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婦女資訊網 | 台灣婦女網路論壇 | 網氏/罔市女性電子報 | 蕃薯藤台灣網路資源索引 |
女性議題論文集
  黃淑玲 特種行業婦女的生活型態與自我概念

 

結論


  本論文的受訪者顯示特種行業婦女的自我概念顯然不 是以男性偏差者為範本的傳統犯罪學理論可以解釋的。傳統犯罪學者主張特業婦女必然經過從正常者到偏差者的自我概念建設,本研究並沒有發現這種必然性。36名受訪者的自我概念呈現多樣性:在進入特業之前的創傷已影響她們在進入特業之前的生活風格與自我概念是屬於「好女孩」或「壞女孩」型,進而決定了她們進入特業時的動機,也影響她們進入特業後的生活風格以及自我概念。有些原本是好女孩的「正常型」受訪者,擁有自認道德的動機與良好的家庭關係,可以調整初期對特業的輕視與厭惡,轉而認為特業有其存在的社會價值,以專業化的態度對待客戶,但自始至終曉得自己的社會污名,卻仍認同並維持著「良家婦女」的生活方式。相反地,許多「偏差型」受訪者在進入特業之前,相當意識到自己是被學校標籤的「壞女孩」,進入特業後反而如魚得水,不覺自己是受到社會歧視的偏差者,有些人要待久後才意識到自己是佩帶社會污名,與客戶之間並非平等的關係。台灣陪酒的色情工作情境 - 一種宛如普通男女朋友相處的情境 - 容易引起這些年輕女孩一時的錯覺。這些女孩通常是在學校與家庭 - 兩個主要實施道德社會化機構 - 得不到肯定和重視。

  傳統犯罪學者也忽略特業婦女自我角色認同的複雜性。本研究中「正常型」受訪者否定自己是偏差者,強調自己的生活很正常,認同好女孩的特徵,不抽煙,不吸毒,不喝酒,不跟她們眼中的社會偏差者來往。Heidensohn (1985:19) 指出否認自己是偏差者是一般西方女性犯罪者的特質。這種自我角色認同有其合理邏輯。女人最重要的自我角色認同 (central identity/indentity salience, Rosenberg 1990, p.606) 就是母親、女兒、妻子的角色。許多本研究受訪者違反社會禁忌進入特業的動機是為了實踐性別角色:當一個好母親、好女兒。有些受訪者死心蹋地為皮條客男友賣命,何嘗不是背著相同的性別角色十字架,只為了追求一份愛。以這樣的動機進入特業自然讓受訪者覺得自己是社會規範的服從者 (conformer) 而不是越軌者 (deviant)。另一方面,「偏差型」受訪者承認自己是「壞女孩」,學壞了才會進入色情行業,何嘗不是一種對「好女孩」角色的認同。

  附錄列舉「偏差型」和「正常型」代表人物的生活型態、自我概念、行業態度、對客人的感覺、與客人的關係,色情工作的身心影響等,提供讀者映證本文的論述。


 黃淑玲:特種行業婦女的生活型態與自我概念

摘要
一、研究背景與文獻討論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發現:「正常型」vs.「偏差型」
四、結論
參考書目
附錄:「正常型」與「偏差型」例子


本頁所有連結論文著作版權均為原作者所有,任何形式之使用、流傳,請徵得原作者之同意與授權。

意見與回應
Yam Women Web since 1997.03.08 last updated : 1997.03.08
All Rights Reserved by 開拓 Formosa on WWW 工作小組