在 這些研究中,特業婦女的形 象較複雜,她們以自己是好母親,擁有高收入,對男性有吸 引力,性交易有利社會而自豪。這些研究強調社會歧視而非 嫖客或性交易本身卻使特業婦女感到羞辱,低人一等。這派觀點也認為婦女在從事性交易時腦袋和身體是可以分開的,就如同醫生對待病人的身體,性交易本身是可以無損特業婦女享受愛情與性生活,但是社會污名(social stigma) 讓一般男性拒絕接受她們。再來,當特業婦女說她們有助於減少強暴案件,從犯罪學的觀點,這是一種合理化自己行為,降低罪惡感的說詞,這派女性主義觀點則主張特業婦女只不過和大眾一樣相信男人無法控制性慾。

  另一派女 性 主 義--激 進派觀點 (radical -feminist perspective) 強調婦女從娼是早年性傷害的後遺症,性交易是男性再一次對她們肆虐 (Baldwin 1992;Barry 1979;Hoigard and Finstad 1986/1992)。這派女性主義者深信女人無法將性與自我區分,性交易對女人身心的摧殘就像性暴力,會使她和自己身體的關係改變,變得厭惡自我、充滿罪惡感、憎恨性生活、喪失自尊、出現雙重人格 。Hoigard and Finstad (1986/1992)強調這些負面後果常是長期從事性交易積壓下來,短期內不一定會顯 現,特業婦女企圖分開靈與肉,是一種保護自我的心理防衛機構,但終究於事無補 (pp. 115-116)。

  還有一些女性主義取向的犯罪學研究發現「不良少 女」(girl delinquent)和女性罪犯從事性交易的比例相當高 (e.g., Chesney-Lind & Shelden 1992; Gilfus 1988; Heidensohn 1985; Miller 1986 )。這些研究都提到性別角色的期許以及對愛的渴望影響這些婦女的生活與自我概念。譬如Gilfus 發現女性犯罪者常是為所愛的人犯罪、從事性交易 (pp. 248-280)。 Heidensohn 提出一個觀念有助我們了解何以傳統以男性為樣本的犯罪學理論不適用於女性犯罪者。她指出男 性罪犯喜誇犯罪歷史,女性罪犯卻往往否認自己是偏差者,喜談犯罪前的生涯 。Heidensohn 認為這些婦女極力否認自己越軌者,是努力要達到性別角色的期許 (p.19)。

 

3. 差異性

  有少數幾篇研究發現特業婦女的自我概念、生活風格、主要參考團體呈現差異性。 Jackman et al. (1969)和 Davis (1971) 發現三種典型:涉及其他犯罪者(criminal type)、橫跨正常與偏差世界者(dual-worlds type)、精神恍惚者 (alienation type 在Jackman et al. 的研究)、純性交易圈者(hustlers 在 Davis 的研究)。罪犯型的生活圈子以職業犯罪者為主。純性交易型的來往圈子是特業婦女和皮條客,酒毒是她們的生活必需品。精神恍惚型不認同任何人。兩個世界型強調自己是好母親,動機為維持家計,小孩是她們的生活重心。這兩篇作者的詮釋是犯 罪 學取向,認為兩個世界型受訪者純在替自己的行為辯護 。Perkins 和 Bennett (1985) 關懷則是女性主義取向,提到年齡的差異性。在他們的樣本中,35歲以上的婦女動機在撫養小孩,充滿自信,將性 交易當作一種工作或事業,上下班時間固定,生活有如一般主婦。25歲以下則多來自問題家庭 ,早已被視為不良少女,生 活圈子以吸毒者為主,性交易之於她們是獲取毒品的捷徑。 25-35歲兩種典型皆有 (pp.24-25)。Exner et al. (1977) 的發現似乎指向特業婦女的自我概念及生活風格依 她們進入特業的動機有所不同,但他們並沒有探討這個問題。

 

  我們會在本研究看到台灣特業婦女也呈現多樣性的自我概念、生活型態、以及對行業的看法。我會討論造成差異性的因素,也會討論傳統犯罪學與女性主義論述有那些觀點不同,那些有助我們了解特業婦女對自我、客戶以及色情行業的看法。


 黃淑玲:特種行業婦女的生活型態與自我概念

摘要
一、研究背景與文獻討論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發現:「正常型」vs.「偏差型」
四、結論
參考書目
附錄:「正常型」與「偏差型」例子


本頁所有連結論文著作版權均為原作者所有,任何形式之使用、流傳,請徵得原作者之同意與授權。

意見與回應
Yam Women Web since 1997.03.08 last updated : 1997.03.08
All Rights Reserved by 開拓 Formosa on WWW 工作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